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高拱與張居正之間有什麼恩怨?如何評價高拱的改革?

高拱與張居正之間有什麼恩怨?如何評價高拱的改革?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8.0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高拱,明朝時期大臣,曾擔任內閣首輔,對明朝進行一系列的改革。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中國歷史上是不缺改革的:李悝變法、商鞅變法、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慶曆新政、王安石變法……這些變法,無論其最終是否有所成就,以及這些成就是否得到了保留,推動它們的主要人物都是後世評說的常見對象。但有這麼一位改革之才,明明推動國家實現了多項改革,卻沒被人記住。反倒是他的同僚張居正,即便改革並未成功也名動古今。這位有些倒黴的改革家,便是在明隆慶年間擔任過內閣首輔的高拱。

一、大明中央的一對冤家

張居正之名,你大抵是不陌生的。作爲明代中期最有名的內閣首輔,張居正無論是政績還是私生活都吸引了很多關注。但高拱於你而言或許是十分陌生的。在張居正被傳播甚廣的諸多大事中,高拱之名好似都並未與“主角”對應。可事實上,這兩人不但早就認識,後來還有許多接觸,堪稱一對“冤家”。

高拱與張居正之間有什麼恩怨?如何評價高拱的改革?

嘉靖二十一年(1542),高拱考上進士,進入翰林院。嘉靖二十六年(1547),張居正也成爲進士而進入翰林院。且指導張居正的老師還是重臣徐階。後來高拱進入時爲裕王的朱載垕府中教書,張居正則如其師徐階一樣在翰林院繼續蟄伏(中途休假三年遊山玩水)。直到嘉靖四十三年(1564),在徐階的推薦下,張居正也成爲朱載垕的侍講侍讀。如此,年齡相差十二歲的高拱和張居正在朱載垕的眼皮底下結識,並因志趣相投而成爲朋友。

而總的來說,在明世宗去世,朱載垕繼位前,高拱在朱載垕心中的分量要比張居正重得多。可在擬寫朱載垕的繼位詔書時,時爲首輔的徐階叫了自己的門生張居正,而未告知朱載垕的心腹高拱。再加上高拱在新帝繼位後即被提拔爲內閣首輔,高拱便與徐階徹底撕破了臉皮。

高拱與徐階關係的破裂,使得高拱在成爲首輔後很快就遭到了胡應嘉、歐陽一敬等朝臣的攻擊。隨後,“夾”在徐階和高拱之間的張居正便作爲“代理”首輔上位。隆慶二年(1568)徐階退休,次年張居正又聯手太監李芳,將暫退朝堂的高拱召回。可以說此時,高拱和張居正的關係還不錯。但也正是在高拱復出之後,兩人因政見不和而越走越遠,包括都推動了改革但結局全然不同。

高拱與張居正之間有什麼恩怨?如何評價高拱的改革? 第2張

二、張居正的失敗改革與對後世影響

隆慶六年(1572),因爲與得勢太監馮保針鋒相對,高拱又被逼出朝堂。同年六月,張居正卻晉升爲內閣首輔,坐上了老友失去的位子。在這個位置上,張居正在財政、官員考覈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改革,開啓了萬曆新政的輝煌。

當然,我們都知道,張居正那個以“一條鞭法”爲典型的一系列改革最終並未收穫顯著的積極成效。儘管我們還會說張居正的改革並未改變當時的社會基礎,沒有治本,也說張居正本人奢靡至極,還有用人失誤,但我們也應該肯定這一系列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彼時的社會矛盾,還給後世提供了許多經驗和參考。所以對於張居正和他的改革,我們許多人的總體評價還是較爲正向明瞭的。

三、高拱的成功改革與社會評價

回顧高拱的後世聲名,我們或許不得不感慨一句——“世事弄人”。在受張居正的幫助而回到中央後,高拱在軍事和外交領域推動展開了一系列改革,建樹頗多。但相比於張居正的“一條鞭法”,高拱的北疆整頓顯然沒什麼名氣。

明代中後期,大明王朝一直受到北方蒙古族的侵擾。

隆慶四年(1570)秋,韃靼內部爆發矛盾,前線反饋應及時出兵以分化韃靼勢力。最終回覆前線這一請求的人正是高拱。頭腦清晰的他不僅同意了出兵,還強調要吸取以往教訓。事後,爲避免韃靼以進貢爲藉口再侵擾邊境,高拱又提出建設“貢市”,從源頭上阻斷了一定的侵擾。

高拱與張居正之間有什麼恩怨?如何評價高拱的改革? 第3張

同時,高拱還推動了邊防前線的發展。他曾先後呈上六道關於軍事制度改革的文疏,涉及“一尚四侍”領導體制、軍事人才儲備制度、邊官特遷、休假與內遷制度、懲戒制度等等。這些制度皆得到了明穆宗的首肯,最終在邊疆落地。

隆慶五年(1571)夏,高拱還主導解決了困擾大明王朝許久的趙全,進一步穩固了大明的邊防,爲張居正的改革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也爲“隆萬改革”打下了基礎。

只是可惜,在改革後,高拱因爲黨爭而以謀逆之名再度被逼出朝堂。之後張居正又帶着一系列改革措施“奪走”人們的視線,高拱及其改革成就便逐漸蒙塵。

不過有趣的是,在張居正也退休後,二人偶然相見而冰釋前嫌,重歸於好。結果高拱又寫了一本《病榻遺言》,揭露張居正在位時的種種擅權之舉。在高拱去世後,這本遺言被出版,使得萬曆皇帝提前了對張居正的清算。互相幫扶又互相針對,這或許就是天生的冤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