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孝文帝改革在歷史上的難度有多大?

孝文帝改革在歷史上的難度有多大?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孝文帝改革在歷史上的難度有多大?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國歷史上一次非常成功的改革,通過一系列漢化政策,唐鮮卑人在中原扎住了腳跟,最終融入漢族之中,很多貴族也成爲後來統治中國200多年的關隴貴族集團的主要組成部分。但是,這種改革阻力之大,我們是可以想象的。到底有多大呢?我們從一件事情上可見一斑。

孝文帝改革在歷史上的難度有多大?

當孝文帝以南征之名帶領羣臣到了洛陽,羣臣請願停止南征。所以順水推舟,定都洛陽,安定下來了。同時,大刀闊斧的改革就開始了。他下令:所有的百姓必須穿漢服,不得穿胡服;否則就是犯法。不久,又下令禁胡語、用漢字。無論是在朝廷,還是在市井民間,不允許說胡話。胡話就是這麼來的。經常有人說,你說什麼胡話。這是胡人進入中原的時候,中原人聽不懂胡人說的話。於是就有了現在我們理解的聽不懂的話——胡話。所有人還必須改寫漢字。不得使用其他民族的文字。同時還下令,鮮卑族的人死了之後不能到他們的故地平城去埋葬,而要埋葬在洛陽。鮮卑族人要遵循漢族人的風俗傳統,過漢族人的節日,行漢族人的禮節

孝文改制以後,北魏政權開始變得逐步強大,他實行的均田制度,還緩和了社會矛盾,穩定了農業發展,增加了國家收入。在此之前,國家一直處於動盪的狀態,百姓們生活得很艱苦,沒想到困擾着整個北魏朝政十多年的事情,在他這裏三年就得到了解決。

不過,改革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鮮卑族的舊貴族很多還是不支持改革的。讓人想不到的是,反對最爲激烈的竟然是自己的兒子——年僅15歲的皇太子元恂。這個皇太子從小跟着自己的曾祖母馮太后,只可惜馮太后過於溺愛這個孩子,並沒有把他教養好,反而成爲了孝文帝改革中的一個“禍害”。對於生活在北方地區的人來說,他們認爲中原腹地的洛陽太過炎熱,非常不適合人類居住。哎!——你讓生活在廣東地區的人們情何以堪吶。這個皇太子元恂就是個代表,他非常不喜歡洛陽的天氣,於是一直想着如何與自己的父親唱反調。

孝文帝改革在歷史上的難度有多大? 第2張

他拒絕說漢話、寫漢字,違反禁令,穿着鮮卑族服裝招搖過市,還把皇帝所賜的漢服給撕毀了。當時的太子東宮的侍從官中庶子高道悅曾經多次勸說太子,您要遵守朝廷的規定呀,您都不遵守,別人還是支持嗎?可是,太子不但沒有聽,還懷恨在心。不用說,這些情況肯定都如實反映到孝文帝那兒了。於是,太子就更恨他了。有一次,在孝文帝外出的時候,太子合謀左右的人,祕密從宮內挑了3000匹御馬,陰謀逃出洛陽,回到平城,他還親手殺了老是告他狀的高道悅。但是,消息很快傳到了孝文帝那裏。他迅速返回洛陽,控制了局面,並廢掉了元恂的太子之位。

我們不妨認真思考一下,一個15歲的孩子能有多少心機,能有多大能量,竟然鬧到要謀反的地步。一個太子,早晚都是要坐上皇帝的寶座的,他有必要謀反嗎?他最多就是一個別人手裏的槍。因爲孝文帝改革動了很多鮮卑貴族的奶酪。我們分析一下無外乎有兩種情況。

鮮卑人是東胡部落的一支,他們的生產方式是遊牧或者漁獵。這種經濟基礎決定了他們的主要聚合形式是部落制。即便有老大,老大也是因爲各個部落共同的認同和臣服才能形成國家政權。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後,爲了統治中原的需要,一定會任用漢人。他的改革從人事角度就是把原本屬於鮮卑貴族的特權切割了一部分給了中原漢人。這種衝突是不可調和的,勢必引起鮮卑貴族的強烈反對。

太子元恂是馮太后拉扯大的,他的背後基本上大都是老一代較爲頑固的舊貴族勢力。其實,他能當上太子和舊貴族的支持有很大關係。在舊勢力反對改革的浪潮中,元恂知道自己和這些舊貴族是綁到一根繩上的螞蚱。如果這些舊貴族失去了權力,那麼他的太子之位能不能保很難說。況且,元恂其實不是一個合格的皇位繼承人,孝文帝對他早有不滿,這些都是元恂心知肚明的。

改革中出現了這樣的局面,孝文帝非常心痛。正好這時又有人舉報元恂有謀反之心,於是孝文帝乾脆送了一杯毒酒把他賜死,以此來宣告自己漢化的決心,哪怕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也不會法外開恩。這個殺雞儆猴的做法,他以殺自己的兒子爲手段,爲的是打壓反對者的聲音,從而讓改革大大地順利起來。太子元恂死的時候年僅1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