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張玉對朱棣有多忠心?他的能力如何?

張玉對朱棣有多忠心?他的能力如何?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4.6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今天小編來說說張玉的故事。

有許多故事,聽上去充滿喜感,細細一品,卻能潸然淚下。例如這段:

一個皇帝被敵軍圍困,眼看要不行了,將軍遂帶着人馬救援。將軍想“我身經百戰,你不會有事”,結果一到現場,傻眼了,人呢?找吧。找不到?繼續找吧。來一個殺一個,累死我了。

接下來,換一種敘述方式:

皇帝被敵軍圍困,將軍衝進去營救,可已經殺了一天都沒有見到影子,有人說“已經被救出去了,我們回吧!”將軍偏不,因爲在他看來,每一個疏忽的決定都可能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眼看夜幕降臨,敵人一波一波地進行增援,將軍的力氣也耗盡了,沒誰想到,這時他已經接近60歲。

對了,所謂的皇帝就是“朱棣”,將軍即是“張玉”。

張玉對朱棣有多忠心?他的能力如何?

公元1343年,張玉出生在今天的河南開封,通過選拔在元代的朝廷做上了樞密院的知院。樞密院古來有之,史書稱“五代至元朝的最高軍事機構”,張玉的職務總結下來就是:主管軍事機密、邊防部隊、中央禁軍。

話說到這裏,我們不妨疑惑,好好的一個軍事首領,爲什麼跑到明朝朱棣身邊了呢?原因很簡單:元朝亡了。

元亡以後,張玉追隨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往漠北逃亡,但是耐不住大勢已去,終歸要爲自己的將來打算。於是,公元1385年,時已42歲的張玉投奔明軍。歷史中有一條鐵的定律,專門用來檢驗誰纔是“天下大勢”,即同樣素質的人才投放到不同組織,看誰如魚得水,看誰又舉步維艱。張玉有勇有謀,在元朝落得逃亡下場,而在明朝卻成國公,就是因爲當時元代沒落,明代纔是大勢所趨。

張玉對朱棣有多忠心?他的能力如何? 第2張

當然,張玉之所以混得好還因個獨特的優勢,他曾經是樞密院的知院。由於長期掌握國家軍事機密,他更懂得地緣政治、屯兵要素。朱棣自己說過“張玉善謀,朱能善戰”,所謂的謀,恐怕是由掌舵經驗和豐富的信息堆積而成。

從1835年,到1400年,張玉利用軍功建立起明朝對他信任,並且成爲朱棣的左膀右臂,於他而言,朱棣大概還給了知遇之恩。這也是爲何,靖難之役爆發,張玉毅然決然地跟隨,甚至獻出生命。

公元1401年,朱棣大軍攻打東昌,也就是今天的山東聊城,與盛庸相遇,對方用山作爲依仗,背靠大山擺開陣列,朱棣衝進去以後才發現突圍困難。朱能與張玉幾乎在同一時間帶兵救援,結果朱能與朱棣成功匯合,而張玉一直沒有找到人。

前面我們說過,盛庸佔據地形的優勢,燕軍不容易突圍,加之張玉沒有找到朱棣是不會罷休的,最終,也不知道奮戰了多久,生生被累死。戰死沙場的將軍數不勝數,可是能退卻不退,累死沙場的老將卻絕無僅有,更何況此時他已經58歲了,精神惹人敬畏。

張玉對朱棣有多忠心?他的能力如何? 第3張

張玉是靖難之役爆發以後死掉的第一個要員,爲燕軍帶來的悲憤、震動是可想而知的。

1402年,明都被破,朱棣繼位成明成祖,並且追封張玉榮祿大夫、右國柱、榮國公,這番死後哀榮來的並不遲。1425年,再次加封張玉榮國公,其子張輔爲英國公,爵位世襲罔替,有點類似於清代的“鐵帽子王”。

不得不佩服張玉的能力,在元代,進入最高軍事機,到了明代仍舊算得上軍事大亨。不要忘記,元明可是互爲敵人的!張玉的輝煌得益於所處時代“動盪”,因爲動盪,燕軍急需用人,遂不計前嫌。同時,何嘗不是得益於他自己的魄力。

古往今來,能力出衆者多剛愎自用或者目中無人,張玉不僅視朱棣爲主,還爲他獻出生命,不由得好奇,朱棣有什麼樣的人格魅力,張玉又有何等心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