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歷史上納蘭性德在康熙統治時期起到了什麼作用?

歷史上納蘭性德在康熙統治時期起到了什麼作用?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清建國伊始,滿漢矛盾特別尖銳。那麼在此背景下納蘭性德在康熙統治時期起到了什麼作用?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康熙經過反覆斟酌,最終借鑑元蒙統治集團覆滅的教訓,斷然採取了清承明制的方略。

將儒家思想這一統率中華民族兩千多年的文化精神與異族統治結合起來,作爲治國根本綱領。並推行滿漢團結的正確民族政策讓許多漢族知識分子特別是地主階級知識分子通過科舉考試進入各級政權參政,不僅使得漢民族在中原實行了兩千年的儒家思想得以延續,而且還成爲化解和緩和民族矛盾的利器。

康熙執政初期,來自漢族文人的反抗事件時有發生,這就迫使康熙不得不對漢族知識分子採取懷柔政策,如重用有名的理學家李光地、湯斌刊行《性理大全》、《朱子全書》等儒家理學經典,還把朱熹牌位請入孔廟“配祠十哲之列”。這些措施都與他力圖支撐所推行的封建制度如出一轍。

由於採取了這一系列正確的政策,康熙不僅穩固了政權,還實現了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康乾盛世,使經濟繁榮,文化也得到了長足進步。當時涌現出的很多傑出學者,創作了大量優秀作品,其中納蘭性德就是這一特定歷史條件下成長起來的一個具有很大影響的皎皎者。

歷史上納蘭性德在康熙統治時期起到了什麼作用?

康熙以一個處於弱勢的塞外遊牧民族要想統治一個幅員遼闊,文化發達的以漢族人口爲絕大多數的國度,雖然一時掌握了政權,確立了以漢族儒家思想爲治國綱領的決策,但真正要使這樣一個民族衆多,以漢族人口爲主的大國能夠安定統一,首要任務就是必須解決民族之間的矛盾,促進滿漢團結。

而要做到這一點,不僅需要本民族人員全力支持和共同努力,更需要大量各族知識分子特別是漢族地主階級知識分子的實際參與和積極配合,形成一個有大量漢族知識分子參加的政治結構的局面。

大量漢族文人的參加,不僅能籠絡和團結一部分漢族人民,而且以“經學”爲主的漢文化形成的“文治”,其實也是一種精神束縛的軟索,能達到其他方式難以奏效的目的。

於是推行滿漢團結政策,在全國恢復科舉,就成了康熙實現這一目的而採取的重要舉措。

康熙這樣做不僅可以選拔到自己需要的人才,增加統治力量,同時對於那些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漢族知識分子,尤其是地主階級知識分子來說,不啻也是一條很好的出路。

何況這時社會局勢也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多數漢族人民也開始逐步接受現實,這也是康熙這一舉措能夠得以推行的基本原因。

康熙通過科舉選拔了大量有才能的滿族人才,也輕易地網羅到了一定數量的願意爲之效勞的漢族知識分子,其中很多還是滿漢通才。當然其中的滿族人才是他統治的基本力量。

以納蘭性德的家庭背景、社會關係和個人素質等,無不具備康熙選拔滿員理想人選的條件,所以納蘭性德的脫穎而出,受到康熙非同尋常的倚重也就成爲再自然不過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