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白居易少年時期有個“長安米貴”的典故,具體是怎麼回事呢?

白居易少年時期有個“長安米貴”的典故,具體是怎麼回事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8.4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唐代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杜甫並稱唐代三大詩人。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接下來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我們都知道有一個“洛陽紙貴”的故事,說的是西晉文學家左思根據三國時魏、蜀、吳首都的風土、人情、物產爲內容,撰寫出了一部文學鉅著《三都賦》。

《三都賦》在京城洛陽受到人們的廣泛好評,但由於當時還沒有印刷術,人們只能爭相抄閱,因爲抄寫的人太多,洛陽的紙張居然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一時間,全城紙價出現大幅度上升。

在唐代,還有一個“長安米貴”的典故,說的是少年白居易的故事,你知道嗎?

白居易少年時期有個“長安米貴”的典故,具體是怎麼回事呢?

專門記載中晚唐朝野逸聞趣事的《幽閒鼓吹》說了這樣一個故事:

白居易十六歲時,到長安應舉。遵照當時的習俗,白居易帶着自己的文稿向京城名士顧況拜訪求教。

顧況是當時名冠天下的學者,他工於詩畫,又繼承杜甫的現實主義傳統,是中唐新樂府詩歌運動的先驅

顧況看到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少年前來拜訪自己,心裏不禁有些輕視。

顧況首先看到這位少年遞來的文稿上寫着“白居易”三字時,他對着眼前的少年,隨口就說道:“長安米貴,居之不易!"

顧況雖然有點輕視少年的白居易,故意拿他的名字打趣,卻也有言外之意,那就是說在大唐王朝的都城長安裏,一般人也不好混飯吃啊!

白居易少年時期有個“長安米貴”的典故,具體是怎麼回事呢? 第2張

但是,當顧況翻開白居易的文稿後,看到裏面的小詩《草》(即《賦得古原草送別》)時,不由肅然,他信口讀出聲來:“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隨後,顧況一口氣將白居易的文稿看完,不由地讚歎道:“我以前認爲現在沒有大手筆來繼承前世的大家,今天看來,我是錯了。剛纔,我對你戲言‘長安米貴,居之不易’,認爲你在長安不容易站住腳。看來我該改一下說法了,應該是‘長安雖然米貴,但你居之甚易!’”

白居易得到名士顧況這樣的稱讚以後,名聲在京城裏也開始大震。

白居易後來的成就果然遠遠超過了顧況,他也是唐代和李白、杜甫並列的三大詩人之一,一生創作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代表詩作有我們熟悉的《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等,白居易還有“詩魔”和“詩王”之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