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秦國俘虜了晉惠公,爲何最後又放走了他呢?

秦國俘虜了晉惠公,爲何最後又放走了他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都知道,晉惠公是春秋時期的晉國的君王。公元前651年,在爭奪王位時他與秦國聯盟,並立下盟誓,他在秦國助推下繼承了王位。晉惠公繼位後,立即背信棄義,恩將仇報,其還誅殺大臣,政局動盪不定,他還剝削百姓,導致民不聊生,國民敢怒而不敢言。公元前645年,秦穆公親征晉國,並俘虜了晉惠公。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秦穆公不殺晉惠公?反而將他放回晉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晉獻公逝世後,晉國大夫裏克和邳鄭想擁立重耳爲晉國國君,便暗自密謀殺害了尚未登基的太子溪齊。此時,其他大夫推舉並不符合裏剋意願的公子卓爲君,裏克又對公子卓痛下殺手。裏克本意讓重耳回去當國君,但是重耳察覺到此時的晉國危機重重,他如回去必定引來禍端,遭遇他人毒手,重耳便婉拒裏克。裏克不得不將目標轉移爲流落他鄉的公子夷吾,與衆大夫商議立公子夷吾爲君。當夷吾聽到這個消息時,他欣喜若狂。於是寫信給裏克說:“如若我登基爲王,我將富庶的汾陽劃爲你的封地。”與此同時,郤苪建議夷吾與秦國聯盟,讓秦國派兵護送夷吾回國方能避免一切禍端,安全回國。夷吾亦覺此計甚妙,於是派使者求見秦穆公,並以城池爲誘請求秦國助夷吾一臂之力。秦穆公在權衡利弊之時,身邊的大夫勸諫他夷吾是昏庸無能之輩,且羣疑滿腹,可能爲言而不信之人。但秦穆公說:“如若你所說,那正如我所意,輔佐一位昏君上位,更能方便待他日我們攻下晉國。”於是答應了夷吾的請求,助他一臂之力,夷吾一帆風順的回國當上國君,也就是晉惠公。

晉惠公登基後,第一便是轉頭與齊國交好,背信與秦國的盟約,因爲齊國爲春秋霸主。他還將助他上位的裏克殺害,他對裏克說:“你謀殺兩位國君,行逆反之事,人人得而誅之。”裏克聽後仰天長嘯,然後自刎於殿前。裏克爲一己私慾對國君痛下殺手,實屬爲達目的不折手段的小人,如今的下場也是咎由自取。而與裏克爲謀的邳鄭在出使秦國,僥倖逃過一劫。但在邳鄭回國後,立即被晉惠公誅殺。後來晉國因天災導致顆粒無收,發生大饑荒。晉輝厚顏無恥地派人到秦國採購糧食,秦穆公還是慷慨施捨給了晉國。次年,秦國發生饑荒,秦穆公派人到晉國買糧,但晉惠公卻恩將仇報不販賣給秦國。晉國大夫慶鄭怒斥此舉爲不仁不義,毀壞兩國友誼的行爲,這位剛正不阿的大臣揭穿晉惠公虛僞的面具,晉惠公對此懷恨在心。

晉惠公忘恩負義的行爲令秦穆公怒不可遏,便親征晉國。面對來勢洶洶的秦國精銳部隊,晉國上下人心惶惶,晉惠公也惶恐不安。晉惠公聚集衆大夫商討對策,慶鄭反問晉惠公:“如若不是國君,晉國何來此劫難?”晉惠公立即大發雷霆說:“吾乃君王,還輪不得你放肆。”秦晉之戰,晉軍自知與秦軍相碰無疑是蚍蜉戴盆,無心應戰,秦軍勢如破竹攻下晉國都城。晉惠公在逃亡時馬車深陷泥潭中不可自拔。晉惠公向慶鄭求救,而慶鄭無動於衷反而怒斥他:“國君一切皆爲咎由自取。”於是棄晉惠公而去。晉惠公成爲了秦國的階下囚。後來秦穆公將晉惠公釋放回國,晉惠公回國後立即將羞辱他的慶鄭殺害。

秦穆公沒有殺晉惠公的原因有五點:

其一秦穆姬以死相逼

雖然秦穆姬與晉惠公有間隙,但在生死關頭秦穆姬還時顧忌姐弟之情,再者如若秦穆姬和秦太子也需母國的支持才能在秦國站穩腳跟,與秦國諸皇子周旋。故秦穆姬以自己和秦太子的性命要挾,請求秦穆公看在以往情面,網開一面。秦穆公迫於無奈只能將晉惠公釋放。

其二,晉國君臣一體,讓秦穆公有所忌憚

這次秦晉之戰,秦國打敗晉國實屬不易。若沒有“神助”秦國也難以取勝。而且殺害一國君主恐引起民憤,使他們同仇敵愾。屆時秦晉關係再度劍拔弩張,恐損秦國利益。

秦國俘虜了晉惠公,爲何最後又放走了他呢?

其四秦穆公不願與晉惠公這種背信棄義的小人爲伍

秦穆公此次出兵晉國,是以討伐晉惠公的背信棄義爲旗號,那他爲人處事要信守不渝義,如若不是,他就會被推翻攻打晉國的旗號,會遭天下臣民的唾棄,秦國聲望會一落千丈,更甚他會淪落與晉惠公此等小人爲伍。

其五爲樹秦國威望

如若秦穆公將晉惠公殺害,那晉國只能另立重耳位新君,那麼秦穆公先前爲推晉惠公上位提出的“廢長立幼,”就要令人貽笑大方,成爲秦穆公的恥辱。而且會損失秦穆公的威望,在諸侯國逐失話語權,所以殺害晉惠公實在不爲明智之舉。唯有放晉惠公回國這種以德報怨的行爲,方能爲秦國贏得利益的最大化。而且秦穆公可以以晉惠公爲要挾,換來晉國的割地賠款,也能收穫民望,此種名利雙收的事,何樂而不爲之。加之秦穆公起初就是看中晉惠公的碌碌無爲,爲他日可名正言順將晉國收入囊中做準備。最終晉國以河東之地和太子前往秦國爲質子換回晉惠公。此時,秦牧公防備不再是晉惠公,而是晉太子。爲防晉國脫離掌控,就要先將其繼承人困於手掌之中。

秦國俘虜了晉惠公,爲何最後又放走了他呢? 第2張

結語:秦穆公不將晉惠公殺害,是權衡利弊之下的決策,畢竟殺一國君主並不是輕而易舉之事。諸侯國利益牽扯諸多,爲從中脫穎而出,各國君臣要絞盡腦汁,不折手段,將自國全面發展,還要贏得威望,不可肆意妄爲。否則將被他國吞併,遭遇亡國之災,所以七雄爭霸豈可兒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