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劉邦爲什麼要說自己是沛縣人?

劉邦爲什麼要說自己是沛縣人?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邦爲什麼要說自己是沛縣人?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劉邦是土生土長的豐縣人,

可他當了皇帝后死活不認這幫老鄉,

偏說自己是隔壁沛縣的人,

這是爲什麼呢?

一、劉邦對沛縣人感情更深,對豐縣人有怨念

劉邦祖籍雖然是豐縣,可他成年後主要在沛縣活動,等於是生在豐縣長在沛縣,所以他說自己是沛縣人也說得過去

位於沛縣的劉邦及其羣臣雕像

史書關於劉邦早年的記載,都是圍繞其在沛縣的生活展開的。

他的好友如夏侯嬰、蕭何、樊噲等人都是沛縣人;

他交往的豪傑如王陵、雍齒等人也都是沛縣人;

劉邦少年和青年時應該生活在豐縣,後來他當了沛縣下轄的泗水亭長後,因爲職務的關係與沛縣官衙的官吏們交往頗多,在沛縣的那個小江湖中也可以算得上是個“有頭有臉”的小人物了,他融入了沛縣的小江湖。

劉邦也是個愛“瞎混”、愛交朋友的人,他的人脈圈和生活重心也轉移到了沛縣。事實說明劉邦在沛縣混得也很不錯,和很多強有力的本地豪強打好了關係,這是他後來崛起的基礎。

劉邦爲什麼要說自己是沛縣人?

秦末天下大亂,陳勝等人揭竿而起,天下人紛紛響應,沛縣人也有起義的想法,可他們最初沒有好的領導者。

沛縣縣長是秦朝安置的官吏,沛縣人不信任他;蕭何、曹參等人雖是沛縣最有影響力的官吏,可他們愛惜生命,雖然有起義之心,卻不願當出頭鳥。

領導沛縣起義是劉邦英雄事蹟的起點,沛縣人萬衆一心推舉了劉邦,他們對劉邦有大恩,劉邦後來擁有的一切都源於這點,所以他對沛縣的感情必然很深。

雍齒和劉邦的關係必定本來就不好,雍齒作爲本地豪強必然是一向看不起“小混混”劉邦的。劉邦當然看得出來這些,可雍齒畢竟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劉邦也不敢怠慢他。最初沛縣人控制了沛縣、豐縣兩地,劉邦就讓雍齒做豐縣的老大,讓他帶兵守衛豐縣。

可豐縣後來集體背叛了劉邦,投靠了周市建立的魏國。這次背叛事件雍齒自然要負主要責任,可如果沒有豐縣人的支持,雍齒也不可能說這麼輕易就把豐縣的所有地盤和所有人都帶去魏國。

再來分析一下劉邦當時的心理,豐縣人算是劉邦的“自己人”,沛縣人相對來說算是“外人”,如今“外人”幫着劉邦鹹魚翻身,而“自己人”集體背叛了劉邦,劉邦心裏作何感想?

雍齒投魏這一天開始,劉邦就不把豐縣人當自己老鄉了,沛縣人才是他真正的好老鄉。

二、拉攏沛縣人

漢朝建立之時的顯貴們都是些什麼人呢?身居要職的幾乎全是沛縣人。

大漢江山其實是沛縣人一起打下來的,劉邦是被沛縣人推舉上位的,沛縣起義軍是大家自願聚在一起的。所以沛縣集團內部最初必然沒有嚴明的等級,劉邦最初和蕭何、曹參這類影響力很強的手下必然是相對平等的。後來劉邦憑藉他的個人魅力和英明決策讓衆人心服口服,他的地位才逐漸變得特殊和不可逾越。

一件事物最初的樣子,無論後來發展到什麼樣也不會改變,沛縣集團一直是劉邦陣營的主體。最初這個集團內部的人員是相對平等的,到了最後這種內部平等的觀念也沒有消失。

隊伍是大家一起拉的,天下是大家一起打下來的,所有人都抱着這個想法。這導致漢朝初期實際上不像一個君主制國家,而是類似於一個“貴族制”國家。

從劉邦時代一直到漢景帝時代,永遠是沛縣人當丞相,漢朝初期相權和皇權幾乎平等,有點劉家人和沛縣人共治天下的意味。

三、沛縣集團的衰落

沛縣集團的衰落是從漢文帝時期開始的。

漢文帝時周勃入獄;漢景帝時周亞夫冤死、申屠嘉被氣死,這些事都是有意在削弱沛縣集團的影響力,一直到漢武帝時期,沛縣集團才徹底衰落。

劉邦爲什麼說自己沛縣人,爲什麼不承認自己是豐縣人呢?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當時沛縣集團佔漢朝的主導地位,且這種主導地位必定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消失。劉邦當時最主要的事是團結沛縣集團,否則內部不安寧的話,就別提攘除韓信、英布、彭越等外患的事了。

他要讓大家心裏有這樣一個共識:大漢江山是沛縣人的。

要有這樣的共識,劉邦當然不能把自己排除在“沛縣人”這個定義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