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吳太伯的三次退讓成就了周文王,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吳太伯的三次退讓成就了周文王,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吳太伯,又稱泰伯,吳國第一代君主,東吳文化的宗祖,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古代有十多個朝代,每個朝代存在的時間長短不一,有的長達數百年,有的僅有十多年,其中周朝最久,長達近八百年。

周朝是如何建立的?這個問題並不難,離不開兩大主因,一是周文王的勵精圖治,二是商紂王的荒淫征斂。

其實還有一個人也很重要,如果沒有他,就沒有周文王,更不會有周朝,此人便是吳太伯。

周太王有三個兒子,長子太伯,次子仲雍,三子季歷,相比兩個哥哥,季歷賢能有才,深受周太王的信任。

更關鍵的是,季歷的長子姬昌非常出色,自幼聰明早慧,在同輩子弟中尤爲明顯。

吳太伯的三次退讓成就了周文王,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爲了周部落的強大,周太王希望把首領之位傳給季歷,再由季歷傳給孫子姬昌。

《史記》有記載,“季歷賢,而有聖子昌,太王欲立季歷以及昌。”

可是,首領之位是長子繼承製,非常忌諱廢長立幼,長兄往往不服而發生叛亂,引起部落騷亂,這種事情並不少見。

所以,周太王一直不敢輕舉妄動,可是看到姬昌一天天長大,逐漸變得鬱鬱寡歡。

時間久了,細心的太伯也知道父親的心思,爲了成全父親,他和二弟仲雍就以採藥的名義,逃跑到南方蠻夷之地。

隨後還剪斷頭髮,在身上刺紋青,以表示不再進入廟堂主持政務,徹底斷絕繼承部落首領的可能性。

甚至連周太王去世時,太伯和仲雍都沒有返回部落主持喪事。

《史記》有記載,“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荊蠻,文身斷髮,示不可用,以避季歷。”

吳太伯的三次退讓成就了周文王,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第2張

就這樣,季歷順理成章地繼承了周的首領位置,季歷去世後又將位置傳給了姬昌,這便是後世的周文王。

太伯面對周的首領之位是有很大機會,但他卻做出了三次偉大的退讓。

一是趁着周太王生病,藉着採藥的藉口跑到蠻夷的南方,這完全是打算不再幹涉政務;

二是剪斷頭髮刺上紋身,在現代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在古代卻是醜聞,不能進入宗族祠廟,更不用執掌政務;

三是周太王去世時,作爲長子的吳太伯也沒有回國主持喪事。

太伯的三次退讓,在爭權奪利、鬥爭激烈的王侯之家顯得極爲難得,爲了父子兄弟之情捨棄小我,成就國家利益。

太伯到南方後居住在吳地,此時這個地區還是一片蠻荒,幾乎無人居住。

天下人欽佩吳太伯高尚的品德,紛紛南下歸附他,久而久之,就有一千多戶人家。

人口越來越多,爲了便於管理,人們便擁立他爲“吳太伯”,吳國就此成立。

吳太伯的三次退讓成就了周文王,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第3張

周武王滅商之後,派人四處尋找太伯和仲雍的後代子孫,最後找到了周章,他已經是吳國第五代首領。

於是,周武王順水推舟把吳地封給周章,至於周章的弟弟虞仲,則被封到周王室的北部,建立了虞國。

讓人奇怪的是,同樣是血緣至親,兩者地位相差卻極大,吳國君主只是封爲子爵,而虞國君主則是公爵。

自吳太伯之後,吳國傳承二十五代,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擊敗吳軍,夫差自殺,吳國自此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