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王僧辯有哪些功績?他是如何平定侯景之亂的?

王僧辯有哪些功績?他是如何平定侯景之亂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僧辯是南朝梁國名將,智勇兼備,所經戰陣,屢獲勝利。領軍討伐興兵作亂的降臣侯景,大獲全勝,平定侯景之亂。在北齊的威逼利誘下,迎立北齊扶植的貞陽侯蕭淵明爲皇帝,遭到陳霸先反對。陳霸先起兵十萬,攻入建康,將王僧辯擒殺。

侯景亂樑幾乎波及整個南朝,在王僧辯和陳霸先合力攻擊之下,叛亂終於被平定,然而共同的敵人剛剛滅亡,南朝內部卻又發生了內訌。平亂功臣之首王僧辯,更是在這場內訌中喪命。真是令人嘆惜。王僧辯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王僧辯是一位將才,深有謀略

王僧辯因爲某些事情惹怒了湘東王蕭繹,被蕭繹撤了職關入大牢。不久,岳陽王蕭詧帶兵進犯江陵,江陵人心惶惶,蕭繹派左右向王僧辯詢問計策,王僧辯將戰略戰術詳細地闡述並佈置好防守策略,使得江陵轉危爲安,岳陽王的軍隊只好撤退。在巴陵城與侯景的軍隊對峙的時候,王僧辯充分地發揮了指揮作戰才能,使用了正確地防守戰略,守住了巴陵城,並在敵人撤退時採取了乘勝追擊的戰術,一舉收復了江州、郢州失地。

戰功赫赫,尤其是擁有擁立之功

王僧辯一直跟隨着湘東王蕭繹,屢立戰功。消滅河東王蕭譽之功,守住江陵之功,擊退侯景之功,平定湘州叛亂之功,擁立蕭繹爲梁元帝之功,擁立蕭繹的兒子蕭方智爲梁敬帝之功。

面對強敵時意志不堅定和軟弱

王僧辯擁立梁敬帝不久,北齊捎信給王僧辯,說是樑國需要一個年齡大一點的皇帝。並且準備派遣齊高祖高歡的第七個兒子高渙領兵護送蕭淵明過江做傀儡皇帝,讓王僧辯前去迎接。王僧辯一開始堅決不答應,承聖四年三月,北齊軍隊到了東關,王僧辯派遣徐州刺史裴之橫領兵攔截,裴之橫戰敗被殺,王僧辯在驚懼之中親自領兵出屯姑熟。

在此期間,王僧辯一方面與北齊、另一方面與陳霸先書信往來不斷。陳霸先堅持不納蕭淵明,但王僧辯隨着裴之橫的戰敗身亡,漸漸軟弱下來,屈從於北齊的壓力。同年五月,蕭淵明入建康,即皇帝位,改元天成,立蕭方智爲太子。

王僧辯有哪些功績?他是如何平定侯景之亂的?

王僧辯、陳霸先成爲新的實力派

554年10月,西魏發動入侵江陵的戰爭,旨在滅亡偏居江陵的樑朝政權。由於梁元帝統籌有誤,喪失對揚州地區王僧辯、陳霸先兩部軍隊的有效控制,導致江陵城迅速淪陷於西魏之手。江陵之戰過程中,蕭繹屢下詔命王僧辯督建康諸軍入援,但直到江陵城陷也未等到後者的援軍。梁元帝死後,王僧辯與陳霸先在554年年底共同迎立元帝之子晉安王蕭方智爲太宰、承製。

555年正月,事實上成爲樑朝新的主宰者之一的王僧辯,爲顯示他的正義性,派大將侯瑱進攻在江陵之戰中被北齊搶走的郢州——郢州刺史陸法和受逼於西魏和北齊,遂舉州降於北齊清河王高嶽。後來侯瑱與北齊郢州守將慕容儼拒戰五六個月,引發樑軍十餘萬人圍攻,終因力不能支而撤走。江北和郢州的戰鬥顯示出樑朝正在恢復的生機,王僧辯、陳霸先兩人的實力並不亞於江陵政權,假以時日,苟延殘喘的樑朝新一屆政權可能會穩定局面,甚至恢復疆土。

王僧辯有哪些功績?他是如何平定侯景之亂的? 第2張

北齊扶植樑朝傀儡皇帝

北齊效仿當年梁武帝趁六鎮之亂時立北海王元顥爲魏帝的做法,扶植蕭淵明爲樑主,企圖攪亂南朝的局面。北齊政府方面和蕭淵明本人都多次致信於南朝頭號人物王僧辯,請求他接納蕭淵明入樑。蕭淵明系梁武帝蕭衍之侄,547年樑軍北伐徐州時兵敗被俘,人物本就猥瑣,又是敵國所立,自然不能接來。王僧辯嚴辭拒絕。

北齊派上黨王高渙率兵護送蕭淵明南下,企圖像陳慶之送元顥入洛一樣強行進入南朝。樑軍在合肥東關阻擊高渙,資歷極深的樑將裴之橫竟在此戰被齊軍斬殺。王僧辯聞之大懼,遂爾改變之前的主意,同意接納蕭淵明爲主。陳霸先在京口聽說,多次下書於王僧辯,勸其不要犯糊塗。但王僧辯別有所慮,執意要納蕭淵明。二人遂生嫌隙。

納蕭淵明之策初看殊不可解。但如果站在王僧辯的角度看,並非全然沒有道理。王陳二人兵力相侔,名望相亞,彼此共處於江東,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長遠來看,二人發生矛盾是必然。王僧辯要鞏固自己的勢力,陳霸先正是心腹之患。面對北齊日甚一日的壓力,王僧辯內外交困,處境着實不利。與其死扛北齊的壓力,不如權且緩一緩,接納一個傀儡蕭淵明對王僧辯的實力並無實質損害,想來這大概是他的真實想法。

事實上王僧辯也是這麼做的。北齊上黨王高渙率軍護送蕭淵明抵達歷陽,王僧辯率龍船和皇帝法架自江東來迎,但只把船隻停在江中,不肯靠近江西岸。蕭淵明在江岸邊以南朝皇帝的身份與北齊上黨王高渙盟誓,定下兩國通好的盟約,高渙如約率軍北返。蕭淵明要求把自己的3000衛隊全數帶過江去,王僧辯堅持不肯,雙方討價還價,只接了1000散卒隨同過江,事實上剝奪了蕭淵明的武力。蕭淵明入臺城後即皇帝位,冊封晉安王蕭方智爲皇太子,以安撫王僧辯、陳霸先諸將之心。同時向北齊稱藩,王僧辯亦送其妾與子到鄴城作爲人質,以示誠意。

從表面上看,王僧辯納蕭淵明確如他所想,蕭淵明和蕭方智本質上沒有多大區別,都是完全掌控在他手中的傀儡,更大的好處是換取北齊撤軍,建康的形勢一下子穩定下來,真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但長遠來看,王僧辯此舉無疑是一個低級錯誤。

王僧辯犯下政治錯誤

樑朝自武帝以來幾經挫折,簡文帝、廢帝蕭棟、蕭紀、梁元帝、蕭方智陸續登臺,還有西魏扶植的僞樑主蕭察,搞的江南局勢亂像頻仍,箇中最大原因乃是法統不正。梁元帝雖私德堪優,但憑滅侯景之功,總算勉強把樑室法統歸到自己頭上,不管怎麼說,元帝一系已成爲江南最合理也最具號召力的法統繼承者。

王僧辯要想穩定局面,光憑軍事力量遠遠不夠,他迫切需要一個合理的旗幟來凝聚江南散亂的人心,梁元帝的兒子蕭方智無疑是最佳人選。王僧辯此前遲遲不派兵援救江陵,坐看梁元帝被西魏擒殺,已經在政治上大大減分,此時廢蕭方智而接納蕭氏遠枝,則是在政治上又失一大分。這對手握重兵而又一直位居王僧辯之下的陳霸先,無疑送上一個天大的政治禮包。

555年8月,江淮之間傳言,北齊軍再度大規模集結於壽春,似乎又要大舉入寇,王僧辯遣使告知陳霸先,讓他嚴加戒備。坐觀形勢的陳霸先敏銳的感到時機來臨,他決定要動手了。

陳霸先火併王僧辯

9月壬寅,陳霸先在京口府邸召集心腹部將侯安都、周文育、徐度與杜棱,密謀襲擊王僧辯。侯、周、徐三人異口同聲贊同其計,唯有杜棱反對,陳霸先恐杜棱出去亂說,便掏出手巾勒昏杜棱。隨後陳霸先僞稱率軍備禦齊人,水陸並進,直指王僧辯的駐紮地石頭城。

大將侯安都率水師進至石頭城北,石頭城北城牆臨接高岡,侯安都棄舟登岸,帶頭從城北爬城而入,陳霸先自率馬步兵殺進石頭城。王僧辯當時正在升帳議事,左右忽報城南城北有兵,緊接着忽見亂兵自外而入,王僧辯情知不妙急走而出,左右數十人拒戰,但哪裏是侯安都衆軍的對手。情急之下,王僧辯和他三子王頠逃上南城樓,這才發現是陳霸先的兵。石頭城的戍兵聞變,在將軍程靈洗帶領下與陳霸先激戰,但因倉促無備抵擋不住,程靈洗戰敗投降。

王僧辯在城上苦苦哀求,請饒其一命。陳霸先不爲所動,命諸軍縱火燒樓,王僧辯急忙下城,束手就縛。陳霸先大聲質問王僧辯:“我有何罪,王公你竟要和齊人討伐我?!”稍後又問:“既然要對付我,爲何石頭城沒有防備?”王僧辯明知陳霸先這是故意潑髒水也不敢辯駁,只好低聲下氣地說:“我把建康的北大門給陳公你守衛,怎能說沒有防備。”但多說無益,事變既已發生,王僧辯也就沒有生路了。當夜,王僧辯父子二人被絞死。

王僧辯雖死,他的部隊還在。自攻滅侯景后王僧辯在建康經營數年,他的部隊勢力散佈於三吳地區,較大的有三股,其一是王僧辯之弟王僧智,他據守吳郡;其二是王僧辯之婿、猛將杜龕,他據守吳興;其三是張彪,他據守會稽。此外兵力較盛的還有江州刺史侯瑱所部,以及先前被王僧辯派往嶺南征伐廣州刺史蕭勃的王僧愔。

這幾部兵力總數應當比陳霸先部隊多,但石頭城事變太過突然,王僧辯餘衆根本來不及反應,就迎來了陳霸先的討伐大軍。一方是倉促迎戰,一方是預有準備,結果可想而知,杜龕被打的措手不及,部將義興太守韋載降於陳霸先,王僧智在吳郡戰敗,本人逃到吳興郡。與此同時,陳霸先迅速逼蕭淵明退位,復迎晉安王蕭方智即皇帝位,是爲梁敬帝。侯瑱、張彪各自據守本州,拒不歸降陳霸先。

王僧辯、陳霸先的矛盾從積累到爆發表面上看不過幾個月的功夫,事實上反映的是樑末南朝勢力重構過程中的鬥爭,遠非兩家矛盾這麼簡單。這場規模浩大的鬥爭持續的時間、牽涉的人員、地域的廣度以及戰爭的烈度,比北朝魏末以來的鬥爭有過之而無不及,故而對參與其中的人考驗也極其嚴峻。

王僧辯因緣際會,走在南朝各股勢力的最前列,本來最有機會取代樑朝開創新的時代。但從他控制建康特別是江陵政權滅亡後的所作所爲來看,他大概是一位軍事才幹重於政治素質的將帥,對南朝風雲變幻的政治局勢並沒有清醒的認識和正確的判斷。江陵政權滅亡前後,他以拋棄故主的政治代價,換取對建康地區的實際控制權,其長遠意圖應該是另立新朝。

此舉雖然倍受原江陵系勢力的非議,對王僧辯立新主的政治正義性帶來極大影響,並由此引發了王琳另立蕭莊爲主的重大事變,但王僧辯得以沒有掛礙的繼續控制建康,舍名而圖實,勉強還算及格。到了蕭淵明事件時,王僧辯面對的政治形勢更加複雜,一方面是來自南朝內部的責難,一方面是來自敵國的軍事壓力,他作出的令人大跌眼鏡的選擇,基本上斷送了政治前程,即使陳霸先的兵變沒有成功,接納僞主的愚蠢行爲也將引發南朝各地實力派羣起而攻之,其下場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