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澶淵之盟對誰更有利?

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澶淵之盟對誰更有利?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澶淵之盟是北宋與遼朝在經過長達二十五年的戰爭後,締結的盟約。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之所以簽訂其實當時是遼國主動的,但我們看一下當時的局勢。

1004年,遼國大舉入侵北宋,這着實把北宋嚇出了一身冷汗,宋真宗本來打算要難逃的,結果被宰相寇準攔下了,而且在寇準的力薦下,宋真宗不僅沒有逃,反而到前線督戰,這對一個膽小的人來說是有難度的,簡直是趕鴨子上架。

不過也正是有了皇帝的親自督戰,使得前線的士兵大爲振奮,不僅力保澶州不失,反而在多次戰役中取得了勝利,還射殺了遼朝統軍蕭撻凜,這讓大遼大爲震驚。

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澶淵之盟對誰更有利?

畢竟在之前宋遼長達二十多年的戰鬥中,北宋是沒有佔到什麼便宜的,當時北宋主要是爲了爭奪幽雲十六州,但是宋太宗趙光義親自北伐也沒有拿下來,自己還差點把命留在那,此後北宋就不太敢北伐了,局勢也發生了逆轉,大遼反而幾次南下不斷襲擾北宋,北宋已經從戰略進攻轉爲了戰略防禦。

在兩軍處於相持階段的時候,遼國的蕭太后打算求和了,耗下去對她沒有任何好處,畢竟是外線作戰,戰線拉得過長,補給非常困難,再加上孤軍挺進宋朝腹地,萬一戰敗,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當時降將王繼忠也力勸蕭太后求和,在他看來遼國取得進一步的勝果是不可能了,於是蕭太后便派人轉達了自己罷兵息戰的願望。

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澶淵之盟對誰更有利? 第2張

這也是宋真宗的內心真實想法,他也不願意打,但是由不得自己,現在對手主動求和,這對於他來說更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可是寇準卻不同意,他認爲遼軍已經是強弩之末了,這個時候更是徹底打敗他們的好機會。

不過宋真宗非常堅持,他可不想放棄這個好機會,萬一遼國反悔了,那麼後悔可就來不及了。寇準是不當家做主的,只好聽皇帝的。

而在談判的時候其實也挺搞笑的,遼國是主動求和,所以不太敢要求太多,可是北宋這邊也着急忙活的要議和,宋真宗在之前就放話,只要不割地,可以多給點錢。

要不是寇準在使者前去之後威脅到不能給太多,否則結果還未可知呢。就這樣,雙方簽訂了《澶淵之盟》。

如果從直接效果來看,對遼國是有利的。否則蕭太后是不會主動議和的,既然是想議和,那麼必然是打不下去了,或者說損失會更大。

但其實從長遠看對北宋無疑是最有利的。

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澶淵之盟對誰更有利? 第3張

之所以這麼說原因很簡單。

按照寇準的意思,這場仗完全可以打下去,甚至還有獲勝的可能。但我們清楚宋真宗是不願意打的,如果不議和,他接下來的行爲是不可控的,甚至會回京也說不定,兩軍交戰的最終結局可不是寇準說的那麼確定。

萬一繼續打下去,一旦北宋被攻破防線,這對北宋的打擊可不小。

而條約簽訂後,北宋不用在天天盯着北邊,和平的邊境對內政是有影響的,這也給了北宋機會可以休養生息,發展國內經濟。

畢竟開封是無險可守的,如果兩國交惡的話,那麼遼國時不時的入侵一下,對北宋的打擊是可想而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