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武則天爲何沒將皇位傳給武家人,而是給了兒子李旦?

武則天爲何沒將皇位傳給武家人,而是給了兒子李旦?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爲周,定都洛陽,建立武周王朝的時候,太子的熱門人選有兩個。一個是同父異母的哥哥武元爽的兒子武承嗣,另一個是兒子李旦。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武則天爲何沒將皇位傳給武家人,而是給了兒子李旦?

第一位候選人:武承嗣。

武承嗣是武則天同父異母的哥哥武元爽的兒子,武則天以天后身份臨朝稱制,爲鞏固自己的權勢,開始重用其武氏親屬。而武則天最爲器重的賀蘭敏之卻是扶不起的“阿斗”,罪惡多端的賀蘭敏之死後,武承嗣從嶺南被召回京,授職尚書奉御,不久提拔爲祕書監,承襲祖父武士彠周國公爵位。

嗣聖元年(公元685年),武承嗣憑藉裙帶關係爬到了禮部尚書的位置,不久又封爲太常卿、同中書門下三品,一躍成爲宰相集團一分子。便在力推武則天稱帝上做了大量工作。

也正是因爲這樣,武則天稱帝后,封武承嗣爲魏王,食實封千戶,監修國史。

此時天下是武周王朝,身爲武則天的侄子且又權勢在握的武承嗣更是野心勃勃,把目標瞄準太子的寶座也就不足爲奇了。

武則天爲何沒將皇位傳給武家人,而是給了兒子李旦? 第2張

第二位候選人:李旦。

李旦在武則天正式稱帝前的頭銜叫唐睿宗,是天下名義上的主子。武則天取而代之稱帝后,李旦頭上的皇冠被摘除掉了,被戴上了另一頂嶄新而奇特的烏紗帽——皇嗣,姓也由李變成了武。皇嗣兩字和皇太子有本質上的區別,僅僅是證明了“我是誰”(李旦是李旦),證明了“我來自哪裏”(李旦是唐高宗和武則天的兒子),而沒有證明“我將去何方”(武周王朝的接班人)。

武承嗣和李旦之間的PK概括起來可以分爲三場。下面,首先來看第一場:外圍爭奪戰。

外圍爭奪戰是由武承嗣發起的。武承嗣一方面極力討好武則天和其寵臣,謀求爭得他們的支持和贊同。另一方面借鑑了武則天稱帝時的成功經驗,率先發起了聲勢浩大的請願活動。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武承嗣令鳳閣舍人張嘉福,唆使洛陽人王慶之等數百人上表,請立武承嗣爲太子。

這個時候的武則天其實心裏是很矛盾的,頭腦是頗爲疼痛的。立李家子孫爲接班子,一生心血付之東流,她心有慼慼然。而選武家子弟,就只能選武承嗣、武三思等侄子輩了。可侄子畢竟隔着輩分了,畢竟不如兒子親。

一邊是至親一邊是至愛。侄兒和兒子,一邊是手掌一邊是手心,如何選擇,確實難於上青天。

武則天很快召見了上書請願的帶頭大哥王慶之,並且吐露了自己的心聲:“皇嗣是我的親生兒子,怎麼能夠說廢就廢了呢?”

王慶之顯然是有備而來,馬上回了這樣一句話:“人以內聚,物以羣分。現在天下是天家的天下,怎麼能讓李家人來當繼承者呢?”

對此,武則天先是安住了王慶之。隨後,武則天馬上召見了丞相集團的重要級人物尚書右僕岑長倩。

武則天爲何沒將皇位傳給武家人,而是給了兒子李旦? 第3張

岑長倩可是個忠於李氏江山的忠臣賢士,當初讓李旦改跟母后姓武,就是他出的主意,這個在外人看來齷齪的舉動,表義上迎合了武則天,實地裏暗中保護了李旦,使得他不再受到迫害和傷害。此時,他必然在立太子一事上靠邊站隊,他斬釘截鐵地說了三個字:我反對。

武則天一聽,有道理啊,但臉上還是不動聲色,於是,她又徵求地官尚書、同平章事格輔元的意見,格元輔也同樣認爲不可以。這樣一來,武則天沒轍了,她雖然沒有直接對王慶之問罪,但卻選擇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將立儲之事繼續高高掛起,將懸念繼續保留到底。

好事被岑長倩搗黃後,武承嗣怒不可遏,極力指使酪吏誣陷岑長倩、格輔元,和司禮卿兼判納言事歐陽通等數十人謀反。欲加之罪,何患無詞。欲害之人,何患無證。很快這個謀反案就鐵證如山,很快岑長倩、格輔元及歐陽通等數十人就被處死。

槍打出頭鳥,至此,武承嗣巧施妙計,拔刺行動取得了圓滿成功。沒有岑長倩、格輔元這些“頑固派”的保護,皇嗣彷彿如同完全裸露的嬰兒,不值一曬,武承嗣決定一鼓作氣,將厚黑學進行到,繼續向太后的寶座衝刺。於是乎,該是王慶之繼續大展伸手的時候了。

王慶之於是乎將厚臉皮進行到底,隔三差五帶人向武則天請願。請願詞只有一句:“自古未聞天子以異姓爲嗣者。”一句頂萬句,這一句直擊要害,直抵痛處,武則天原本強大的心靈也被擢出個大窟窿來。

武則天爲何沒將皇位傳給武家人,而是給了兒子李旦? 第4張

結果可憐的王慶之沒有等到革命勝利這一天的到來,便一命嗚呼,到閻王那裏報到去了。

王慶之死了,李昭德醒了,他知道他闖禍了,索性豁出去了,對武則天打了個小報告,表達兩個方面的意思。

第一層意思:勸諫。在立太子一事上,他說了這樣一句話:“自古沒有侄子爲天子,而爲姑母立廟的,陛下應將皇位傳於子孫,以爲萬代之計。況且陛下的天下來自於天皇,若立武承嗣爲太子,恐怕以後天皇不能享受血食。”意思是於法於規、於情於理,繼承皇位人都應該是皇子,而不是皇侄子。

第二層意思:還是勸諫。關於武承嗣其人,他說了這樣一句話:“武承嗣已然封王,不宜再任宰相,這會使百姓生出疑惑。自古帝王,父子之間,猶相篡奪權力,何況姑侄?”

爲此,武則天做出以下兩點回復。

第一,太子一事從長再議。

第二,將武承嗣罷爲太子少保。

最終,武則天在先兒子還是侄子爲太子時,還是選擇了立兒子李旦爲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