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孫權爲什麼會接受了魯肅的建議,選擇抗曹呢?

孫權爲什麼會接受了魯肅的建議,選擇抗曹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正當江東上下爲了曹操取得荊州一事亂成了一團,曹操不知道是哪根筋不對,居然寫了一封措辭強硬的信件給孫權。曹操在信上表明態度,認爲自己是奉了皇帝命令來討伐叛逆,旌麾南指,荊州劉琮無條件投降,現在自己率領八十萬水軍,準備與孫權來一場較量,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曹操的這封信讓呈現慌亂的江東上下,陷入了更大的危機之中。

曹操在官渡之戰後,趁着孫策病亡,江東政權不穩時曾經要求孫權送上質子。擔心曹操準備將矛頭對向江東,在召開會議討論時,張昭、秦鬆等人就已經有意接受曹操的要求,最後在周瑜的強力反對,以及孫權之母吳太夫人力挺下才作罷。

此次曹操迅速取得荊州,再度發出信函要脅孫權,且措辭更加強硬,使得以張昭爲首的鴿派再度擡頭,力倡“迎曹”主張。

張昭對曹操的態度向來是“抗而不戰,迎而非降”,也就是以江東百姓安危爲出發點,如果可以隔江而治,那麼就遙奉漢室的統治;若是孫曹兩家必須兵戎相見,那麼就以“順迎”的態度來避免兵禍。

張昭等人提出“迎”而非“降”,其區別就在江東並非叛逆,因此沒有“降”的問題,只有“迎”的問題,也就是承認曹操主導下的漢室朝廷擁有江東的主權,接受曹操的統治,這也正是張昭爲什麼會對於魯肅“劃江而治,建帝號以圖天下”的主張視爲狂妄的主要原因。

孫權爲什麼會接受了魯肅的建議,選擇抗曹呢?

站在孫權的立場,張昭的主張自然是與他的利益相違背,但是張昭在江東具有極高的影響力,且孫權自己顯然也被曹操的軍力給嚇到了。在會議中,鴿派主張竟然成爲主流,力主聯劉抗曹的魯肅卻不發一語。孫權注意到魯肅反常的態度,所以便以更衣爲理由離席,魯肅此時也追了出去,孫權知道魯肅必然有話要說,便抓着魯肅的手開門見山地問:“子敬,有話要說?”

魯肅身爲鷹派成員,主張割據一方,當然不會願意投降,因此表示:“衆人投降還可以保有名位,最差也不過迴歸山林,當個閒雲野鶴;若是將軍(孫權)投降,不但無法像現在這樣南面稱霸,可能連性命都不保。”

孫權爲什麼會接受了魯肅的建議,選擇抗曹呢? 第2張

魯肅的這一番話完全是以孫權的切身利益爲出發點,自然打中孫權的心坎裏,因此孫權聽完之後,嘆息說:“他們投降的主張讓我失望透頂,今天你的主張正符合我的想法,這真是上天賜給我的禮物啊!”

事實上魯肅的說法有些危言聳聽,縱觀曹操的一生雖然有多次屠城的記錄,但是卻不會任意殺降,除了呂布之外,曹操幾乎不曾殺過降者。遠一點的如張繡,近一點的如劉琮,後來的張魯與關中諸將,曹操皆善待之,甚至是封侯或是任命爲地方大員。

不過當權者在權衡利害關係往往是以自己的利害爲出發點,無論是“大義”還是“國賊”,其實那都只是經過包裝後的毒藥,最重要的還是因爲當權者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否則十幾年後,孫權又怎麼會勸曹操稱帝?難道漢相曹操是“國賊”,是“勢不兩立”,魏王曹操就不是國賊了,不必勢不兩立了嗎?可見得孫權全然是以自己的利益爲出發點,魯肅正是因爲能看清這一點,所以能說服孫權。

雖然孫權接受了魯肅的建議決心抗曹,但是怎麼抗、由誰來抗,孫權仍舊沒有頭緒,因此魯肅提出接見諸葛亮的提議,由諸葛亮來解開孫權的疑慮。

諸葛亮與孫權見面後並沒有直接了當地提出劉孫同盟的提議,而是要孫權先自己衡量一下自己的能力,如果“若能以吳、越之衆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諸葛亮將話說得很白,“今將軍外託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直接把孫權首鼠兩端的性格給當場戳破。

這麼直白的言論,孫權聽了當然很不是滋味,因此反過來質問諸葛亮,爲什麼劉備不投降呢?孫權的意思很簡單,劉備如果要跟曹操對抗,現在只有我能幫忙,所以先對劉備的意向提出質疑。

諸葛亮以田橫爲例,當初田橫得罪漢高祖劉邦,因此與自己五百多名門客躲到了海島之上避禍。劉邦統一天下後,邀請田橫回到中原任官。田橫過去是齊國王室的成員,本來就看不起流氓出身的劉邦,如今劉邦稱帝后還要自己去降格任官,又擔心自己如果不去的話,會連累門客的身家性命,因此就假裝同意任官,然後在前往洛陽的路上自殺,並且讓隨行的兩名門客將自己的首級送給劉邦。田橫自殺的消息傳出之後,原本守在島上五百門客竟然全數自殺,追隨田橫而去。

諸葛亮將劉備的格局提升到忠義的位階,而非割據一方那般狹隘,以安定天下爲發展目標,因此如果最後失敗了,那是天命所致,怎麼可以自甘墮落地選擇投降。孫權聽完勃然大怒,大罵“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衆,受制於人”。

孫權原本就接受了魯肅的建議,準備扶持劉備取得荊州的統治權爲誘餌,讓劉備爲自己擋住曹操的入侵。如今荊州已失,雖然不用費心去扶持劉備了,但是劉備接連的失敗,孫權仍舊擔心劉備究竟還剩下多少實力。

對於這項疑問,諸葛亮早就胸有成竹,因此表示劉備雖然在長阪坡打了敗仗,但是關羽已經先曹操一步取得江陵水軍的軍權,另外劉琦在江夏也還有近萬人的兵力。

排除孫權對劉備實力的疑慮之後,諸葛亮進一步提出曹軍目前的三大缺失,第一是曹操雖然率領大軍南下,但是爲了追趕劉備,一日一夜行軍三百多裏,士卒疲憊,使曹軍已呈現強弩之末的局面;

其次是曹操所率領的北方軍隊不懂水戰;

最後則是荊州的百姓是迫於現實而投降。有了這三大缺失,只要孫劉能夠結成軍事同盟,肯定可以獲得勝利,荊州與江東甚至可以與曹操形成鼎足而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