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姜撫:“青史留名”的騙子,將天子玩弄於股掌之間

姜撫:“青史留名”的騙子,將天子玩弄於股掌之間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盛唐時期就曾出現過一位赫赫有名的大騙子,名叫姜撫。他的整個行騙過程都被記入《新唐書》中,真可謂另類的“青史留名”了。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最關鍵的是,姜撫明顯比一般的江湖騙子高明,他的行騙對象是居然是創造了“開元盛世”的李隆基,以及朝堂上一干聰明絕頂的文臣武將。

姜撫:“青史留名”的騙子,將天子玩弄於股掌之間

那麼,姜撫是何許人也?他究竟有何能耐,居然會將上自天子、下至能臣糊弄於股掌之間?

《新唐書》載:“姜撫,宋州人,自言通仙人不死術,隱居不出。開元末,太常卿韋絛祭名山,因訪逸民,還白撫已數百歲。召至東都,舍集賢院。因言:‘服長春藤,使白髮還鬒,則長生可致。藤生太湖最良,終南往往有之,不及也。’帝遣使者至太湖,多取以賜中朝老臣。因詔天下,使自求之。宰相裴耀卿奉觴上千萬歲壽,帝悅,御花萼樓宴羣臣, 出藤百奩, 遍賜之。擢撫銀青光祿大夫,號沖和先生。”

從上面的這段話可以看出,這個名叫姜撫的人是河南商丘人,聲稱能和仙人溝通,知道不死之術,常年隱居在終南山上,喝山泉,吃野果,很少有人能見到他,頗有絕世高人的風範。

開元末年,太常卿韋絛奉命祭祀名山大川,經常和一些隱士們談古論今,閒話家常。在祭祀終南山的路上,有一位隱士告訴韋絛,他知道一個超過百歲的隱士高人,名叫姜撫,隱居在終南山上。

韋絛輾轉找到了姜撫,見他童顏鶴髮,仙風道骨,確有幾分長壽仙人之貌,於是恭敬地詢問道:“老壽星貴庚啊?”

姜撫手捻花白鬍須,笑眯眯地應道:“呵呵,我已年近百歲。”

“百歲?”韋絛瞪大了雙眼,吃驚地問道。

“我有長壽養生的祕方,自然青春永駐。”姜撫輕描淡寫地說道。

韋絛大喜過望,他關心的不是姜撫祕方的真假,而是他終於爲唐玄宗找到了一個“通仙不死之人”。如果此人真能讓皇上長生不老,萬壽無疆,那他韋絛無疑就立下了不世之功,功名利祿唾手可得。

於是,韋絛當即決定,終止祭山行動,馬上帶着姜撫返回京城面見皇上,將姜撫早日推薦給唐玄宗。

姜撫:“青史留名”的騙子,將天子玩弄於股掌之間 第2張

李隆基在見到姜撫後,也被他的仙風道骨所折服,忙不迭地問道:“仙道有何長壽祕方呢?”

姜撫回答道:“回皇上,其實很簡單,就是常年食用常春藤而已。服常春藤,使白髮還鬢,則長生可致。”

李隆基又追問道:“到哪裏去尋找仙道所說的常春藤呢?”

姜撫回道:“這種常春藤終南山上就有,但是質量並非上乘,只有太湖兩岸峭壁上生長的常春藤,才最適合養生之道。”

李隆基對姜撫的話深信不疑,馬上派人趕到太湖,尋找姜撫口中的常春藤。

果不其然,這些人還真在太湖邊尋着了常春藤。李隆基龍顏大悅,將它作爲禮物賞賜給了朝中的一些老臣。而後,李隆嘉還爲此專門舉辦了隆重的宴席,將大小臣工們請到花萼樓,一起品嚐常春藤。並將數百箱常春藤分給臣工們,君臣其樂融融,一派祥和氣氛。

當然了,姜撫也就此出入廟堂,飛黃騰達,被李隆基封賜爲“青光祿大夫”。

服用常春藤後,感覺良好的李隆基還心繫着自己的黎民百姓,專門頒下諭旨,讓全國的老百姓一起服用常春藤,不過得自己動手尋找。一時間,舉國遍尋常春藤,幾乎將這種植物消滅殆盡了。

不過,這皇上和滿朝臣工天天吃常春藤也不是個事兒啊,總有一天會反胃的。狡猾的姜撫尋思着該讓李隆基換換口味了,於是又向他上奏道:“終南山有旱藕,餌之延年。”這好傢伙,感情終南山地面上全是延年益壽的寶貝,就連旱藕也都成了不老之藥。

李隆基仍然深信不疑,又派人馬不停蹄地趕赴終南山,尋找生長在旱地裏的野藕。因姜撫曾隱居在終南山,自然對當地植物十分熟悉,皇上派去的人幾乎沒費吹灰之力,就滿載而歸,帶回了大量的旱藕。

不過,姜撫的這種騙人把戲還是被一個人看穿了,他就是右驍衛將軍甘守誠。他當衆拆穿姜撫,說道:“長春者,千歲蔦也。旱藕,杜蒙也。方家久不用,撫易名以神之。民間以酒漬藤,飲者多暴死。”

意思是說,你姜大師口中的神藥常春藤和旱藕,不過就是常見的普通植物,就連醫生都不入藥,你卻將它用來哄騙我們君臣,居心何在。何況民間已經有很多人,喝了用常春藤泡製的酒而中毒身亡了。

姜撫知道再也沒法糊弄下去了,只好找了一個外出採藥的藉口,偷偷地溜出皇宮,混跡江湖了。其實,李隆基是礙於帝王和衆大臣的顏面,故意放走他的。

不過,姜撫來到民間後,打着曾經幫助皇帝養生的招牌,繼續招搖撞騙,百姓們不明內情,對這個御用養生大師頂禮膜拜:“州縣牧宰,趨望風塵,學道者乞於門庭,不能得也。”

期間,有一個名叫荊巖的人,學識淵博,“頗通南北史,知近代人物”。他專門登門拜訪了姜撫,隨口問道:“大師究竟高壽幾何?”

姜撫吹噓說:“我自己都不知道究竟多少歲了,只知道我是樑朝人。”

荊巖又繼續問道:“大師在樑朝是做官呢,還是隱居?”

姜撫回答道:“我曾官居西梁州節度使。”

此言一出,立即遭到荊巖的怒斥:“樑朝在江南,何處得西梁州?”姜撫只懂得招搖撞騙之術,不具備起碼的歷史常識,被學富五車的荊巖當衆拆穿謊言,羞愧難當。

不久後,姜撫就因羞於見人,沒幾天功夫竟然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