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洪承疇爲什麼要降清?爲何孫傳庭沒有投降呢?

洪承疇爲什麼要降清?爲何孫傳庭沒有投降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8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鬆錦之戰以大明的失敗而告終,明王朝爲了此戰耗盡了全部的力氣,但依舊是失敗的結果,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這是皇太極生前指揮的最後一場大戰,他爲此也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也正因爲此,皇太極在崇禎十八年時去世。但這並沒有影響清王朝的國運,它如一輪紅日一般即將噴薄而出。

而崇禎皇帝,不知道此時此刻是否在在反思,他在這場戰爭當中體現的急躁,剛愎的性格,可否一改?

不過應該不會,崇禎皇帝現在正忙着殺人呢。

明軍統帥洪承疇,突圍未果,被俘。

俘虜之後的他,絕食自盡,以報國恩。當然,這也並未發生。

絕食自盡未果,降清。

後來據傳說是莊妃(孝莊皇太后)出面,勸降了洪承疇。洪承疇成爲了清軍平定天下,治理天下的馬前卒。

一、三官廟中的洪承疇:從亡到降,他想起了很多事情

作爲有着逐鹿中原野心的皇太極,他知道洪承疇的履歷。科舉出身,最後成爲武將平定天下。歷史當中,但凡文官改爲武將且有一定功勳的人物,一定不是泛泛之輩,留在身邊日後定有大用。

於是,皇太極決心勸降洪承疇。但此時的洪承疇一心以死以報明朝江山社稷,皇帝的知遇之恩。雙方僵持不下,洪承疇開始絕食。

洪承疇爲什麼要降清?爲何孫傳庭沒有投降呢?

皇太極見此僵持情況,不得已派出了降清的明朝舊人。洪承疇披頭散髮,赤足以對,要麼把他們罵得體無完膚,要麼閉門不見,總之洪承疇去意已決,看架勢無人能勸得回來了。

這時候,范文程主動請纓。范文程,儘管歷史知名度不高,但是作爲滿清頂層制度的設計者,同時還是漢人,他在當時的清廷內部,地位是舉足輕重的。更重要的是,他並沒有做過大明朝的官,所以和洪承疇聊天,顯得更從容了一些。

但是,范文程並沒有直接勸降洪承疇,反倒是和這位文人將軍聊起了歷史,聊起了家國天下。《清史稿》記載:承疇方科跣謾罵,文程徐與語,泛及古今事。

三千年讀史,無非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洪承疇居然和范文程聊了起來,聊的時間很長。最後,范文程回覆皇太極說:洪承疇不會自殺了。皇太極感到很困惑,他要是不想死爲什麼會絕食?范文程回覆說:承疇必不死,惜其衣,況其身乎。他的衣服上落了灰塵,他都要打掃乾淨,如此之人,怎麼會自盡呢?

看來,千古艱難唯一死。

後來,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莊妃登場了。又是好言相勸,又是敬酒稱讚的。總之,一系列操作之下,洪承疇居然投降了清朝。

當然,這只是野史記載,我們無法可測其真實性有幾何。不過,在正史的記載裏,洪承疇降清的時間是在與范文程聊天的一天之後。

想必在這一天裏,他想起了很多的事情。孫傳庭,肯定是避不開的一位人物

二、孫傳庭可悲又可憤的人生經歷

孫傳庭和洪承疇算是老相識了。崇禎九年,調任陝西巡撫,與其一同鎮壓農民起義。孫傳庭可以說是闖王的真正剋星了。不單單指的是闖王李自成,還有前任闖王高迎祥。

同年七月,孫傳庭與高迎祥軍激戰,當時的李自成還是高迎祥手下的部將。史載孫傳庭四日三捷,在潼關南原一戰,孫傳庭生擒高迎祥,李自成被殺得只剩下十八人逃離戰場。

崇禎皇帝大喜,令孫傳庭着人將高迎祥押解回京,凌遲處死。

就在孫傳庭準備全力消滅李自成時,崇禎皇帝急忙調孫傳庭和洪承疇回京,籌劃遼東對皇太極的戰事。這讓孫傳庭有些不解,其表示要消滅李自成再回京。

但是剛愎自用且性情急躁的崇禎皇帝,急於對付皇太極,令孫傳庭立即回京。就這樣,李自成逃過了孫傳庭的致命一擊。

而共同回京的孫傳庭和洪承疇二人,受到的待遇卻大相徑庭。孫傳庭還未到京,就被崇禎皇帝斥責,且嚴禁其進入到北京。而洪承疇則受到了崇禎皇帝的親切接見。

這就讓人費解了,孫傳庭緣何以至此了?答案是他與楊嗣昌不和。作爲內閣首輔的楊嗣昌,在崇禎皇帝身邊說了不少孫傳庭的壞話,使得孫傳庭還沒到北京,就被斥責了一番。不過,孫傳庭沒想到,這只是他噩夢的開始。

楊嗣昌此人好大喜功,總覺得潼關一戰高迎祥被俘,農民軍瓦解,便想着把所有兵力都調到遼東對付皇太極。這時候,孫傳庭與楊嗣昌產生了非常大的爭執,他認爲要把李自成徹底消滅之後,再去遼東與皇太極決戰。

之後事情的發展皆不盡如人意,孫傳庭雖然有濟世之才,但是他卻不善人際交往。他不僅得罪了楊嗣昌,他還與崇禎皇帝非常信任的,以知兵著稱的宦官高起潛發生了矛盾。這讓孫傳庭在朝中,很難立足了。

也正因爲如此,孫傳庭居然聾了,原因是他與楊嗣昌的觀點總有分歧,而楊嗣昌壓根就不聽孫傳庭的。歷史記載:嗣昌不聽,傳庭爭之而不能得,不勝鬱郁,耳遂聾。

洪承疇爲什麼要降清?爲何孫傳庭沒有投降呢? 第2張

楊嗣昌不聽,孫傳庭便上書崇禎皇帝,表述自己的觀點。但是,由於楊嗣昌的阻撓,這封奏疏被崇禎皇帝束之高閣,壓根沒看。鬱悶無比的孫傳庭隨即提出辭呈,告老還鄉,耳朵聾了,幹不了了。這個時候,楊嗣昌見機會來了,便誣陷孫傳庭,說其並不是真的聾了,而是不想再爲朝廷效力,所以纔想告老還鄉。

崇禎皇帝下令徹查,得到的結果是孫傳庭的確聾了。但被怒火衝昏了頭腦的崇禎,卻將調查人和孫傳庭一起下獄。朝中幾乎所有大臣都知道孫傳庭受了冤枉,但沒人敢替孫傳庭申冤。

洪承疇被俘時,孫傳庭還在牢房裏關着了。作爲朋友和戰友,曾經一起抓了高迎祥,如今落拓到這般田地,洪承疇很難不爲之觸動。

再想想熊廷弼,孫承宗;被冤殺的袁崇煥,莫名其妙戰死的盧象升,再加之洪承疇被俘之前崇禎皇帝一下子殺了三十多名官員。

洪承疇真的動搖了,或者他從一開始,就並沒有打算殉國。

三、洪承疇降清,孫傳庭戰死

在經歷了一番思想鬥爭之後,洪承疇真的降了。不知道得知洪承疇投降的崇禎,會發出怎樣的感嘆。畢竟,在前幾天,他還誇讚了洪承疇:又聞卿絕食數日,氣息奄奄,倒地而死,目猶不瞑。死事重於泰山,意氣化爲長虹。

但歷史裏記載皇太極是真高興呀,賞賜了洪承疇大量的財物,還“陳百戲”以做慶祝。清朝諸位將領不服,不過是一個手下敗將,至於這麼禮遇他麼?皇太極說,我們都沒有治理中原的經驗,如同盲人,他來了,就是我們的領路人呀!

也確實,洪承疇不負皇太極的期望,在滿清定鼎中原和制度建設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只不過歷史評價,不高。其實,皇太極也早就奚落過洪承疇了。

儘管禮遇倍至,但瞧不起你是從骨子裏的。皇太極曾經宴請洪承疇,問他:聽說明朝有規定,投降清朝的官員,他的家人會被處死,這是一直有的麼?洪承疇回答是近年來才加上的。皇太極說看來近年來投降的人越來越多啦。不過,崇禎皇帝這麼做的確是太過分了。洪承疇淚流滿面,高呼皇太極英明。

話說回孫傳庭,他也並沒有善終。入獄三年後,楊嗣昌因辦事不力被崇禎罷官,李自成不僅東山再起且越來越強,崇禎皇帝又想起了孫傳庭。

孫傳庭重新回到了戰場上,作爲曾經的老朋友,已然認不清現在的形勢了。他無法想象李自成這三年是怎麼壯大到這般的。雖然盡力剿賊,也取得了一些勝利,但終究敵不過闖王的軍隊,當然這期間崇禎皇帝還因一場敗仗,嚴厲斥責了孫傳庭。

崇禎十六年十月初六,孫傳庭戰死。史載屍骨無存。

而此刻,距離大明亡國,崇禎帝吊死煤山,僅還有五個月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