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順治帝爲什麼要設置四名顧命大臣?他們的結局分別是怎樣的?

順治帝爲什麼要設置四名顧命大臣?他們的結局分別是怎樣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今天小編來說說順治的故事。

顧命大臣,又可以稱輔政大臣,他的存在由來已久,是指老皇帝臨終前委託治理朝政的重臣。

雖說目的是爲了王朝穩定與和諧,但往往隨着情況的不斷變化,顧命大臣處理不好“重”與“忠”之間的關係,進而爆發天子與臣子的腥風血雨,改朝換代,都是常見的。

前有魏國曹睿,死前授權司馬懿、曹爽輔佐新主,鬥爭持續三代,以夏侯曹氏幾乎滅族告終;中有宇文贇移權與楊堅,後者逼迫幼帝禪位,開創大隋王朝;又有順治臨終託孤,叫來四位輔政大臣,掣肘康熙。

種種不良後果,皇帝難道不知嗎?遠的不提,就說順治,六歲登基,卻身不由己,朝政被多爾袞與濟爾哈朗把持,他太知道權力的不可控與君權的舉步維艱;自幼熟悉古書,長大後又推崇漢文化,歷史中的典故,也能透徹。

所以,順治不是不明白,而是太明白。

順治帝爲什麼要設置四名顧命大臣?他們的結局分別是怎樣的?

在此之前,我們看看這“四位一體”的設置。

既然是輔政,需要得到羣臣認可,故而 四人必須勞苦功高:

史書對索尼的記載,是開國功臣碩色(文官)之後,但筆者卻認爲,索尼的地位根本源於自己青年時期的政治選擇。皇太極死後,大清發生過一場圍繞着皇子豪格與皇弟多爾袞的國本之爭。這場劍拔弩張的對抗,以少年福臨登基告終,結果看似取中平衡,但實際上,多爾袞一派有壓倒性的勝利,掌握了更高的權利。期間,有一小的人事變動,很容易被忽視:順治五年,由貝子屯齊告發,索尼與他人密謀擁護豪格爲帝,雖應處死,卻念其功勞只罰守陵。而實際上,這不過是多爾袞肅清政敵的一個手段。

順治八年,福臨終於親政,第一件事,就是將索尼接回北京,並賜予高官厚祿:一等伯世襲,擢內大臣,兼議政大臣、總管內務府。

“敵人的敵人,可不就是我的朋友”

蘇克薩哈呢?恐怕比索尼更“有用”。

史載:順治七年,蘇克薩哈告發多爾袞圖謀不軌,多爾袞被罷免。

蘇克薩哈出身滿洲正白旗,本是多爾袞親信,我們有理由相信,他的臨陣倒戈,成爲順治手中一把利劍。一年後,多爾管墜馬身亡,而蘇克薩哈則取代他進入議政王大臣會議。

“聰明人之間的談話,總爲雙贏”

相較之下,遏必隆與鰲拜,則是老牌軍事功臣,父親與叔叔均是後金五大臣成員。

順治帝爲什麼要設置四名顧命大臣?他們的結局分別是怎樣的? 第2張

因爲勞苦功高,所以沒誰能比這個四人小組更能穩定朝綱。

因爲身經百戰,也沒誰能替代他們決策用兵漠北,征戰西南。

當然,以上是“有用”的一面,順治也有制衡。

四位輔政大臣內部,不是和諧一致。例如,索尼、遏必隆、鰲拜,都是出身滿洲黃旗,蘇克薩哈卻是滿洲白旗。一直以來,旗色的差距,使得四人內部偶有鬥爭,直至後期,相互彈劾,暗害。

“讓他們搶,讓他們爭,讓他們對你的一點恩賜都感恩戴德”

這大概就是順治對康熙的期許,事實上,康熙也是這麼做的。

我們都知道,玄燁的第一代皇后乃是索尼孫女赫舍裏。殊不知,在同期遏必隆的女兒、鰲拜的女也入宮爲妃,日後,她則是第二代皇后孝昭任。前朝向來聯繫後宮,選妃的配置也是康熙試圖制衡,避免一家獨大。

順治帝爲什麼要設置四名顧命大臣?他們的結局分別是怎樣的? 第3張

讓我看看四位顧命大臣的結局吧:

首先死掉的是蘇克薩哈。在與鰲拜之爭中,遭到彈劾,以二十四項罪名被處死。

之後就是鰲拜,生擒之後老死於獄中

遏必隆由於縱容鰲拜,不加規勸,也被削去太師職位,不在輔政。

唯有索尼,在山雨欲來之際,年邁病逝,晚節得保。

後記:平心而論,四位輔政大臣確實給少年康熙帶來了不少的苦惱,但是同時,他們以老練的手腕,和超人的經驗爲大清開國初期平定許多禍患。玄燁也因爲輔政大臣的存在,從兒時就鍛煉出非同一般的城府,以至於在後期削除三藩時表現出來的“忍耐”,收復臺灣時表現出的“銳氣”,都與少年經歷分不開。

再說順治,他不知道“輔臣”的隱患嗎?並不是。只是爲君之道,向來不可能窮兵黷武,而是在需要人手時,有能力動用國家最強大的力量,不要時,也有手段將權力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