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西周王朝的諸侯分封制有何意義?

西周王朝的諸侯分封制有何意義?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西周王朝的諸侯分封制有何意義?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在與歷史相關的藝術作品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句話時不時地就出現在各種小說或戲劇之中,而這句話來源自《詩經》,而詩經又周朝時期的詩集,所以講述的內容,自然也是反映西周諸侯分封的事兒,應該說西周在建立之初,選擇了分封制,是當時一個非常重要,也非常管用的制度,但是,最終滅亡周王朝的,也是這羣紛爭的諸侯,那爲什麼還說,西周王朝的分封制是非常合適的制度呢?這不矛盾嗎?當然不矛盾,因爲時代不一樣,選擇的措施帶來的結果自然也不一樣,起碼在西周初期,這一套行而有效的分封制,要比上古時期,傳說中的炎黃結盟更加偉大。

西周王朝的諸侯分封制有何意義?

原因很簡單,周武王在衆多賢臣助手的幫助下,消滅了殷商,創建了西周,在吸取了足夠的經驗教訓基礎上,研究出了分封制,而這堪稱是獨具西周特色的國家形態,這種形態讓華夏大地走進了新紀元,因爲通過分封,形成了以周王,也就是周天子爲核心,輻射到中華大地各地區的國家格局,而這些支持,拱衛周天子的人,主流勢力都不是外人,要麼是周公旦(魯國),以及後來的唐叔虞(晉國)這樣的至親血脈,要麼是姜子牙(齊國)這樣的頂級功臣,剩下一部分原來就各自獨立,趁着與周武王會盟與孟津的一些諸侯,以及前朝後裔,在周王室的努力之下,基本都會結成姻親關係,這樣一來,天下各地的君王,其實都是親戚,結成如此龐大的一張血緣親人網絡,理論上講,也就成了一家人,而這一切,又全都圍繞着周天子而建立,所以纔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另外,單純有一個親緣關係網還不夠,畢竟每個國家,每一處封國還有各自的一套班底,而這套班底內部,其實也是想周王室在天下的位置一樣,諸侯國君在自己的國內,也是核心,圍繞着他們,有各級的貴族,卿大夫,他們也在諸侯國內部,形成了一個小規模的親族網。以此類推,各位公卿大夫,在自己家也是一樣,所以,國和家的概念,就這樣成熟地,系統化地固定了下來,自然也就是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由此可見,當時的西周王朝,等於建立了一個極爲龐大的大家族,周王就是這家族的家族長,諸侯就是這個家族的各分支,也是各房的家長。當一個白手起家的家族,剛剛形成規模的時候,這種格局與模式,只能用人丁興旺,家業鼎盛來形容。所以,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周王朝的分封制,讓天下人,真正形成了一種同族同根的概念,因此,這樣一個國家的結構,比起堯舜時期,只能靠道德約束,或者誓言盟約組成的同盟,當然更加團結,自然也更加偉大。

其實這麼說,本來也沒有爭議,畢竟歷史是前進的,如果後人的行徑不如祖先更進步的話,那麼社會又該怎麼進步呢?但爲什麼我們都稱自己爲炎黃子孫,而非“西周後代”之類的詞彙呢?原因當然更簡單,還是要說歷史是前進的,就像我們所看到的每個由盛而衰的大家族一樣,家族再興旺,也防不住子孫嬌生慣養,紈絝子弟不成器,而後涌現出一位有志青年,將那些不肖子孫淘汰,重新振興家業,但也已經是另起爐竈了,這就是西周王朝分封制再怎麼偉大,也有被前進的歷史淘汰的一天。

炎黃結盟雖然從歷史的角度上講,沒有分封制更先進,但那種質樸和無私的浪漫,又是每一個後人夢中的理想狀態,所以分封制的確比炎黃結盟更偉大,同時也的確遠不如炎黃結盟更受到我們炎黃子孫的尊重和認可。請選中你要保存的內容,粘貼到此文本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