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鰲拜手握重兵,爲何到死都沒有謀反呢?

鰲拜手握重兵,爲何到死都沒有謀反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7.1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康熙很小就登基了,那時朝廷動盪,鰲拜又手握重兵,野心勃勃,但他直到被擒拿都沒有謀反,這是爲什麼呢?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鰲拜手握重兵,爲何到死都沒有謀反呢?

鰲拜是滿洲鑲黃旗人,出身將門,精通騎射,從其青年時代起就效力軍中,隨皇太極征討各地,戰功赫赫,不但是一員驍勇戰將,而且也是皇太極的心腹。

由明將毛文龍率軍守衛的皮島與關外寧錦一線的明軍遙相呼應、互爲犄角,騷擾和牽制滿清的兵力,使後其背受敵,是明朝嵌入滿清後方的一顆釘子,戰略地位極爲重要。滿清一直欲除之,無奈不能成功。

1637年太極命阿濟格率軍進攻,鰲拜隨從出征。清軍制定了兵分兩路、聲東擊西的進攻方案:一路從海上以鉅艦擺出正面進攻的態勢,吸引守島明軍的注意力;另一路以輕舟精銳,快速推進,直插該島西北角之要害陣地。鰲拜主動請纓,率輕舟突襲。但明軍並沒有中計,而是早有準備。萬箭齊發,火炮轟隆,清軍進攻受挫,偷襲變成了強攻,一時間大有潰退之勢。見情勢危急,鰲拜奮起大呼,率先衝向明軍陣地,與守軍展開肉搏。其它清軍見狀大受鼓舞,蜂擁前進,在後續部隊的支援下一舉攻克皮島。戰後鰲拜以首功晉爵三等男,賜號“巴圖魯”。

1641年,鰲拜隨清軍進攻錦州,在增援失利的右翼清軍時路遇明軍騎兵,於是迎頭而上,擊敗對方。隨後鰲拜又不待軍令,果斷決定乘勝追擊,打到明軍步兵陣地之前,遂令部下將士下馬步戰,再敗明軍。鰲拜衝鋒陷陣,一馬當先,五戰皆捷,因功晉爵一等梅勒章京。在隨後的系列戰鬥中,鰲拜都勇敢善戰,果斷機敏,逐漸小有名氣。

1643年皇太極死去後,滿洲親貴在帝位繼承上出現矛盾。鰲拜是黃旗的重要代表,反對多爾袞自立,堅決擁立皇太極後人,在穩定清朝內部的繼承秩序方面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1644年清軍入關,鰲拜率軍定燕京,徵湖廣,馳騁疆場,衝鋒陷陣,爲清王朝統一中國立下汗馬功勞。1646年鰲拜出征四川張獻忠大西軍,在南充大破大西軍軍營,斬張獻忠於陣,因此以首功被順治皇帝超升爲二等公,授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在(皇帝禁衛軍司令),擢領侍衛內大臣,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教習武進士。自此,鰲拜參議清廷大政。

1661年順治駕崩遺詔,封鰲拜爲四大輔政大臣之一。雖然當時鰲拜在四輔政大臣中地位最低,但因索尼年老多病,遏必隆生性庸懦,蘇克薩哈因曾是多爾袞舊屬與其他幾位大臣不睦,所以大權逐漸被鰲拜掌控。

鰲拜手握重兵,爲何到死都沒有謀反呢? 第2張

而讓鰲拜忌憚的這個女人就是孝莊皇后--大玉兒,當然在康熙繼位時,此時的大玉兒已經是孝莊太后了。這個女人對於清朝的歷史地位和意義相當的深遠,康熙也常常懷念自己的祖母,他說沒有祖母就沒有他今日的成就。皇太極死後由於他並未指定繼承人選,因此豪格與多爾袞都想要爭奪皇位,但二人都擁有兩旗的支持,一時間矛盾重重。這時是孝莊站出來,她運用了一些策略最終打消了二人的念頭。

在這場皇位的爭奪中,孝莊身爲幕後策劃者,手段十分靈活,可以說能在這樣的權力鬥爭中全身而退又保住大局,實在是需要大智慧。要知道多爾袞也是一個厲害的人物,他南征北戰,政治能力與手腕都很強硬,這樣一個人能按照孝莊的計劃來,可見其腕力。洪承疇等官員也是她勸降的。洪承疇等人在日後清朝的發展中做出了多大的貢獻想必大家都知道,所以孝莊這一舉又爲日後清朝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孝莊可以說是一個傑出的女政治家,但她卻不願垂簾聽政,而是爲大清培養了兩位明君,真的是令人佩服。

康熙之所以能成爲千古一帝,這其中孝莊功不可沒,孝莊此時已經是太后,她經歷了許多的大風大浪變得十分沉穩。再教育小皇帝的時候她也沒有像慈禧一樣,而是讓他去處理政務。也正是這樣,康熙纔沒有成爲一個傀儡任憑鰲拜擺佈。雖然鰲拜手握重兵,但是古代的正統思想還是很嚴重的,因此除了直接篡位以外,他還可以選擇將皇上當做傀儡,自己攝政。

而且宮中還有孝莊坐鎮,鰲拜深知與她對着幹自己也會元氣大傷,因此他選擇了把康熙當傀儡。不過康熙當時雖小,確是假裝聽命於他,暗中壯大自己。要說這也是孝莊教導有方,所以年紀不大的康熙才懂得如何對付鰲拜,最終收復權力,成爲千古一帝。所以說哪怕鰲拜擁有再大的兵權也不敢輕舉妄動,有一個連多爾袞都不怕甚至還能參與他們權力鬥爭的女人在,謀權篡位不亞於自取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