首頁 > 人類文史 > 吳三桂與陳圓圓之間有什麼愛恨糾葛?吳三桂降清的原因是什麼?

吳三桂與陳圓圓之間有什麼愛恨糾葛?吳三桂降清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吳三桂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千人石上坐千人,一半清朝一半明。寄語婁東吳學士,兩朝天子一朝臣。”清代劉獻庭的《廣陽雜記》用簡潔的詩句,將吳三桂沉沉浮浮的一生勾勒得靈活靈現。而世人對於這位武科舉人豐富的人生經歷也充滿了好奇,比如崇禎發出亡國急詔,爲何他還要討價還價,要求崇禎給一百萬兩白銀才肯返京救主?難道純粹是貪財嗎?爲何大明逝去後,他又反覆認主,最終歸於滿清門下?

但關於這一位自帶傳奇色彩的人物,我們更好奇的是他降清的真相,難道真如歷史所傳的那般:衝冠一怒爲紅顏?其緋聞紅顏知己陳圓圓到底是一位怎樣的人,她與吳三桂之間又有着怎樣的愛恨糾葛?史傳大明驍勇善戰的吳三桂都過不了她這美人關,不惜棄甲降清,又是否確有其事?

吳三桂與陳圓圓之間有什麼愛恨糾葛?吳三桂降清的原因是什麼?

大勢已去,需另覓良主,以求自保

吳三桂,明末清初著名的軍事將領,出身於遼西將門世家,是錦州總兵吳襄的兒子。他自幼習武,精通騎射,深得其父讚許。崇禎登基後,開武科取士,時年未滿二十歲的吳三桂一舉奪冠、大放異彩,爲崇禎看重,出任明朝總兵官。而後,吳三桂出任遼東總兵,封平西王,與其父一同鎮守山海關,防備在滿洲崛起的後金。此後不久,他又承蒙父蔭,任都督作總指揮 。

崇禎十七年三月,李自成農民軍席捲北方各地,連破陝西、山西多地軍事重鎮,來勢洶洶、直逼北京。眼看大順軍就要兵臨城下,手足無措的崇禎皇帝,也不管什麼祖宗之地一寸都不可讓的祖訓了,下急詔命吳三桂父子放棄山海關外的寧遠重鎮,率領關寧鐵騎回京師,保衛皇宮、共御叛軍。

但吳三桂素來秉持“不爲君親來故國”原則,他知道大明盡失人心,其頹勢已無力迴天,勢如破竹的大順軍攻下北京只是時間問題。他心想,與其負隅頑抗,不如保存自身實力,還能等日後諸事塵埃落定後,作爲自己自保的軍事籌碼。崇禎雖是窮途末路,但吳三桂自身的那層君臣關係還在,斷不能讓皇帝抓住自己的把柄,治一個叛軍的罪名。所以崇禎帝的命令吳三桂還是要執行的,但具體怎麼執行就是他自己說了算。

吳三桂接到崇禎的詔令後,與其父吳襄商量,以崇禎提供一百萬兩白銀作爲率關寧鐵騎回京的條件,這樣既可以拖延回京時間、緩慢行軍,也可以用來作爲規避與大順軍短兵相見的藉口。此爲一石二鳥,豈不妙哉?

其實,從寧遠到山海關也就兩百餘里路程,騎上快馬日夜兼程,一日便可抵達。但吳三桂自三月四日接到回京支援的聖旨後,才帶軍慢悠悠地返回山海關,直至三月十六日才與該地的總兵高第會師。回關後的吳三桂,也沒有立即啓程回京,而是花了數十日安置隨軍的一衆家眷,之後才率領鐵騎主力向北京進發。果不其然,當吳三桂行進到一半路程時,宮中就傳來李自成的大順軍攻陷北京、包圍王城、崇禎皇帝自縊而亡的消息。見目的達成,吳三桂沒有絲毫猶豫,立即調轉馬頭,帶領一衆鐵騎返回了大本營——山海關。

吳三桂與陳圓圓之間有什麼愛恨糾葛?吳三桂降清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大明滅亡,李自成佔據北京,立地稱王。而此時,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已返回都城,並向大順軍投降。出於收復關寧鐵騎勢力的考慮,李自成不僅沒有賜死吳襄,反而將他加封進爵,好生伺候起來。自以爲覓到良主的吳襄趕緊寫加急書信,勸告兒子也儘快歸附大順政權。而此時的李自成爲打消吳三桂的疑慮,還特地派遣降將唐通攜帶四萬兩白銀去犒勞吳三桂一衆軍將,並做出允諾,若吳三桂歸附大順,自己願不計前嫌,爲他加封進爵。

不得不說,李自成這一軟硬兼施的計謀,非常映襯人心。對於帶兵遣返山海關的吳三桂來說,前有滿清族人虎視眈眈、伺機而動,後有大順軍勢如破竹、如日中天,在這種腹背受敵、寸步難行、獨木難支的情況,自己此前誓死效忠的大明王朝已經覆滅,吳三桂已經到了孤立無援的地步,另尋他主是重中之重。

在權衡利弊之後,吳三桂認爲漢人與滿清的結怨已經是年代久遠的事了,要是向他們投降,別說保自己後半生榮華富貴無憂了,可能連命都保不住。加之李自成與自己同爲漢人。而作爲錚錚鐵骨的漢人,絕對不能向滿清蠻夷之族低頭。最終,吳三桂寫信告知父親,決定降於同爲漢人的大順政權之下,並將山海關的管轄事宜進行交接,而後率軍再次北上,準備進京朝見新主。

時事所趨,逼得吳三桂不得不向滿清投降

三月二十四日,吳三桂北上行至玉田縣,忽然得知吳家被抄,父親吳襄鋃鐺入獄,一衆家屬要麼被殺,要麼被拘捕、無一可倖免。吳三桂深知自己着了李自成的道,他怒不可遏,大罵:“此仇不可忘,此恨亦不可釋!”而後率領一衆鐵騎再次返回山海關,殺了李自成一個回馬槍。

吳三桂與陳圓圓之間有什麼愛恨糾葛?吳三桂降清的原因是什麼? 第3張

雖然關寧鐵騎是明朝最精銳的部隊之一,但是數量有限,根本無法與大順軍相抗衡。爲今之計,只能投靠北方的滿清夷族。於是,吳三桂決定寫信給多爾袞,以“亡國故臣”的名義向清朝“借兵”,從邊關一處引清兵入關。聽聞吳三桂來降,多爾袞心下大喜,立即率領十萬大軍南下與吳三桂回合。而此前,山海關作爲阻隔外族干擾的自然交界,曾多次抵擋了清軍深入明朝腹地劫掠,讓一直覬覦明土的清軍頗爲惱火。而現在吳三桂,主動來降,清軍不費一兵一卒就可以輕鬆入關,佔領這一軍事重鎮,佔地爲王。這對清軍來說,無論是將來北上入侵中原,實現天下一統;還是佔山爲王,擴充自己的疆域版圖,都是非常便利的。這如何不讓多爾袞樂開懷呢?

但對於吳三桂的“借兵”請求,多爾袞並不予理睬,而是直接回信要求他降清,並允諾給其封王賜土。此時,大順軍已兵臨城下,吳三桂區區幾萬大軍已經支撐不了多久,如若他不答應多爾袞的要求,自己只有死路一條了。橫豎都是一死,吳三桂只能放手一搏,親自奔赴多爾袞帳中請求支援,並順應滿人風俗剃髮易服,以示歸順。

入關的清軍與吳三桂的鐵騎強強聯手,形成內外夾擊,很快就擊敗了李自成的大順軍。而後清吳兩軍稍作休整,北上擊退大順軍,佔領北京城。李自成慌忙逃竄,吳三桂奉命領軍繼續西征,追擊殘餘勢力。不久,清軍南下、席捲江南,李自成戰敗,死於九宮山。滿清入主中原已成板上釘釘之事,吳三桂便不再提復興大明之事,徹底降於清朝。

“英雄難過美人關”不過是以訛傳訛

由此可見,吳三桂降清,完全是時事所趨,與傳聞中的“一怒衝冠爲紅顏”並不相符。但緋聞紅顏女主——陳圓圓,與吳三桂確實也有點瓜葛,不過與其降清關係不大。那麼陳圓圓又是何許人呢?

吳三桂與陳圓圓之間有什麼愛恨糾葛?吳三桂降清的原因是什麼? 第4張

相傳陳圓圓是位姑蘇,即今天江蘇蘇州的一位名伎,長得國色天香,又能歌善舞,可謂色藝雙絕。而吳三桂與陳圓圓是什麼時候相識相知的呢?吳偉業的《圓圓曲》就告訴了我們答案:“若非壯士全師勝,爭的峨眉匹馬還。”即,二人是在吳三桂大敗李自成之後相遇,並慢慢走到一起的。那麼,是在哪一場大戰呢?

史料《爝火傳》就記載李自成退出北京城後,一路西逃的情形:“盡棄輜重、美女、金銀,自盧溝橋至固安百里,盔甲、衣物盈路……三桂徐收所得。”即,吳三桂是在西征斬殺李自成餘孽時,才結識的陳圓圓,與傳聞中吳三桂因李自成將愛妾陳圓圓賜予手下大將劉宗敏,而怒髮衝冠、反降滿清的傳聞嚴重不符。世人要陳圓圓擔此惡名,也着實令人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