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歷史上可能沒有貂蟬,那呂布到底爲何殺了董卓呢

歷史上可能沒有貂蟬,那呂布到底爲何殺了董卓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可能沒有貂蟬,那麼呂布到底爲何殺了董卓呢?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三國的歷史,已經過去了1700多年,事情還是那些事情,三國的故事,每個時代的解讀都是不一樣的,每個時期人們都是根據自己時代的特點來解讀三國,這一點直到今天也不例外。

前些年爲曹操翻案,事情基本上還是那些事情,但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同了,得出的結論也就完全不一樣了,曹操也從篡漢的曹賊,變成了一個大英雄。

古人總是傾向於把事情簡單化,人物臉譜化,這件事就是某個因素造成的,如果這個人是個壞人,那麼他就該失敗,就該死,每個決定都是錯誤的。

這種簡單化和臉譜化,雖然有利於我們記憶,但卻離事實越來越遠,儘管歷史總要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但我們可以從更多的角度和史料中,得出儘可能客觀地歷史,尤其是對於某些基於錯誤事實得出的結論,更是應給予澄清。

比如說關於呂布殺董卓這件事,感覺這就是王允個人靠着美人計,利用了貂蟬,呂布這個人貪財好色,一時被貂蟬迷惑,殺了董卓。

這樣的邏輯,作爲故事來說肯定是成功的,但歷史上並沒有貂蟬這個人,出現這個名字,完全是羅貫中先生杜撰出來的這麼一個人。

貂蟬的本意應該是一種頭飾,並不是一個人,但歷史上,呂布殺了董卓卻是真的,既然貂蟬不存在,呂布就不可能爲了女人去殺董卓。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貂蟬不存在,爲什麼呂布要殺董卓呢?這就要從呂布和董卓的關係說起了,只有瞭解了兩個人的時代背景,才能對他們的行爲作出正確的分析。

(01)中國歷史的分水嶺

中國古代歷史,可以從宋朝一刀劃開,如果你對歷史,尤其是對歷史人物熟悉的話,能明顯感覺出來,宋朝之前的中國人和之後的中國人有着明顯的差別。

這種差別體現的很多方面,一個簡單的感性描述就是,宋朝之前的中國人,多少還都帶點血性帶點野蠻的氣質,但從宋朝開始中國人就徹底走向文質彬彬了,成了一種被圈養起來的動物。

這種變化,看歷史人物體現得最爲明顯,爲什麼宋朝如此重視文人呢,因爲吃武人的苦,吃得實在是害怕了,唐朝後的五代時候,曾流行過一個論調,皇帝只要是兵強馬壯的人就能當,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崇尚暴力的一段時期,也是最混亂的半個世紀。

所以從宋朝開始,就大力加強思想教育,從宋之後,中國就再也沒有出現過分裂,甚至是分裂的苗頭都沒有,從大歷史尺度上看,宋朝的策略是成功的,影響是深遠的。

宋朝之前,中國歷史分分合合,很多模式都還在摸索之中,尤其是東漢末年,我們現在是經歷過5千年的文明史,一切看得都很淡了,感覺東漢末年也沒什麼特別的。

但如果你是東漢末年的人,你最大的感受就是迷茫,朝廷突然間失去了權威,一切都是未知的,人性中所隱藏的黑暗突然爆發出來,很多事都沒有先例可尋,很多人做事,完全是出於一種野性和本能。

從秦始皇統一中國以來,中國經歷了幾百年的漢朝,到了東漢末年,這是歷史上第一次王朝末年,天下大亂的景象。

其實西漢的時候經歷過一次,西漢亡於王莽之後,後來劉秀收拾天下,那個時候,主要是盜賊四起,大家都渴望重新建立起秩序,於是劉秀便成了那個大家共同推舉的代表,代表這皇權的延續和天下秩序。

但等到東漢末年,朝廷黑暗不堪,西涼董卓趁勢進了洛陽之後,那些地方的實權派突然發現,皇帝也就那麼回事,第一次發現,原來自己也可以不聽朝廷的號令,一時間所有人的心,都開始蠢蠢欲動。

所有人心中的魔鬼都被放了出來,這就叫天下大亂,當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有機會重新劃分勢力範圍的時候,這纔是最危險的,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觀念上的混亂和無序,遠比現實中的實力對比要可怕的多。

(02)孤獨的呂布

東漢的亂局開啓與董卓,這個人是個大壞人,沒什麼可說的,但是壞人並不意味着他就很愚蠢,現在的影視劇傾向於把董卓表現的狂躁愚蠢,也是跟歷史完全不符的。

董卓行伍出身,一直在涼州跟羌人作戰,而且涼州這個地方羌胡混雜,多年的實戰經驗,讓董卓的涼州兵作戰能力非常兇悍。

董卓看準機會,進入洛陽之後,做得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吞併了丁原的幷州軍,幷州跟涼州一樣,都屬於帝國的邊陲,幷州軍本身作戰能力也是非常強悍的。

董卓不費一兵一卒,設計讓呂布殺了丁原,從此這隻幷州軍就落在了呂布手裏,而呂布歸降了董卓,從此董卓的實力大增。

這是典型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董卓吞併幷州軍,實力是大漲了,但也爲日後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歷史上可能沒有貂蟬,那呂布到底爲何殺了董卓呢

如果時間允許,或許董卓憑藉自己的個人能力,是可以消化掉幷州軍的,但是董卓沒這個時間,因爲東方的諸侯聯合起來要反對他。

董卓頂不住壓力,乾脆一把火燒了洛陽,帶着漢獻帝去了長安,此時的董卓已經失去了當初的雄心壯志,一心只想着如何自保。

而面對山東地方軍閥的討伐,董卓只能把自己的心腹,李傕郭汜派出去抵禦進攻,董卓這麼做也是權衡利弊的結果,並不能說他很蠢。

不派心腹去,難道派幷州軍去嗎,萬一他們臨陣倒戈了怎麼辦,這就是當所有人心裏都有小九九的時候,就陷入了一種野蠻的自然狀態,一切人對一切人的戰爭。

而呂布這匹狼也終於不甘寂寞,要發出自己的一聲怒吼了。

(03)董卓必須死

陳勝吳廣起義雖然失敗了,但是他們提出的口號,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卻深刻的影響着每一個人,平時大家是沒有機會,而一旦有了機會,所有人的血都滾燙,都想着自己也能當個草頭王。

董卓沒有時間整合涼州軍和幷州軍之間的矛盾,而幷州軍又控制在呂布的手裏,此時的呂布想不造反都難,時代大背景下,看看那些諸侯們,但凡有實力的,都拉出來一直隊伍,勢力範圍內,當個土皇帝,這樣的日子,只要是個人物,都想這麼做。

至於說董卓對呂布不好,呂布是不是看上了董卓的侍女,這些根本不重要,呂布在三國時代的定位是個軍閥,而且還能得到陳宮這樣的謀士,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呂布也是非常有實力的,而當時實力就是一切,呂布這個從遙遠西北來的獨狼,殺了董卓自立,是早晚的事情。

而李傕和郭汜不在,也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歷史本來又一次微弱的希望之光,王允利用呂布殺死董卓之後,他代表的東漢朝廷,有了一次回光發照的機會。

表面上看,董卓死了,諸侯聯軍也失去了正當性,如果能穩住局面,一切還能繼續,李傕和郭汜,也準備放下武器逃亡了。

歷史上可能沒有貂蟬,那呂布到底爲何殺了董卓呢 第2張

中途他們碰到了賈詡這個三國第一毒士,讓他們帶着大軍回長安,這裏面其實是過分誇大了偶然性的因素,賈詡是很能說,但是你讓他去勸說岳飛造反試試。

讓兩個高級將領自動放下武器,況且他們都是涼州軍,這種情況本來就很難,只能說是賈詡恰巧點燃了他們的火焰,但就算沒有賈詡,也許還會有李詡,因爲當時的思想已經散亂,所有人都認爲,實力就是正義,殺戮才能生存。

幷州軍和涼州軍的矛盾,最終導致了呂布殺了董卓自立,但呂布這個戰鬥力厲害,但戰略有問題,他擅長騎兵,但這注定了他很難有一個自己的根據地,因爲他似乎是可以指哪兒打拿兒,天下無敵,但一次失敗就能要了他的命。

呂布殺董卓,沒有什麼特殊原因,就是東漢末年,大家相互殺來殺去一樣,搶地盤,自己做個草頭王,大大小小的軍閥都是這麼想的。

曹操的很多部下也曾想過殺曹操,只不過沒有成功而已,那是個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行的時代,跟現在的創業一下,你行你上,不成功就是死,就是這麼簡單殘酷。

關於呂布,你有什麼想說的,歡迎留言交流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