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在面對後金時屢屢失利,大明爲何會這樣?

在面對後金時屢屢失利,大明爲何會這樣?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7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國歷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毫無疑問,大明在財力和軍力方面都全面領先於後金,但在面對後金時卻屢屢失利,這的確是個尷尬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我想從三個方面進行回答,一是制度方面,二是軍隊戰力,三是內憂外患,我認爲正是由於這三方面的原因,導致明朝始終無法戰勝後金。

制度方面:完善的制度有時並非優勢

在面對後金時屢屢失利,大明爲何會這樣?

在制度方面,明朝擁有着一套運行了兩百多年的完善制度,在這一點上剛剛立國不久的後金自然無法與明朝相比。一套完善的體系,就如同一臺龐大的機器,每個官員都是這臺機器上的零部件,他們各司其職,確保這臺機器能夠正常運轉。然而,明朝晚期的這臺機器,顯然是一臺年久失修的機器,不僅無法維持機器的運轉,而且還嚴重拖慢了機器運轉的速度。

明朝晚期,在朝政極度腐敗的情況下,前方的將領根本無法專心打仗,而且遭受着各個方向、各個位置的掣肘。以薩爾滸之戰和鬆錦之戰爲例,雖說最終戰敗主帥指揮失誤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朝廷催戰、將帥掣肘、協調不力,同樣是戰敗的主要原因。後金方面,正因爲制度不夠完善,反而能夠做到令出一門、令行禁止,運行效率比之明朝要高很多。

因此,明朝完善的制度不僅沒有帶來相應的優勢,反而變成了處處掣肘、效率低下的劣勢。

軍隊戰力:軍隊腐敗導致軍隊戰力低下

我們知道,明朝廣泛實行衛所制,然而隨着明末各級將領大肆侵吞軍屯土地,導致普通士兵衣食無着,這造成了大量士兵的逃亡,而留下的士兵戰鬥力也根本無法保證。因此,明末時期的衛所制已經基本崩潰,九邊重鎮同樣受此影響。

此外,明朝實行的軍戶制度同樣影響着軍隊戰鬥力,普通人想參軍難有機會,而軍戶想要擺脫軍籍同樣不太可能,想當兵的當不了,不想當兵的卻走不了,如此一來,軍隊戰鬥力又如何保障。

反之,後金方面的軍隊戰鬥卻極爲強悍,一方面源於他們還沒有受到腐敗的影響,軍隊系統運轉正常。另一方面則正是由於他們長期處於貧困邊緣,可以說一定程度是在爲了生存而戰鬥,士兵的戰鬥激情尚在。

從明末的戰爭不難看出,軍隊士兵潰逃現象極爲嚴重,軍隊戰力根本無法與後金軍隊相比。

內憂外患:農民起義牽扯了朝廷大量精力

在面對後金時屢屢失利,大明爲何會這樣? 第2張

相較於後金,當時明朝內部的農民起義顯然對朝廷威脅更大,這也是明朝將主要精力放在平亂方面的主要原因,畢竟只要後金不入關,那麼亂的也就只有遼東一地,而內地的農民起義則隨時可能導致朝廷的覆滅。

明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涌,國內大部分地區狼煙四起,而衛所制的崩潰使得內地軍隊根本無法承擔起平叛的任務,朝廷想要平叛還得依靠邊軍。故此,在“己巳之變”爆發之前,明廷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平叛方面,至於遼東方面,在薩爾滸之戰後,明廷主要採取的依舊是以守爲主。

正由於明廷的戰略重心不在遼東,纔給了後金喘息之機,皇太極利用這個機會不僅完成了內部改革,而且兩攻朝鮮後迫使朝鮮臣服,又通過拉攏和打擊瓦解了蒙古各部,使得後金獲取了更大發展空間。

“己巳之變”後,明廷雖然已經認識到了後金的巨大威脅,但在鬆錦之戰再度戰敗後,明廷此時已經無力解決遼東問題,而此時的農民起義也已經威脅到了朝廷的存亡。

我認爲,以上三點便是明廷始終無法戰勝後金的最主要原因,除此之外,朝廷腐敗、國庫空虛、皇帝無能同樣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