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古代通關文牒怎麼辦理?通關文牒辦理流程介紹

古代通關文牒怎麼辦理?通關文牒辦理流程介紹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通關文牒怎麼辦理?秦代就有“護照”了:凡通達於天下者必有節,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早在先秦時,遠行便需持有證件。《周禮·地官》“掌節”條記載:“凡通達於天下者必有節,以傳輔之。無節者,有幾則不達。”大概意思是,遠行必須持有“節”,同時還要有“傳”作爲輔助憑證。如果沒有“節”,被查到就不給通過,還要進監獄。

戰國時期的虎節

這種“節”,功能上大概等於今天的護照,而“傳”則是一種文字補充材料,供出關時進一步覈查。有“節”還得有“傳”,“傳”是中國最早的出行證件之一,沒有“傳”,再有名氣的人也無法出關。經考古發現,在古絲綢之路經過地區都有不同時期、不同朝代的“傳”“棨”和“過所”,證明當年絲綢之路上的遠行者都須持有證件。那麼,在古代“護照”的使用流程是怎樣的呢?

向當地辦事處申請:注意千萬別弄丟

現代出境有“因公”和“因私”兩種類型,所以也有“官傳”和“私傳”之分。“官傳”相當於今公務人員出行所持證件,由所在地官府或長官核發。其中,高官出行所持的證件,由朝官御史大夫審發。“官傳”申領時,要說出明確的時間、事由,核發時註明接待規格。

申請步驟和現在也是一樣的

古代通關文牒怎麼辦理?通關文牒辦理流程介紹

古代公民因私事外出,可以向當地官府申請發“傳”,一般情況下官府都會及時給予辦理。在漢朝,個人申領外出證件先要向所在地的“鄉嗇夫”提出,說明外出的事由和要去的地方,限定使用範圍。“傳”上還要註明本人是否身有官司、納稅情況等。

不論是“官傳”還是“私傳”,可千萬不要弄丟了。萬一遺失了,要趕緊上報和登記掛失,遺失的原因、編號都要登記備案,纔可以不被“列入黑名單”,不過罰錢是跑不了了。

登記與管理很嚴格:漢代“偷渡”會被剁掉腳趾

古代對“傳”“過所”一類的證件管理很嚴。西漢的《二年律令》有關令條規定,出入津關必須持有相應的節、傳等證件,否則一律不得通過。“請闌出入塞之津關,黥爲城旦舂;越塞,斬左趾爲城旦。”

《津關令》還規定擅自越境者被抓住後要被剁掉腳趾。如果值守的吏卒沒有及時發現和逮捕越塞闌關者,則要被判處“贖耐”,令、丞及令史等上司也要“罰金四兩”。如果知情不查,或是將證件借給他人使用,與非法過關者同罪。所以在古代“偷渡”也是很嚴重的事。

正因爲處罰嚴厲,漢代值守人員對過關者查得很緊,過關者被仔細盤查、審覈後,才能放行。檢查證件的同時,對出關者的隨行人員、攜帶物品、交通工具也要登記……出趟門真不容易。

海關安檢:秦不能帶馬、唐不能“倒賣熱銷品”

古代對個人所攜帶物品有嚴格限制,列有“禁物”目錄。今天看來很一般的東西,在古代很多時候都是禁止出關和市場流通的。

秦漢時都禁止馬匹出關。馬在古代很長的時間裏都是重要的軍事戰備物資,相當於是現代的坦克裝甲車,所以,古時不少朝代均有“禁馬出入令”。

想上絲綢之路必須過安檢

唐朝時,禁止攜帶出關物品目錄有所調整。唐朝“關市令”對此釋稱:“錦、綾、羅、縠、紬、綿、絹、絲、布、犛牛尾、真珠(珍珠)、金、銀、鐵,並不得度西邊、北邊諸關及至緣邊諸州興易。”

從這條規定來看,絲綢之路上最重要的交換物資絲綢,有的時期也是受到管控的,私人不能隨便將絲綢帶到西域,不然可能會擾亂經濟吧。不過話說回來,不管搞護照有多麻煩,都是爲了出行者與外交的安全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