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魏延的死真的是蜀漢內部鬥爭的產物嗎?

魏延的死真的是蜀漢內部鬥爭的產物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三國時代裏,蜀漢、曹魏、東吳三國中。內部勢力最麻煩的就是蜀漢了。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但諸葛亮偏偏走了下策,拉一派打一派,放任矛盾激化,最終導致大將魏延無辜冤死。這就好比潛伏裏的站長放任下屬相互鬥爭,最後導致對手利用爭鬥鑽了空子。其實現代社會裏的很多公司都存在這種情況。派系,爭鬥,內耗,信任遊戲。其實都是套路。

魏延的死真的是蜀漢內部鬥爭的產物嗎?

看過小說的都知道,三國演義裏,蜀漢名將魏延的形象不是很好,一開始要投靠劉備的時候,就被諸葛亮說成忘恩負義,腦後有“反骨”,就是天生的叛徒。後來魏延雖然爲蜀漢南征北戰,但是始終得不到信任。在諸葛亮死後,魏延果真造反,結果被諸葛亮生前安排好的馬岱斬殺了。那麼,歷史上的魏延,真的是一個天生的叛徒嗎?我們今天就說道說道這件事。

劉備進入四川前夕,魏延才加入,他驍勇過人、屢立戰功。劉備佔領漢中後,魏延被封爲鎮遠將軍、漢中太守,負責守衛這個蜀漢的咽喉重鎮,可見劉備對於他的器重。當時,劉備手下能夠獨當一面,出任地方太守的武將,除了魏延,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關羽。

但是關羽後來把荊州丟了,所以說,評書演義裏的蜀漢五虎上將,應該有魏延的一席之地。他的重要性和能力,比張飛,趙雲,黃忠和馬超都要強。但爲什麼諸葛亮一死後,魏延就遭遇了飛來橫禍呢,這還得從諸葛亮設計的蜀漢政權人事結構,來談起。

魏延的死真的是蜀漢內部鬥爭的產物嗎? 第2張

劉備死後,諸葛亮發動了六次討伐曹魏的戰役。現實中的諸葛亮,是個擅長搞管理,後勤的政治家,軍事天賦其實不高,再加上蜀國國力有限,六次戰役都沒什麼大進展。這個時候,大家熟悉的蜀漢大將,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都已經去世了,能拿得出手的大將,也只有魏延。在蜀漢軍隊裏,是僅次於諸葛亮的二號人物。

諸葛亮這個人呢,有兩個特點。一是爲人非常謹慎,二是喜歡任用自己信得過的一羣人。劉備是從親戚劉璋那裏,把巴蜀奪過來的,所以對本地的這些人才,不放心。所以諸葛亮最依靠的是,來自自己故鄉荊州的一羣人,比如馬謖,楊儀。楊儀這個人也擅長後勤,行政管理,所以算是蜀漢軍隊裏的大管家,後勤部和政治部部長

但是這個楊儀性格不行,心胸狹窄,經常跟魏延起衝突,魏延又是個急脾氣,說不過了就拔刀威脅楊儀,把楊儀嚇得是痛哭流涕。作爲頂頭上司的諸葛亮,始終也沒有辦法解決這兩個重要下屬之間的矛盾,而且因爲派系的問題,諸葛亮也是袒護楊儀的,這也爲日後魏延自己的橫死打下了伏筆。

有一年8月,蜀漢軍隊打到了五丈原,就是今天陝西境內的岐山縣,和曹魏的軍隊,隔着一條渭河對峙。大家知道,在這裏,諸葛亮病倒了,感覺自己不久於人世,就開了一場最高軍事會議,商量自己去世後的安排。有意思的是,到會的,是楊儀,費禕,蔣琬這幾個諸葛亮親信的荊州系大臣,還有諸葛亮非常信任的新人武將姜維。

唯獨把魏延這個第二號人物排除在外,那麼他們得出了什麼決定呢。就是諸葛亮一死,蜀漢大軍就後撤,楊儀當總指揮,魏延的任務是斷後,但是諸葛亮特地指出,如果魏延抗命,就不用等他,其他人走就行。

諸葛亮的這個安排,深刻顯示出了作爲CEO思維上的短板和缺陷,他不信任魏延,又知道魏延和楊儀長期不和,又讓楊儀當總指揮,給了楊儀公報私仇的好機會。安排魏延斷後,還不讓他提前知道,擺明了是要把魏延連同部下一起拋棄。魏延的結局除了投降魏國,就是孤軍面對曹魏的追兵,兩者都很糟糕。

接下來的故事,就跟評書三國演義上差不多了。魏延得到消息之後,非常憤怒,不讓楊儀退兵,理由是,我們好不容易打到這裏了,隨便撤兵,更對不起諸葛丞相生前的遺志。然後楊儀就順理成章,給魏延扣上了一頂造反的帽子。魏延沒辦法,只好逃往漢中,結果被追上來的馬岱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