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古代詩人熱衷於詠月,月亮對他們來說是何含義?

古代詩人熱衷於詠月,月亮對他們來說是何含義?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詩人熱衷於詠月,月亮對他們來說是何含義?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不僅是中秋節,平時也會有許多,關於“月”的詩詞出現。而這些詩詞中的“月”,可能不只是代表天上的月亮,還會有不同的含義。那麼古代詩人那麼喜歡詠月,“月亮”對於他們來說,到底代表着什麼?

一、人間的聚散

代表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作者:蘇軾

之前很流行一句話:古代的車馬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這是說古代交通不便,有時候給思念的人寄信,對方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收到,而等待對方的回信,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種思念之情,往往更能促進戀人之間的感情,從某種角度來說,是一種浪漫的體現。

不僅是戀人,古人寒窗苦讀,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夠走上仕途,爲國效力,同時施展自己的抱負。如此一來,他們就不得不被迫與家人分離。到了中秋節這樣理應團聚的日子,對家人的思念就會更濃,人們往往就會望着月亮,心中想着家人。

就好比蘇軾和蘇轍兄弟倆,二人被調到不同地方做官,分離了有七年的時間。蘇軾無比思念弟弟,就在分離第七年的中秋節,一邊喝着酒,一邊寫下這首《水調歌頭》,他在裏面提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在蘇軾的心中,人間的聚散,就和月亮一樣,不可能永遠都是圓滿的,但只要家人的心都在一起,大家都欣賞着同一個月亮,那便是美好的。

古代詩人熱衷於詠月,月亮對他們來說是何含義?

二、人生的短暫

代表詩:《把酒問月》作者:李白

人們對於美好的時光,總是想把它永久留住,可惜時光總在流逝,誰也抓不住它。就像蘇軾後來終於見到弟弟,他拉着弟弟一起賞月,這種環境應該是溫馨的,可蘇軾卻忍不住感嘆道:“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就是說這麼美好的夜晚卻不長久,明年這個時候的明月,我又會在什麼地方欣賞呢?

同樣,在蘇軾之前的唐朝詩人李白,也藉助月亮,感嘆過人生的短暫。他在《把酒問月》中寫道:“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現在的人已經見不到古代的月亮了,可現在的月亮,卻照過古時候的人。

人生是何其短暫,古人、今人不斷輪換,今人有朝一日,也會成爲別人口中的古人,包括現在的我們。這種明月長在,而人生短暫的意境,被李白表達得淋漓盡致。

三、人情的永存

代表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作者:李白

相信很多人在小時候,都玩過與月亮賽跑的遊戲。小時候總是好奇,爲什麼月亮總是跟着我,所以很想跑得快一點,可以“甩掉”它。可漸漸長大後,我們卻會發現,月亮代表着一種人情的寄託,在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們甚至會感謝月亮的陪伴。

有的人在安慰別人的時候,或許會說:“看看月亮吧,我們看的是同一個月亮,它會將我的祝福帶給你。”古人亦是如此,當好友王昌齡遭到貶謫,李白就寫了一首詩安慰他。

李白在詩中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就是說好友遭到貶謫,李白無法在身邊支持、安慰他,於是將懷念和同情好友的情緒,寄付在明月之上,託明月帶給王昌齡。因爲他到哪裏,月亮就會跟到哪裏。這不僅是李白在表達,對好友的懷念和同情,同時也是在告訴好友,兩人的友誼亙古不變。

如今我們看到月亮的時候,可能已經沒了小時候的新鮮感,甚至我們已經知道,月亮上面的光,都是反射了太陽光形成的。但是在古代文人的眼中,月亮有着“千變萬化”,它可以是“白玉盤”,可以是“瑤臺鏡”,還可以代表各種寓意。現在我們趁中秋之際,再次回味這些詩句,是不是會有另一番感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