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明清時期,北京城的人口有多少呢?

明清時期,北京城的人口有多少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清時期,北京城的人口有多少呢?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明初的時候,北京的城市人口還只有9.6萬,洪武八年(1375年)的時候是14.3萬人。到了永樂十九年(1421年),朱棣當上皇帝,爲了有利於控制全國的政局,方便抗擊蒙古人的南侵等,朱棣就把都城從南京遷到了北京,史上稱之爲永樂遷都。

遷都後,北京的地位也就陡然提升了,朱棣將北京城按方位劃分爲東、西、南、北、中五城,各城安排兵馬指揮司,隸屬都察院,戶籍人口也屬該機構管理。

之後,隨着移民政策的不斷推進,北京城的人口也就不斷增加,到嘉靖年間後期至萬曆年間初,北京城的居民約13.4萬戶,以每戶5口人計,此時期的京城總人口約68萬人,還要加上駐京的軍人和宮中各種服務人員,到明朝後期,京城人口就已突破80萬大軍了。

開始是攬人進來,進行填充,現在皮球漲了,也該瘦瘦身了。於是,朝廷從弘治年間開始,就着手疏解京城人口,進行人口調控,將其控制在一個適宜的數字上。

那麼,朝廷是如何調控人口的呢?

首先,是對當初從外地移民到京城的部分人口進行勸返。當初會出現移民涌入,也是因爲朱棣剛剛搬過來,想穩定自己的政權,於是進行了大量的屯兵、屯民,一下子涌入了上萬戶。

但隨着他政權的穩定,人口也達到了合理的數目了,朝廷就尋思着不能再這樣下去了,要給都城瘦瘦身,畢竟人多也不好管理嘛。於是這些當初移民過來的人便成了朝廷的主要目標了。

當然也不能白白地把人趕回去,否則這跟過河拆橋有什麼區別,就像拆遷要補償一樣,讓他們回去,也會給他們相應的補償,居民的原住地有多遠就給多少相應的盤纏,還有一些安置費,所以,也有很多人願意回鄉,其中來自山西的移民居多。

其次

,朝廷讓大量的外遷京畿衛所軍士去邊戍屯居。這些軍士呢,也同樣是當初遷移過來的,而且數量十分龐大,軍士和普通老百姓不一樣,自然不能隨便遣散,他們用處大着呢,分派到各處去駐守防禦,是最好的選擇,這樣既能紓解人口壓力,也能加強防範。

不過這些衛所軍士靈活性比較高,他們亦兵亦農,鎮守在長城沿線的九個軍事重鎮邊上,戰時打仗,和平的時候便搞搞農業,種種莊稼,養養牲畜。現在北京周邊地區那些以“營”“堡”“衛”等作爲稱呼的地名,有很大一部分也和當時的這些衛所軍士有關。

最後

的舉措是整治關廂,遣散遊民。這“關廂”,籠統來講,就是指城門外兩三裏之內的居民聚集地。當時朝廷主要整治的是北京城的四個門,永定門、德勝門、西直門、朝陽門關廂,這四個門附近聚集的人口最多。畢竟人流量大的地方生意也比較好,所以人口也原因聚集在這些地方。

當然也不能隨意就把人攆走,朝廷規定,沒有本地戶口的,必須搬離至少百里之外;有房子的可以拆,不想拆可以補貼;有營業執照的,營業者不得超過五人。等等,措施實施下去,沒過幾年,周邊的人口確實減少了很多。

,也一直在進行人口大瘦身,當時京城人口一是關外的滿洲八旗和蒙古八旗居民增多;二是外地來京城謀生的商戶增多;三是進京投靠親友的人口增多。

爲了應對北京城“戶口日繁,待食者衆,無餘財給之,京師亦無餘地處之”的壓力,清政府多次採取了疏散人口的措施。

比如它將部分駐防在內城的八旗兵丁及家眷移至外城或郊外,按鑲黃、正黃、正白、正紅、鑲白、鑲紅、正藍和鑲藍等旗分別定居城郊,移內城兵丁攜眷分駐。

而隨着京城八旗人口的膨脹,其他閒散旗人的生計也越來越困難。京師閒散旗人“舉數十萬不士、不工、不商、非兵、非民之徒,安坐而仰食於王家,而可以爲治者”,這大概就是所謂的白吃白喝,仗着家裏有勢力,所以這些閒散旗人也就理所當然地被視爲重點疏解對象,畢竟不爲社會做點貢獻,當米蟲可是要被重點整治的。

要治理這些閒散旗人也簡單,要麼他們捲鋪蓋遠離京城,要麼把他們當作勞動力,雍正年間,也確實弄了許多井田,讓無業旗人屯種。

明清時期,北京城的人口有多少呢?

清康熙及雍正年間初期

,還有大量外地人涌入北京以謀取生計,這些人被稱之爲“流民”,這也是北京城人口劇增的一大主力軍。於是,朝廷開始對外來人口進行嚴格控制。

京城畢竟是首都,經濟文化和各種政策肯定會讓許多人擠破腦袋想進來,這個時候,有一張京城戶口是多麼重要啊,其實這也很像現在大城市的戶口,爲什麼那麼多人想要?因爲本地戶口有很多優惠政策啊,比如買房方面,比如孩子的教育資源分配上面。

戶口這麼重要,當時也出現了一些爲了取得“京籍”而行賄受賄的事情,當時就曾出現過“流民”私下裏賄賂兵馬指揮司官員的事情,朝廷自然是對此制定了嚴格的懲罰措施,一經發現,那些受賄官員不僅會受到查處,還可能遭到刑罰,而後流放。

還有一個,當時的退休人員,一般也實行回原籍地養老的措施,當然,也有不少人想留在北京的。

比如當時官至東閣大學士的陳宏,因爲年老退休了,想要留在北京城,乾隆還親自到陳府給他做“思想工作”,勸他返鄉,前前後後親自張羅了不少事情,比如爲他設酒席餞行,吩咐其他人在陳宏回鄉路上要一路進行悉心照料,等等,結果陳宏挺感動的,就帶着30多口人回老家去了。

由於對外來人口嚴格控制,到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北京內外城居民爲約爲75萬人,比明朝盛期的85萬人低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