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蜀漢“五虎大將”這個稱呼是怎麼來的?

蜀漢“五虎大將”這個稱呼是怎麼來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蜀漢“五虎大將”這個稱呼是怎麼來的?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三國時期,猛將人數衆多,其中最爲人們津津樂道的莫過於蜀漢“五虎大將”。

蜀漢“五虎大將”的來歷

《三國演義》第七十三回說,劉備稱漢中王之後,立即封關羽(字雲長)、張飛(字翼德)、趙雲(字子龍)、馬超(字孟起)、黃忠(字漢升)爲“五虎大將”。隨後,劉備派前部司馬費詩前往荊州,向關羽頒授“大將”官誥。心高氣傲的關羽聽說“五虎大將”是哪幾位之後,當即向費詩發牢騷:“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龍久隨吾兄,即吾弟也,位與吾相併,可也。黃忠何等人,敢與吾同列?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爲伍!”後來,還是費詩以一通義正辭嚴的“君臣大義”才說服關羽,使他接受了將軍印綬。由此可見,在《三國演義》看來,“五虎大將”是蜀漢將軍中的最高封號。正因爲如此,關羽纔不願與“老卒”黃忠共同享此殊榮。

事實上,在正史中,封“五虎大將”的人不是劉備,蜀漢時期並沒有“五虎大將”這一說法。一般認爲,這一稱號的產生與宋元時期民間說書藝人的講書有關。“五虎將”最早出現在宋元的講史評話中,《三國志平話》卷下有一個小標題就是“皇叔封五虎將”,後來,宋元雜劇中也頻頻出現“五虎將”。到了明代,小說《三國志演義》正式提出“五虎大將”的組合,此後,這個稱號日漸深入人心。

蜀漢“五虎大將”的座次

中國人歷來講究“名份”,且十分重視名次的先後排列。這一觀念在五位蜀漢名將的座次排列中也表現得十分明顯。從《三國志》《三國志平話》,到《三國演義》,“五虎大將”的排列由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變成了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趙雲從末位排到了第三位。

蜀漢“五虎大將”這個稱呼是怎麼來的?

無論在歷史上還是在小說中,關羽和張飛的地位都勿庸置疑。而馬超、黃忠、趙雲的身份地位卻需要討論一下。

馬超出身隴西世家,家族長期割據涼州,諸葛亮評價他“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是英布、彭越之類的人物。劉備兵臨成都,一時尚不能攻下,馬超率兵來到後,懾於他的威名,城中軍民震恐萬分,劉璋纔不得已開門出降。所以,馬超爲劉備定蜀立下大功。

黃忠的背景和名望雖不及關羽、張飛和馬超,但他自從歸屬劉備後,屢立大功,特別是在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這一決定生死存亡的重大戰役中,於定軍山一戰勇斬曹軍大將夏侯淵,爲整個戰役的勝利立下決定性的功勳。由此,在論功行賞的時候,劉備毅然封其爲後將軍,地位與關、張、馬相當。

至於趙雲,雖然他一直追隨劉備,是劉備的心腹,但其職位卻不高。從《三國志》的記載看來,除了兩次保護了後主阿斗之外,他並沒有在攻城略地的重大戰事中有過值得稱道的特殊功勳。所以,儘管趙雲與劉備的關係較馬超、黃忠更爲密切,但在蜀漢建國的過程中卻沒能發揮馬、黃那樣的巨大作用。因此在論功行賞的時候,他的職務自然不如關、張、馬、黃四位。在當時嚴格的等級觀念之下,趙雲的“座次”自然只能排在關、張、馬、黃之後了。

《三國志》中的這種排列,一直影響到宋元時期的民間藝人,直至《三國平話》之中,五位大將的座次排列仍然是關、張、馬、黃、趙。而到了明代,小說《三國志演義》中的趙雲形象被大加渲染、誇張和虛構,成爲一位武功蓋世、才識卓絕、忠心耿耿的大將,完全可以同關羽、張飛同列。這樣一來,趙雲的座次自然從末位“提拔”到了第三,這也表現了文學對人物形象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