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空城計有何疑點之處?司馬懿退軍又是因爲什麼?

空城計有何疑點之處?司馬懿退軍又是因爲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演義裏面有許多精彩的故事,也在民間廣爲流傳,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三國演義》作爲四大名著之一,是古典小說巔峯之作,書迷衆多,很多人讀的第一本書就是《三國演義》!《三國演義》表面以描寫戰爭爲主,訴說東漢末年羣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實則全書圍繞着兩個人寫!

第一個自然是“武聖”關羽,第二個是“臥龍”諸葛亮。整部《三國演義》就爲了成就此二人的名聲,尤其是諸葛亮,簡直被神話,他“舌戰羣儒”、“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的故事至今仍被人津津樂道!

當然,諸葛亮最令後人神往的乃是“巧施空城計,嚇走司馬懿!

故事背景

諸葛亮“巧施空城計”發生在蜀國第一次北伐期間。公元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劉禪繼位,諸葛亮輔政,在諸葛亮的主持下,蜀國依據天險休養生息,國力逐漸強盛!

諸葛亮表面上安於現狀,實則繼承劉備遺願,密謀北伐,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駕崩,公元227年,孟達私通諸葛亮,祕密降蜀,再加上曹魏對蜀國沒有防備,可以說天時地利人和俱全!

公元228年,眼見時機成熟的諸葛亮率軍北伐,爲了保險起見,諸葛亮放棄魏延的“子午谷奇謀”,選擇穩紮穩打,步步爲營。

蜀國北伐,曹魏大爲震驚,派張郃領軍五萬進攻祁山,面對來勢洶洶的張郃,諸葛亮命馬謖鎮守重地街亭,抵抗張郃!

空城計有何疑點之處?司馬懿退軍又是因爲什麼?

馬謖剛愎自用,違背諸葛亮的命令,率軍駐紮在南山,張郃圍而不攻,斷其水源,數日後大舉進攻,馬謖所部潰不成軍,街亭就此失守!

巧施空城計

街亭之戰乃是蜀國第一次北伐的轉折之戰,馬謖大意失街亭後,司馬懿率領十五萬大軍直擊諸葛亮,此時諸葛亮正駐紮在西城,身邊除去老弱婦孺,就只有殘兵千餘人!聽聞司馬懿大軍殺到,諸葛亮身邊之人方寸大亂,紛紛建議棄城逃跑!

形勢緊急,諸葛亮卻是穩如泰山,對衆人說到“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接着諸葛亮開始安排:藏起旌旗,打開城門,每個城門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諸葛亮自己則領着兩個小書童,帶上一張琴,到城上談笑風生。

《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是這樣寫的:“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手搖羽扇,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高聲昂曲”。

司馬懿率軍來到城門前,一看此情此景,心中起疑,料定城中必然有詐,下令全軍撤退,西城之危就此解除!

爭議不斷

長久以來,圍繞着“空城計”,後人爭議不斷,大致有兩種看法:

第一種看法:司馬懿確實中了諸葛亮的計,沒有看出他的空城計。司馬懿作爲諸葛亮一生的對手,對諸葛亮的研究極爲透徹,在他看來,諸葛亮是小心謹慎之人,如若沒有十分把握斷然不會輕舉妄動!所以司馬懿認定空城之中必然有詐!

第二種看法:司馬懿早知諸葛亮故佈疑陣,之所以撤兵是爲了避免“狡兔死,走狗烹”。當時魏文帝剛剛駕崩,明帝新立,對他充滿敵意,如果司馬懿就此消滅掉曹魏大敵諸葛亮,可能會在魏明帝面前失去利用價值。

童子決勝

空城計有何疑點之處?司馬懿退軍又是因爲什麼? 第2張

現在看來,第二種說法站不住腳,曹丕駕崩後,朝政已被司馬懿及其兩個兒子把持,新立的魏明帝根本對他造不成威脅,況且就算滅掉蜀國,孫吳還在,也不存在所謂的“狡兔死,走狗烹”。

所以,司馬懿確實是中了諸葛亮的“空城計”,而“空城計”能夠成功的關鍵在於諸葛亮身邊的兩個童子,兩童子並不知城中虛實,只是單純信任諸葛亮,所以表現得雲淡風輕。

司馬懿一看兩童子都這麼平靜,這麼成竹在胸,更加篤定城中必然有詐,以司馬懿的多疑,撤兵也在意料之中!

在後人看來諸葛亮“巧施空城計”瀟灑自然,實則他的內心苦澀無比。諸葛亮畢生心願就是完成劉備遺願,一統天下,正如他在《出師表》所述“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可惜街亭一失,第一次北伐已然失敗,此後幾次北伐再無寸功!諸葛亮內心怎能不苦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