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建文帝的後代有沒有留下血脈呢?

建文帝的後代有沒有留下血脈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建文帝的後代有沒有留下血脈呢?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2010年7月,在南京舉行了一場“明建文帝國際學術研究會議”,其中與會專家有50多人,還有多達一百餘種有關建文帝蹤跡的地方誌和家譜。可惜這些材料基本都是民國以後搞的,真正明清時代的證據幾乎爲零。

建文帝朱允炆究竟有沒有死在當年奉天殿的那場大火之中,似乎已經沒有人在乎。畢竟根據民間傳說,這位把皇帝這份職業做得一塌糊塗的“喪家之犬”,出逃之後足跡幾乎遍佈了全國乃至全世界。既然如此,這位建文皇帝有沒有留下血脈呢?無論是正史還是民間傳說,都是有的。

正史記載長子朱文奎根據《明實錄》和《明史》,朱允炆有據可查的子嗣共有兩人,分別是皇太子朱文奎和建庶人朱文圭。

朱文奎,生於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十月三十日,生母爲皇太孫妃馬氏。他是明朝歷史上空前絕後的一位老皇帝在世時出生的皇曾孫。據說朱元璋竟然對曾長孫出生還很不感冒,認爲晦氣,這個只怕是朱棣篡位後修改《太祖實錄》,爲了噁心大哥朱標才這樣說的吧。

甲寅,皇曾孫文奎生,皇太孫允炆長子也。上曰:“十月,數之終,又生於晦日。”命內庭勿賀。—《明太祖實錄卷二百四十六》

所謂的“晦日”是指中國農曆每月的最後一天,即大月的三十日,小月的二十九日。但是從已知資料來看,似乎也查不到“晦日”到底有什麼不好的意義。所以朱元璋的這段話,大概率是造假。

朱允炆即位後,於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二月冊封朱文奎爲皇太子。南京城破的當天,年僅七歲的皇太子朱文奎下落不明。

燕師入,七歲矣,莫知所終。—《明史卷一百十八·列傳第六》

次子朱文圭朱文圭,生於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十二月,生母爲已經由皇太孫妃進封皇后的馬氏。南京城破之後,年僅兩歲的朱文圭被留在了皇宮內,如何處置這個幼童,成了困擾朱棣的難題。最終朱棣將其送到老家鳳陽,幽禁於廣安宮中,稱爲“建庶人”。

年二歲,成祖入,幽之中都廣安宮,號爲建庶人。—《明史卷一百十八·列傳第六》

建文帝的後代有沒有留下血脈呢?

建庶人的命運極爲悽慘,以他南京城破時兩歲的年紀來看,對於其父皇和母后應該是毫無記憶的。而在此後的55年時間裏,他的人生就一直在那座小小的廣安宮中度過,這一方天地,竟然就是全部。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七日凌晨,“大明第一戰神”、太上皇帝朱祁鎮(即明英宗)從紫禁城外的南宮中發動政變,將皇位從弟弟朱祁鈺手中重新奪了回來。復辟之後的明英宗殺害景泰朝大臣、著名的民族英雄于謙,廢弟弟仍爲郕王,改景泰八年爲天順元年,並在弟弟死後賜惡諡“戾”。

朝局基本穩定之後,朱祁鎮想起來要改善一下自己本就頗爲不堪的口碑,想來想去,這位曾經的俘虜皇帝想起了“同爲天涯淪落人”的朱文圭。釋放早已不足爲患的建文帝之子,無疑是個一本萬利的好方法。

上覆位之後,因思建庶人輩無辜淹禁將五、六十年,意欲寬之。一日,謂賢曰:"親親之意,實所不忍。"賢即對曰:"陛下此一念,天地鬼神實臨之,太祖在天之靈實臨之,堯、舜存心不過如此。"上遂決。即日白太后,許之。左右或以爲不可,上曰:"有天命者,任自爲之。"左右聞之,皆愧服不能止。—《天順日錄》

這裏稍作解釋,引文中的“賢”,即《天順日錄》的作者李賢。英宗復辟後,李賢是內閣大學士,他和皇帝之間的對話記錄,可信度極高。最終建庶人離開廣安宮這一方小小的天地,居住到了鳳陽城中。朝廷每月提供“廩餼(即糧食之類生活物資)”,並且允許朱文圭“于軍民之家自擇婚配”,目的是“以續其後”。

《明史》上說朱文圭在被釋放後“未幾卒”,這個是明顯的扯淡。“未幾”這個詞語,意思就是泛指沒有多久。打個比方,朱文圭是天順元年十月被釋放,如果他當年或者隔年去世,那麼用“未幾卒”是比較準確的。但事實上這位建庶人在獲得自由之後,至少還活了十年。

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有官員向當時的皇帝憲宗朱見深提出將朱文圭移送至有軍衛的城池,或者鳳陽舊中書省居住,這樣便於看管。最終憲宗以“安置已定”的理由否決了這項提案,但至少說明在被釋放十年之後,朱文圭依然在世。

庚戌,巡撫淮揚、右副都御史勝昭言:建庶人、吳庶人等俱置鳳陽城中,官軍巡護警拆,聲聞陵寢,恐或未安。況城池不修,或有不逞之徒一時事出不測,猝難防禦。…建、吳二庶人送置有軍衛城池處,或鳳陽舊中書省,嚴加防範。庶親親之意不失,而防守之慮亦嚴。—《明憲宗實錄卷四十七》

至於以57歲高齡才得以婚配的建庶人有沒有子嗣呢?從此後的實錄記載來看,沒有一個字提到,想來是沒有的。按照正常結論,建文帝的血脈至此而絕。

民間傳說後裔在日本據說有人在日本發現《曾我蕭白畫冊》中,記載了日本畫家曾我蕭白的世族宗譜。曾我蕭白出生於日本中御門天皇享保十五年(公元1730年),是一位特異且叛逆的日本畫家。根據該宗譜所記,曾我蕭白的家族世系是這樣的:

明太祖—懿文皇帝—秀文(畫家)—蛇足—宗文—紹先—宗譽—紹詳—直庵—二直庵—玉翁—紹興—紹叔—曾我蕭白

如果我們找一張曾我蕭白的畫作來看,可以發現其中的題款均爲:“明太祖皇帝十四世玄孫”。看來曾我蕭白對自己是大明皇室後裔非常自信。按這種說法,宗譜中的秀文應該就是朱允炆本人,蛇足應該就是皇太子朱文奎。

後裔在貴州2006年的時候,來自貴州安順鎮寧自治縣的一位苗族老農朱永斌,出示了一枚被疑爲與建文帝有關的神祕大印,聲稱自己是朱元璋以及建文帝朱允炆的後人。據朱永斌老人所說,其家族世代流傳一個傳說:

當年南京城破之後,建文皇帝帶着皇太子一起出逃,最終落腳安順西秀區、鎮寧、紫雲三地的交界處,躲藏在苗族聚居的深山老林中。後來朱文奎就與當地苗族姑娘成婚,子孫後代綿延至今。

至於那枚神祕的大印,上鑄辟邪神獸,臥鎮印臺之上,而印文爲九疊文篆書體。大印上的9個字爲:“大仃國王都行省之印”。中國歷史上自然沒有所謂的“大仃國”,但“仃”在《辭海》之中指的是孤苦零丁的意思。“大仃國”即指國家發生大難,皇帝孤苦伶仃流離失所。

結語:歷史就是如此有趣,按照正史,建文帝應該是沒有血脈留存了。但根據民間傳說,朱允炆的子孫卻有千千萬。但無論如何,朱允炆爲自己政治上的不成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即使他真的逃出南京,真的還有後代,他們原本應該享受的生活,卻也是再也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