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劉禹錫被貶十年後寫下《竹枝詞二首》,表達的情感十分深入

劉禹錫被貶十年後寫下《竹枝詞二首》,表達的情感十分深入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禹錫,字夢得,號廬山人,唐朝文學家,被譽爲“詩豪”,他的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十分廣泛,與柳宗元並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傑”。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劉禹錫被貶10年後作首詩,題目是《竹枝詞二首》

原文是: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不過既然是“二首”就說明是兩首詩,上面這只是其中的經典的一首,第二首爲: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鄉歌。

今朝北客思歸去,回入紇那披綠羅。

劉禹錫被貶十年後寫下《竹枝詞二首》,表達的情感十分深入

兩首詩的意境

整體來說,這兩首詩表達的情感都非常深入,全詩體現了詩人作詩時的心理意境和個性。

比如第一首詩中,先描寫了一個青山綠水的江邊,少女聽見悠遠的歌聲從江水上傳來,日出雨水相伴,不知道到底是晴天還是雨天。其中的“有晴”又暗含了諧音“有情”,十分的歡快有趣。同時,少女的心情非常複雜,既害怕天氣的變幻又害怕情郎的心思,不但扣人心絃,而且深觸情感,十分精妙。

第二首詩又有所不同,這首詩直截了當的說明自己這個異鄉人的身份,一面感觸巴蜀地區的氣候變幻,也感觸巴蜀當地人的風俗與自己不同。自己這個外來人十分想念故鄉,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去。這種濃郁的思鄉之情躍然與詩歌之間,讓人聽起來都不得不有些動容。

詩的來歷

其實,劉禹錫創作的詩歌一共有11首,分爲《竹枝詞九首》、《竹枝詞二首》,是在822年至824年在夔(kuí)州任職刺史時,根據當地風俗和自己的情感抒發。

這個《竹枝詞二首》就是咱們上面提到的兩首經典七言絕句。《竹枝詞》這個名稱其實是來自巴蜀地區的傳統民歌,雖然形式上也是七絕,但內容和寫法上與中原的七言絕句是不同的。劉禹錫用此起名,也是入鄉隨俗了。

劉禹錫被貶十年後寫下《竹枝詞二首》,表達的情感十分深入 第2張

作者的成長

劉禹錫生於772年,父親是江南小官。他從小接觸詩書禮樂,讀書刻苦,再加上天賦不錯,很快就及第登科。後來,劉禹錫憑藉才華,仕途順利,還因爲好友受到唐順宗賞識,一度任職屯田員外郎、判度支鹽鐵案,參與唐朝財政工作,成爲炙手可熱的人物。

但唐順宗和劉禹錫、王叔文、柳宗元等人屬於改革派,他們改革政策觸及了大量藩王地方利益,遭到保守派的極力攻擊。805年,唐順宗不得已讓位唐憲宗李純,改革派受到極大打壓和傷害,當時唐順宗身邊的8位改革派都被貶爲司馬、刺史,史稱“八司馬事件”。

按照唐朝級別,雖然從京城被貶到地方,但是當了司馬刺史其實也算封疆大吏了,應該不錯纔對。其實,劉禹錫等人被貶的地方都是十分偏遠的山區邊地,不但環境不好,而且發展也不好,看似是個刺史,其實是重重的“貶官”了。

10年後,劉禹錫奉詔回長安,看見物是人非,又寫了一首《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此詩一出,立刻引起當朝權貴震怒,再次重重把他貶官到播州。原來,劉禹錫藉着詩歌,再次諷刺了那些保守官吏,暗含自己的不滿。後來,劉禹錫又任連州刺史、夔州刺史(此時作詩《竹枝詞》)、和州刺史。直至826年,55歲的劉禹錫才奉詔返回任東都尚書。後又外放任多地刺史,直至64歲以後,纔回長安任閒職,於71歲終於洛陽。

劉禹錫被貶十年後寫下《竹枝詞二首》,表達的情感十分深入 第3張

詩歌背後的深刻情感

《竹枝詞九首》、《竹枝詞二首》正是劉禹錫被貶官10餘年後,再次被貶官所作。作爲一個滿腹經綸,滿腔報復的士子,連續多年的被貶使他極爲鬱悶難過,只有通過不斷的創作詩歌來抒發情感。尤其是這句“東邊日出西邊雨”,成爲經典,還被王安石、劉伯溫作詩時直接拿去借用。

從劉禹錫的《竹枝詞》中,我們不難發現,整個系列的詩:總有一種淡淡的憂傷,有一種命運難改的不甘,還有一種時局難測的惆悵,隱含其中,不用明說,卻暗暗有所體會。

這其實才是作者劉禹錫真正的人生感悟,這纔是詩與情的完美結合,除了聞者痛惜以外,也許這纔是他可以成爲詩壇大家的真正精髓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