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皇帝故事:爲什麼說元順帝是最後一位元朝皇帝?

皇帝故事:爲什麼說元順帝是最後一位元朝皇帝?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創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爲第一個皇帝,稱“始皇帝”。自此,中國開始了長達兩千多年的專制制度。皇帝是中國中央政權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會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權力和榮譽。皇帝自稱“朕”,其他人當面直接稱皇帝爲“陛下”、“聖上”、“萬歲”等,私下敬稱皇帝爲“聖人”、“大家”、“官家”、“至尊”等。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元順帝的歷史故事。

現代人判斷古代皇帝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皇帝,通常喜歡用“明君”和“昏君”兩個名詞來表達。“明君”即是聖明的君王,在他治下百姓安居樂業,國家太平,經濟得到一定的發展。“昏君”則爲昏庸的君王,在他的治下吏治腐敗,政治黑暗,人民生活困苦,國家動盪不堪。

對於元順帝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皇帝,歷史以來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他是昏君,第二種說他不是昏君。

說他是昏君的原因是,在元順帝登基前期,先是前丞相叛亂,後世當朝丞相伯顏掌控大權,實行的一系列政策使得吏治更加腐敗,讓蒙古族與漢族之間的矛盾不斷加深。元順帝先是對伯顏的政策不發一言,伯顏倒臺之後也並沒有實行有效的政策,改變當時的困境。這還不算,當明軍大軍襲來之時,他棄城而逃,回到了蒙古高原上。

皇帝故事:爲什麼說元順帝是最後一位元朝皇帝?

說他不是昏君,認爲他繼位之前,元朝的大權早幾代就已經掌控在權臣手中,臣子的權利過大,以至於君權勢小。元順帝不是不想將朝政大權收歸己有,但是當時丞相伯顏的勢力實在太大,他連反對伯顏施行某些政策都不成行,又如何能在天下說一不二呢?所以他忍,默默的積蓄力量,直到後來與伯顏之侄聯手將伯顏罷黜,這纔算說的上話了。所以元順帝時期政治的不斷腐敗,並不能將原因全部歸咎於元順帝一人身上。

在小編看來,元順帝既不是明君,也不是昏君,“庸君”一詞最適合他。也許他也想治理好國家,挽救瀕危的元朝於水火之中,使得國力恢復,但是他有心無力,即使他想也沒有能實現的能力。“碌碌無爲”,是爲庸君。

元順帝時期黃河水患頻發,黃河周邊地區受災嚴重。元順帝下令右丞相脫脫治理水患,讓他整治河道。不管是現代還是古代,水利工程都是一項大工程。現代科技如此發達,機器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人力還是必不可少的了。在古代生產技術那般低下的時候,就只能靠人力、畜力來做工程了。元順帝下令整治河道,其中需要的人力是絕對不少的。

這麼一折騰,便要增加徭役,而徭役負擔的加重,讓本就生活艱難的百姓,更是看不清活路。若是光出力氣還好說,一不小心丟了命也是常有的事情。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農民起義爆發只是早晚的事情。民間祕密團體白蓮教的韓山童和劉福通,利用朝廷徵召15萬人修理黃河河道,農夫不堪官吏的欺凌和沉重的勞役的情緒,組織反元活動名。因爲消息走漏,韓山童被捕,劉福通逃脫。隨後劉福通在潁州率衆起義,以紅巾裹頭,稱紅巾軍。

皇帝故事:爲什麼說元順帝是最後一位元朝皇帝? 第2張

紅巾軍很快攻克了項城、羅山等地,隊伍逐漸發展到十多萬人。這還不是最重要的,紅巾軍起義像是一個信號,激發了元朝各地漢族人的不滿情緒,各地農民紛紛揭竿起義,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運動開始爆發。而起義運動的迅速發展,像是元朝走向沒落的信號燈,逐漸讓人看清元朝前路的荒涼。

所以說元順帝是個庸君,他想整治河道的心是好的,但是沒有結合當時的社會環境,沒有從實際出發,所以最後才取得了那般不好的結果。

我們判斷元順帝是不是元朝最後一個皇帝,就要看元朝是否滅亡了。而一個王朝是否滅亡,往往是以其末代帝王的禪位或者是死亡決定的。就像是宋朝崇禎帝北京自縊,清朝溥儀皇帝的禪位。

依據史實,元順帝既沒有自縊也沒有禪位投降,他只是退走蒙古高原,所以從這方面來看元朝沒有滅亡。但是元朝這個王朝具有一個特殊性,那就是他是外族征服者,在中國大地上仿效漢族統治建立起來的王朝。元朝的皇帝,同時還是蒙古帝國的大汗。從這方面來看,元朝是滅亡的。畢竟中國大地,被朱元璋統治,而元順帝已經退走蒙古高原。退走到蒙古的元順帝,已經不能算是元朝的統治者,元朝早在朱元璋大軍攻破國都的那一刻就滅亡了。這個時候的元順帝,只能算是蒙古帝國的可汗。所以從這裏來說,元順帝的確是元朝的最後一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