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爲什麼歷史上以蜀地爲根本建立的政權,都沒能統一天下?

爲什麼歷史上以蜀地爲根本建立的政權,都沒能統一天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中國歷史上,以很多以蜀地爲根本建立的割據政權,其中赫赫有名的有三國時劉備在蜀地建立的蜀漢政權,五代時孟知祥建立的後蜀政權,元末明玉珍建立的大夏,明末張獻忠建立的大西等等。這些政權建立的時代不同,能力也不同,但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沒能統一天下。爲什麼會這樣呢?難道古代方士們的那句‘蜀地不出王’的讖語,真的就那麼靈驗?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爲什麼歷史上以蜀地爲根本建立的政權,都沒能統一天下?

當然不是的!

其實,蜀地政權無法統一天下,原因其實是多方面的。

首先,蜀地在古代其實算是邊疆,人力物力都相對匱乏。比如唐朝的時候,如果有人犯了法要流放的話,那基本上就是流放到蜀地了。這種情況,一直到明朝的時候,其實都沒有任何改變。

人力不足,意味着蜀地政權先天就偏弱。

很多人讀三國的時候,可能會有這樣一個問題:看諸葛亮北伐,好像每次都能取得很大的戰果,但爲啥最後蜀國還是最先被滅了呢?這其實就要歸咎於蜀漢的國力問題了。從地圖上來看,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家的地盤,其實相差的並不是太多,甚至可以說是勢均力敵。但實際上,如果算人口的話,蜀吳兩家加起來,可能都到不了魏國的一半。而蜀國本身的人口,可能連魏國的十分之一都沒有了。

爲什麼歷史上以蜀地爲根本建立的政權,都沒能統一天下? 第2張

人口問題,決定了諸葛亮就算再怎麼努力,也只是無用功。因爲魏國可以輸很多次,但都不會傷及根本。而蜀國只要夷陵之戰敗一次,後面就再沒有機會了。諸葛亮當時其實也知道,自己的北伐,不過是以攻代守而已,希冀着魏國內部能夠發生內亂,給他機會。但只要魏國內部不出現大的戰略錯誤,蜀國其實是不可能有機會贏的。

這也是爲什麼,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的時候,諸葛亮會直接拒絕的原因。因爲魏延當時要的五千精兵,對於蜀漢來說,實在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了。當時蜀國全國的可戰之兵,恐怕也就七八萬左右。如果魏延這五千精銳一戰覆沒,對於蜀國來說,顯然是雪上加霜了。退一萬步說,就算魏延成功了,以當時蜀國的力量,能不能扛得住接下來魏國的反攻,仍是一個未知數。

除人口不足之外,蜀地的地勢,也是一個大問題。蜀地地勢崎嶇,入蜀和出蜀的道路,都極爲有限。這就是爲什麼當時諸葛亮每次北伐的時候,都要走岐山那條線。很簡單,因爲諸葛亮沒更好的路可選。在蜀地的這種特殊地勢下,外來勢力想要進攻,確實很困難。但同樣的,蜀地勢力想要向外擴張,想要從蜀地往外運補給,一樣是難如登天。古代又沒有火車和飛機,想要從蜀地往外運補給,就只能靠人力和畜力。依靠人力翻山越嶺去運輸,這個難度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當然,如果說歷史上所有蜀地政權,最後都沒有統一天下,好像又過於偏頗。歷史上其實有一個政權,是以蜀地爲根本,最後取得天下的。這個政權,就是劉邦的漢朝。

爲什麼歷史上以蜀地爲根本建立的政權,都沒能統一天下? 第3張

秦國滅亡之後,項羽大封十八路諸侯,因爲出於對劉邦的忌憚,就把劉邦給分到蜀地去了。從這裏也可以看出,項羽絕非有勇無謀之輩。正是因爲知道一入蜀地再難出蜀,所以項羽纔會這麼做,項羽其實是很聰明的。

至於後來,劉邦能夠再次出蜀,其實是衆多巧合的疊加。從戰略上來說,劉邦選擇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由陳倉古道出蜀,偷襲了章邯,這才一戰打敗了章邯,然後徹底掌控了三秦之地,在關中地區站住了腳跟。而且劉邦入蜀之時,是帶了大批精銳士卒的,而不是從蜀地招兵。如果當時章邯能夠多堅持一段時間,或者這一戰劉邦出師不利,稍有折損的話。後來的劉邦,絕對再沒有機會出蜀了。

至於後來的蜀漢,也是因爲在夷陵之戰當中,徹底動搖了國本,這才失去了成功的希望。如果夷陵之戰劉備勝利了的話,諸葛亮後來其實還是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