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歷史上真的有花木蘭這個人嗎?她回鄉後怎麼樣了?

歷史上真的有花木蘭這個人嗎?她回鄉後怎麼樣了?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歷史中有不少的巾幗英雄,其中花木蘭是最爲出名的,尤其是一首木蘭辭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那在花木蘭恢復女兒身之後她的結局是怎麼樣的呢?

歷史上真的有花木蘭這個人嗎?她回鄉後怎麼樣了?

人們對於古代英雄上戰場這件事情非常的嚮往,也對他們在戰場上的故事非常的感興趣。誠然,在戰場上發生的一系列著名的戰役都是這些將軍引以爲傲的資本。他們用他們的武器保衛了國家,用他們的生命捍衛了當時的國家。可是有這麼一些女性的出現,也讓人們對於這些女性巾幗們表示了深深的敬意。也正是因爲她們的存在爲歷史進行了點綴,也正是因爲她們,女性巾幗才能夠顯得更爲出類拔萃。

第一位就是我們一直熟悉的花木蘭,花木蘭從軍的故事,想必很多人從小就聽過了。而花木蘭替父從軍,這樣感人的故事也突出了花木蘭是一個敢於吃苦,勇於面對挑戰的姑娘。最難能可貴的是花木蘭一邊隱藏着自己的身份,一邊還要從軍打仗,如此征戰了數十年,花木蘭卻從來沒有抱怨過。

而如今花木蘭不光被寫入課本,甚至還要進行動畫片的拍攝,這也讓許多人都感受到了花木蘭本人的魅力。但是花木蘭後來的結局卻並沒有多少人知道。

想知道結局,就要先考證出處,花木蘭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嗎?木蘭詩在成詩之前便已經在民間廣爲流傳,本是一首北朝民歌,何時開始傳頌早已不可考證,不過成爲敘事詩已經到了北魏,原本只有300餘字,流傳中得到了文人的潤色,到了隋唐兩代,便已經初露風骨,後代文人又將木蘭辭進行藝術加工和改編,明代的徐渭甚至將詩改成了劇,登上舞臺。

關於花木蘭其人,歷代考證皆不同,例如清康熙年間的縣誌記載:“木蘭,本縣朱氏女,生於唐初,……假男子代父從軍,……至今其家猶在木蘭山下。”-黃陂縣誌,可由於清朝距離南北朝早已過去千年自然難辨真僞,不如看看新唐書是怎麼介紹的,“少女木蘭,姓任”-新唐書。

因此,花木蘭的擁護者堅定的認爲,原形在歷史上確有存在,大概屬於北方民女,但是籍貫不可考證,由於南北朝時北方邊境壓力很大,少數民族柔然崛起,開始向南蠶食疆土,北魏政權常年處於軍事動員狀態,所以官府規定,每戶都必須出一名男子從軍。

從木蘭辭中可以看到,木蘭沒有兄長,父親又年高,弟弟還在幼齡,於是她做出了大膽替父從軍的決定,從此過上了十幾年的軍旅生活,直到衣錦還鄉,看看木蘭辭最後的陳述,“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牀。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夥伴,夥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讀到這裏,大多數理性思考的讀者會感到奇怪,既然是個女孩子,身體條件又怎麼會與其他男兵無法分辨?更不要說十二年的軍帳生活同吃同住,一起洗澡,一起上廁所,到了生理期又該怎麼解決?懷疑論者便據此認爲,花木蘭的故事是古代專制王朝爲了宣傳孝道,故意杜撰出來的民間故事,不具備歷史考證價值,歷朝歷代軍隊都是壁壘森嚴的,想保持身份不被拆穿幾乎沒有可能。

木蘭辭起初只是民歌,民歌的特點往往需要取自現實,文辭簡單朗朗上口,方便文化素養低的老百姓傳頌,後來經文人的加工變成了藝術作品,雖然部分情節採用了誇張和浪漫的表現形式,但是提取出那基本的故事,卻也並不難理解,對照正史,柔然崛起後立國158年,與之對立的中原王朝就經歷了數個,而在那一個多世紀的漫長歲月裏,北齊,東魏,北魏,與柔然在燕然山與黑山一帶發生過數次會戰,以上的歷史和木蘭辭中互爲對應關係,由此可以推斷木蘭確有其人。

歷史上真的有花木蘭這個人嗎?她回鄉後怎麼樣了? 第2張

關於花木蘭的結局在木蘭辭中也有提及:“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花木蘭的故事迅速傳遍朝堂,受到了天子的重視,可見在當時的社會,一個女子女扮男裝替父從軍,人們一方面是認爲奇,另一方面是認爲孝,木蘭見到了天子這段相對可信,因爲古代誰也不敢觸犯天子權威,隨便杜撰一個故事出來糊弄人。

在木蘭辭最後的陳述中,花木蘭不願朝堂爲官,而是返回故鄉,恢復了女兒,詩到此結束,後事沒有記載,不過好在民間傳說口口相傳,關於木蘭的結局,有這麼幾種:

徐渭所作《雌木蘭代父從軍》中,說木蘭同村有一個青年叫王朗(不是司徒大人),是木蘭的仰慕者,木蘭代父從軍後,他非常佩服,木蘭回家後他就娶了木蘭。

同是明代朱國禎所作《木蘭將軍》中,說木蘭打仗歸來,皇帝知道了她是女子,要納她爲妃,木蘭不從最後自盡而亡,皇帝很懊悔,就追封木蘭爲孝烈將軍。(這也是元代《孝烈將軍記》中的結局)

清代《閨孝烈傳》中,說木蘭打仗被俘,敵人中有女子叫盧玩花愛慕木蘭,就強行和木蘭成親,木蘭告訴了她真相,盧玩花非常佩服,就和木蘭結拜了姐妹。後來木蘭的未婚夫王青雲率大軍進攻,取得勝利,救出木蘭和盧玩花,後來兩人都嫁給了王青雲。

褚人獲《隋唐演義》中所突厥可汗進犯中原,徵發士卒,木蘭代父從軍,結果被俘。戰爭結束後,木蘭回到家鄉,發現父親已死,母親帶着弟妹改嫁。木蘭的事蹟流傳開後,可汗要娶木蘭爲妻,木蘭不從,自盡而亡。

木蘭仗勝回到朝廷,辭去尚書一職,回到家中,換回女裝,被世人知曉其女子身份,此消息傳回朝廷,皇帝因其有功而免其欺君之罪,又想召其入後宮爲妃子,木蘭寧死不從,最後自刎。皇帝聞之,大驚,追其爲“將軍”。

對於當時的強制徵兵,很多百姓都是苦不堪言的,所以當有木蘭這樣的一個人出現的時候,大家一定會歌頌她的巾幗英雄事蹟,隨着百姓的一次次傳播,木蘭的形象便會被美化,藉藉助這樣的一個任務角色,將百姓的很多想法都寄託在她的身上,用戲曲的方式傳頌了出來。

歷史真正如何,還需要進一步考察,但是木蘭的巾幗英雄形象影響着我們好幾代的人,告訴我們女孩子也可以做到很棒,我們也應該向木蘭學習,不畏艱苦,我國家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