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關羽敗走麥城的時候,爲何劉備沒有接應他呢?

關羽敗走麥城的時候,爲何劉備沒有接應他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5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提到關羽,人們總會想到關老爺的忠義,關羽一生忠心護主,武藝高強,細數關羽的戰績,無不讓人稱道,像虎牢關前,不出三個回合就斬下了華雄,過五關,斬六將,以一人之力,便在陣前斬殺顏良、文丑兩位大將,讓人們感嘆關羽的戰力無人可敵,關羽隻身赴約更是讓人驚歎其膽色,這樣一位出色的戰將就沒有什麼敗績嗎?這個是有的,關羽驕傲失荊州,敗走麥城,便是其人生的盡頭,一代出色的武將便這樣走下了歷史的舞臺,這不僅讓人們產生了疑惑,關羽和劉備是結拜兄弟,桃園三結義更是一段千古佳話,而此時的劉備已經貴爲漢中王,爲何不發兵救援關羽呢?作爲劉備的血肉兄弟,劉備當然想救,但是卻心有力而力不足,關羽的失敗被殺有衆多原因,這裏面有他自己的,也有劉備的,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關羽敗走麥城的時候,爲何劉備沒有接應他呢?

劉備大軍急需休整

既然是救援關羽,自然需要軍隊,早在關羽水淹七軍之前,劉備便率領蜀中全部的精銳部隊,北上漢中與曹操決戰,黃忠老將軍斬殺了夏侯淵,打開了漢中的大門,劉備大軍士氣大盛,而曹操不會坐等劉備崛起,也親自帶領大軍來到漢中,劉備一心想要收復中原,振興漢室,而曹操也是一心想要一統河山,劉備就是他前進道路的絆腳石,所以雙方都是抱着必然的決心戰鬥,此時兩方兵馬水火不容,經過了一場大戰下來,曹操不敵劉備,被擊退,這場漢中決戰,雖然沒有全殲曹操的兵馬,但也擊潰曹操部隊,曹操只能引兵回中原舔舐自己的傷口,劉備雖然是勝了,但也是傷敵一萬,自損八千,也只能趁機回到川地修養生息,以備他日再起。所以當劉備得到關羽兵敗的消息時,雖然想一心救援,但是所帶領的兵馬也是疲憊之師,只能力不從心。

樊城是兵家要地,劉備在漢中大勝,蜀軍氣勢正盛,反觀魏軍,首先漢中大敗,然後劉封和孟達又攻下了東三郡,和整個漢中連成了一條威脅極大的線,此時樊城的守軍壓力很大,稍有不慎就會被劉備吃掉,所以對於樊城的魏軍來說,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諸葛亮曾經提過如果天下大勢有利於主公時,便可以率領大軍從漢中出發進攻中原,同時派一個將軍從荊州出發,進攻中原,形成鉗形攻勢,這樣天下就可以安定了,關羽就是那位荊州將軍,樊城的守城魏軍不過幾千人,而關羽的人馬不止三萬,全是關羽一個人親自操練的荊州軍,戰鬥力自然不容小覷,關羽將所有精銳人馬全部用來進攻樊城,荊州守軍不過數千,可想而知,這是一步險棋,樊城守軍平日抵抗,關羽大軍久攻不下,樊城內的守軍都已經到了啃樹皮,吃老鼠的地步,可以看出圍困的時間之長,魏軍的抵抗有多麼強烈。時間浪費的越多,對關羽越不利,因爲樊城與荊州相比,很顯然,荊州的戰略意義遠勝於樊城,荊州是劉備大軍東出的根基。而關羽久久攻不下樊城就會造成危機。

天下誰人不知關羽的威名,此時的關羽大軍就像一把鋒利的刀,誰去觸碰,非死即傷,曹操深知這一點,不能和關羽硬碰硬,得使一些手段,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朋友,關羽和孫權早有矛盾,關羽單刀赴會,佔了荊州不還,東吳孫權無可奈何,後來想和關羽結爲兒女親家,卻被關羽侮辱,新仇加舊恨,終於爆發了,曹操派人私會孫權,與他相約共同夾擊關羽,事成以後,荊州便是東吳的領地了,這麼好的買賣,孫權豈會錯過,曹操任徐晃爲大將,率領大軍支援樊城,在離樊城幾十裏之外駐紮,然後孫權暗自調呂蒙返回建業來了一個偷樑換柱,偷天換日,關羽見呂蒙返回建業,便放心了,把南郡和荊州的大部分人馬都調往樊城,呂蒙見時機已到,率領大軍不費吹飛之力便攻下南郡,又使用白衣渡江之計攻下了荊州,大獲全勝,而徐晃大軍與樊城的守軍前後夾擊關羽,關羽再怎麼樂觀也改變不了兵敗的殘酷現實,當荊州已被呂蒙攻下的傳聞傳到關羽大營時,軍心不穩,士兵的意志開始在瓦解,最終在雙方的夾擊下,退守麥城。

關羽的威名從關東諸侯結盟討伐董卓開始就聲名煊赫,樊城之戰更是想一步成功,曹操派來於禁和龐德,十萬人馬救援樊城,關羽卻不放在眼裏,龐德善射,使用毒箭射中關羽胳膊,在關羽眼裏這是陰險小人才會使用的招數,心裏對龐德更是藐視,關羽觀察了于禁大軍駐紮的位置,雨季也快要來臨,關羽想到了一個水攻的好辦法,趁着大雨來臨時,挖開河道,滔滔不絕的洪水沿着低窪處,洶涌而來,水淹七軍便這麼得來,由於關羽的大軍提前準備好了水戰的器具,所以在接下來的戰鬥中,絲毫不受影響,反觀魏軍便沒有那麼幸運了,大量士兵被淹死,其餘士兵跑到高地也是孤立無援,只能分分投降,于禁的七軍輕而易舉就被關羽打敗,關羽的驕傲又高了一分,自從周瑜死後,關羽就瞧不起東吳的將領,就算是呂蒙,關羽也是笑稱是吳下阿蒙,嘴裏東一個西一個東吳小兒,孫權一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關羽就中計了,最終失去荊州,退守麥城,其餘城池已經被東吳佔領。

很多人都只知道劉備有一個兒子,那就是劉禪,可是在劉禪之前,劉備曾經收養過一個養子叫劉封,這個時候正值劉備創業初期,所以劉封英勇善戰,爲劉備留下了許多汗馬功勞,所以劉備一直是將劉封當做接班人來培養,結果橫空出世的劉禪打破了劉封的英雄夢,古代是很重視出身門第的,嫡出和庶出的差別特別大,更何況劉封只是個養子,兩者的差別更明顯,都說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能力當然是沒有劉封高的,劉封和孟達攻下了東三郡後戰功卓著,心中的功名心更強,當一個人的能力超過另一個人時,便不會甘居他人籬下,當劉備選擇繼承人時,關羽便以養子的理由將劉封壓在了劉禪之下,劉封心裏自然很嫉恨關羽,當關羽兵敗麥城,向劉封和孟達求助時,劉封和孟達選擇了不聞不問,不發兵救援,而劉備遠在千里之外的成都,從集結部隊到出發,沒有一兩個月是不可能造成的,當援兵到時,關羽已經成了一堆白骨了吧。

呂蒙起初是周瑜手下的一位大將,既然是武將,便很少讀書識字,孫權便以劉邦作爲例子,告訴呂蒙行兵打仗同樣不能忘記讀書的重要性,呂蒙聽後,從此以後讀書成了呂蒙行兵打仗外的工作,所以從那個時候起呂蒙就很重視讀書人,像周瑜這樣文武雙全的儒將,更是呂蒙心中的心中的英雄,而周瑜前者被諸葛亮氣的倒地不起,後者又被曹仁打敗,最終得到漁翁之利的是劉備,被氣的毒發攻心,與世長辭,臨走之時大喊一聲既生瑜何生亮的千古疑問,呂蒙心中認爲還是大都督周瑜的就是劉備,當呂蒙擔任東吳的大都督後,掌握了軍隊的大權,巨大的權力可以讓呂蒙有能力做出決定,當呂蒙攻下了荊州後,關羽倉皇出逃,孫權發出命令不得追殺關羽,以免引起劉備的復仇大軍,此時的呂蒙已經被仇恨迷失了雙眼,在奪下荊州祭奠周瑜後,便派下屬在小路伏擊關羽,一代豪傑就這樣殞命。而呂蒙的行爲也爲劉備的大軍找到了藉口,正值巔峯時期的劉備可以看誰不爽就打誰。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是義的象徵,三兄弟從創業初期的匹馬單騎,到最後劉備成就一方霸業,三兄弟可以說是不離不棄,生死相依,關羽一直將大哥劉備奉爲最敬重的人,不管劉備成就了什麼大業,關羽一直將劉備當做以前的大哥一樣,可是人是會變的,劉備以前是關於關羽的生死大哥,可是當劉備進位漢中王,走上權力的頂端時候,劉備已經不再是以前的大哥,權力帶給人的是尊卑次序,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威嚴。很顯然關羽不懂這些,在他眼裏,劉備是大哥,除了他之外,自己就是最大的那個人,關羽心中的孤傲,劉備是知道的,關羽勇冠三軍,在水淹七軍之後更是震驚天下,人們看到的不是魏軍的不堪一擊,而是關羽的英勇善戰,關羽已經有了功高蓋主的跡象,這是一個統治者不願意看到的局面,統治者不會與他人瓜分天下,更不允許自己的權力受到絲毫的威脅,所以劉備的內心是矛盾的,不發兵救援會被人懷疑,只能以進軍速度爲由瞞住衆人的眼睛,劉備自認爲孫權會看在關羽是自己結義兄弟的份上,饒關羽一命,沒曾想到孫權是直接殺掉了關羽,這出乎劉備的意料。

關羽敗走麥城的時候,爲何劉備沒有接應他呢? 第2張

劉備對局勢的錯誤判斷

劉備在漢中地區大敗曹操之後,自認爲重重打擊了曹操的勢力,劉備的眼中同樣只有曹操,所以劉備認爲目前形勢一片大好,諸葛亮的第一步戰略部署,劉備也已經成功完成了,第二步從荊州出發,打下樊城,進而威逼中原,荊州物產豐富,人口衆多,劉備讓關羽在荊州訓練士兵,伺機而動,給了關羽足夠大的權力,充足的後備保障也讓劉備覺得,關羽打下樊城指日可待,可是誰也沒有想到小小一個樊城竟然阻擋了關羽大軍幾個月的進攻,這在關羽的意料之外,同樣也在劉備的意料之外,當於禁和龐德救援樊城的時候,劉備也應該同時發兵救援關羽,但是于禁和龐德被關羽輕鬆打敗,再一次的麻痹了劉備,讓劉備以爲魏軍毫無戰鬥力,不用自己在蜀中的軍隊也可以打入中原,劉備也以爲江東小兒不敢攻打關羽,劉備把孫劉聯盟看的過於真實,當曹操和孫權兩面夾擊關羽的時候,劉備想要發兵救援關羽,已經是亡羊補牢,爲時已晚,關羽的死,劉備也有一份責任。

關羽是一世英雄,與劉備一起走過了創業初期的腥風血雨,被曹操所俘,千金美人也難以改變關羽的志向,一位重情重義的豪傑最終以這樣的局面而落幕讓人感到嘆息,關羽兵敗麥城,劉備爲何不救?這個問題引人深思,作爲劉備的得力干將,劉備當然想救,更何況這還是自己的異姓兄弟,關羽一身只敬重自己的大哥劉備,劉備也深知不能失去關羽,有了關羽就可以震懾天下,從氣勢上就要略勝一籌,倘若關羽被殺,人們就會懷疑劉備大軍的戰鬥力,而且荊州軍是精銳部隊,不能被全部殲滅,劉備深知這些。可是關羽的傲慢大大超過了劉備的想象,倘若沒有上述關羽的自身的原因,劉備發兵救援或許還來的及,關羽自己的傲慢加速了自己的死亡的速度,劉備想要救,也來不及了。所以劉備是要救關羽,但是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