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曾多次擊退後金軍進犯的袁崇煥,爲什麼要辭官?

曾多次擊退後金軍進犯的袁崇煥,爲什麼要辭官?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袁崇煥,明朝末期名將,多次擊敗後金軍的進犯。他曾憤而辭官,崇禎帝登基後被重新見用。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前因

1627年,崇禎剷除魏忠賢。

後果

1629年,北京保衛戰,皇太極率軍攻打到北京,袁崇煥緊急率軍解救北京困境。

始末

1627年,明熹宗駕崩,崇禎即位,起用明朝將領袁崇煥。袁崇煥從辭官到被複用,其背後是明朝末年一次權力爭奪的結果。

1622年正月,袁崇煥按照慣例入京朝覲。御史侯恂慧眼識英雄,薦袁崇煥爲兵部職方主事,負責鎮守山海關。袁崇煥剛到任所,便深夜單騎出關了解地形,回來後便說,給我軍馬錢穀,山海關我一個人守就足夠了。

後來,袁崇煥不負衆望,在東林黨人、兵部尚書孫承宗的大力支持下,在山海關外築寧遠城,恢復了錦州、右屯等軍事重鎮,讓明朝的邊防從寧遠向前推進了二百里,基本上收復了熹宗初年的失地。

不僅如此,袁崇煥在1626年的寧遠之戰和1627年的寧錦之戰中,用“紅夷大炮”重挫滿清軍隊,皇太極一時不敢南侵。捷報頻頻傳到明朝,百姓和朝中大臣都欣喜不已。

曾多次擊退後金軍進犯的袁崇煥,爲什麼要辭官?

兩次與清軍的對戰雖然都取得勝利,但袁崇煥身在前線卻看到了其中的隱憂。

第一、這兩次大捷,看似明軍得勝,但清軍的敗走其實都是清兵自行戰略撤退,而不是潰敗;

第二、明朝在與清軍的對抗中,其實處於不利地位,只能用一招“紅夷大炮”來堅守城池,十分被動。基於這兩點考慮,袁崇煥戰勝後便上書朝廷,希望能夠與清軍達成議和。

對於滿清方面新上任的皇帝皇太極來說,努爾哈赤新死,自己的權位還不夠鞏固;另一方面,皇太極自知人口與兵力有限,經不起長期的消耗戰,對於締結和平具有極大誠意。

曾多次擊退後金軍進犯的袁崇煥,爲什麼要辭官? 第2張

本來此時是明朝達成議和的絕佳時機,可是明朝廷內部卻是一番明爭暗鬥。

袁崇煥主張與皇太極議和的態度,讓明朝的大臣們非常不滿。明朝瞧不起滿清,對議和也是極其不屑。對於滿清的來信一概不答,並且還總有大臣爲此一再彈劾袁崇煥。

更重要的是,熹宗時期魏忠賢權勢熏天。魏忠賢在把控了文官系統之後,他又開始將權力向武將羣體中進行滲透。在袁崇煥之前,魏忠賢已經對兵部尚書孫承宗下手,將其排擠出了朝廷。

到了袁崇煥這裏,雖然他有力的抗擊了滿清,但因爲袁崇煥不肯聽魏忠賢的節制,再加上東林黨人孫承宗對袁崇煥有過提拔之恩,於是袁崇煥也遭到了閹黨的報復。魏忠賢指示兵部左侍郎霍維華彈劾袁崇煥擁兵自重,治袁崇煥一個寧錦大戰時不分兵救援錦州之罪。

魏忠賢對袁崇煥的打壓,本質上來說是閹黨對東林黨的打壓。其結果便是,雖然打下了累累戰功,但袁崇煥僅僅是在從二品遼東巡撫的基礎上,官升一級,加封正二品資政大夫,與滿清的議和也打了水漂。

袁崇煥麾下諸將皆是忿忿不平,倒是袁崇煥自己比較冷靜,直接上書朝廷請求辭官回鄉。魏忠賢也不願意朝內有人能力出衆卻不聽自己使喚,所以當袁崇煥的摺子一遞上去,第二天魏忠賢就指示六部用印同意了他的請求。袁崇煥收拾行李,借道京師,從京杭大運河一路南下,希望早日回到廣東老家。

這其實是袁崇煥的保身之道。熹宗年間魏忠賢勢大,與他爭鋒得不到半點好處,反而會讓自己陷入險地。那不如暫辭官回鄉避其鋒芒,等待時機。

曾多次擊退後金軍進犯的袁崇煥,爲什麼要辭官? 第3張

果然,雖然袁崇煥在魏忠賢的壓力下被迫辭職,但一等到魏黨被清除後,東林黨就風光起來了,向崇禎哭訴、洗白,崇禎帝也大量啓用昔日被閹黨打壓的東林黨人。袁崇煥正是遭到魏忠賢排擠而三振出局的人才,崇禎想起邊關正缺乏良將鎮守,於是派人“爭請”袁崇煥。

1628年四月,崇禎任命袁崇煥爲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七月,袁崇煥應召入京。崇禎帝親自在平臺召見袁崇煥,袁崇煥向崇禎帝許諾五年收復遼東,崇禎帝大喜。

結論:

袁崇煥重新擔任寧遠守邊重任後保衛了明朝東北邊境的安全。但後來皇太極利用崇禎帝的多疑,使用離間計,污衊袁崇煥造反。崇禎信以爲真,將一代名將袁崇煥凌遲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