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朱棣爲什麼偏愛孫子朱瞻基?與一個夢有關

朱棣爲什麼偏愛孫子朱瞻基?與一個夢有關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棣,即明成祖,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在位共二十二年,年號“永樂”。 朱瞻基,即明宣宗,號長春真人,明朝第五位皇帝、書畫家,在位共十年。他是明成祖朱棣之孫、明仁宗朱高熾長子,生母是誠孝張皇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朱棣爲何偏愛朱瞻基,要從一個故事說起。

朱瞻基出生的那一年,一種說法是洪武三十一年,一種說法是建文元年,不管那一年,都是朱棣人生中大轉折的一年。那時候,朱棣還是北平的燕王,心中雖有帝王之志,但藩王的現實處境卻異常的艱難,一把無形的刀已經架向了他的脖頸。

就在這個時候,一天夜裏,朱棣在寢榻上做了一個非同尋常的夢。朱棣夢到父皇朱元璋將一塊象徵皇權的大圭遞交到他的手裏,囑咐他緊握大權爲天下蒼生謀福利,而且還說:“傳世子孫,永世其昌”。

朱棣醒來後,認爲此夢乃吉兆。就在此時,燕王府傳來嬰兒呱呱墜地的啼哭聲,這個嬰兒就是他的嫡長孫朱瞻基。

朱棣在夢中聽聞父皇朱元璋說“傳世子孫”,醒來嫡長孫朱瞻基就降生來到人間。在朱棣看來,這是天意的暗示,他這個孫子是上天賜予他的禮物,預示着他將迎來“龍興”之勢。

有許多人認爲,朱棣後來發動“靖難之役”,下定決心其實是很難的。正是朱瞻基的降生以及那個吉祥的夢境,從某種程度上堅定了朱棣從侄兒手中奪取“大圭”的帝王雄心。

祖孫間有這樣一段神奇的淵源,朱棣當然會格外看重、寵愛朱瞻基。

朱棣爲什麼偏愛孫子朱瞻基?與一個夢有關

當然,朱瞻基受到朱棣的格外寵愛,光憑降生時的吉兆,那是遠遠不夠的,關鍵他還要具備超凡的資質。

在這方面,朱瞻基極其幸運出色,近乎就是上天照着朱棣想要的樣子,造就出來的大明未來天子。

《明史·本紀第九·宣宗》——既彌月,成祖見之曰:“兒英氣溢面,符吾夢矣。”比長,嗜書,智識傑出。

透過這段話,我們可以得知,朱瞻基剛滿月的時候就面帶英氣,朱棣看到他,不由地說出了這樣的話,跟我夢中看到的一樣。

這說明朱瞻基自幼就相貌不凡,又或者說,朱瞻基剛滿月,朱棣就認爲這孫子有帝王相,是大明之福。

朱棣爲什麼偏愛孫子朱瞻基?與一個夢有關 第2張

朱瞻基在北平燕王府,大概長到了四五歲。朱棣經過四年的“靖難之役”,在南京登基稱帝后,徐皇后也就是朱瞻基的祖母,便把他帶到了南京。

也就是說,朱瞻基自四五歲開始就長在皇祖父、皇祖母身邊。

朱棣爲什麼要早早地將朱瞻基養在身邊呢?

除了寵愛這個孫子,恐怕還涉及朱棣的帝王傳承心理。

朱棣這一脈,原本是藩王,不光是他,包括他的三個兒子,都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帝王教育,現在既然有了朱瞻基這個好苗子,他當然希望儘量早、儘量好地讓他接受系統的帝王教育,這樣的話,他這一脈大明天子,到了第三代,永世其昌的大氣象就能完全出來。

從這個角度講,朱棣偏愛朱瞻基,是因爲朱瞻基生逢其時,天時地利人和都踩到了鼓點上,他天然地肩負着歷史使命,無形中被寄予巨大希望。

永樂二年五月,朱棣最後下決心,冊封長子朱高熾爲太子。朱高熾之所以能戰勝野心勃勃、威武類父的二弟朱高煦,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朱瞻基已成爲公認的“好聖孫”。

這一年,朱瞻基不過五六歲,“好聖孫”這個說法,也算是古今少有了。

朱棣爲什麼偏愛孫子朱瞻基?與一個夢有關 第3張

作爲心中已經認定的隔代皇位繼承人,朱棣對朱瞻基的偏愛不是隨便說說,而是傾注了大量心血,而心血傾注得越多,他對朱瞻基的偏愛也就越深,這是一個別人無法阻擋的良性循環。

永樂五年,朱瞻基不滿十歲,朱棣即要求他出閣就學,系統接受皇家宮廷教育。

朱棣爲朱瞻基所選的老師檔次非常高,領銜人物是永樂朝的首席大臣——太子少師姚廣孝,授課內容不僅包括經史禮義,還有“帝王大訓可以經論天下者”,即治理天下的帝王語錄。

從朱瞻基後來具有深厚的藝術造詣來看,朱棣當時很可能還派了高水平的宮廷藝術家,來培養朱瞻基的審美情操。

永樂六年,朱瞻基剛滿十歲,朱棣又任命朝中一批文武重臣來兼任朱瞻基的輔導官。朱棣告訴這些人,你們的職責不僅是輔導東宮太子,也要輔導太子的兒子,平時多給他講本朝太祖和先朝帝王創業、守成的故事,培養他的治國才能。

這些輔導官,包括太子太師淇國公丘福、吏部尚書蹇義、兵部尚書金忠等人,個個都是永樂朝分量極重的人物。

有種說法,清朝康熙也很偏愛乾隆,但比起朱棣偏愛朱瞻基,還是差得遠。

永樂八年,朱棣離開北京遠征蒙古,這一時期,太子朱高熾監國南京不斷受到朱棣的打擊,但朱瞻基卻絲毫沒受影響。朱棣特意叫他留守北京,並且派重臣夏元吉輔佐他。這個安排,實際上就是任命朱瞻基作爲北京的臨時行政長官,算算年齡,此時的朱瞻基不過是個十二歲的孩子,可見朱棣對他的栽培力度有多大。

永樂九年,十三歲的朱瞻基被正式冊立爲皇太孫。冊立儀式在華蓋殿隆重舉行,朱瞻基身着皇太子服飾,佩戴的玉圭與親王相同。

需要說明的是,自朱棣開創永樂朝以來,朱瞻基這次冊立大典最爲隆重。此前,朱棣一共辦過兩次大典,一次是自己登基,一次是冊封太子。自己那次,因爲有篡位之嫌,朱棣沒敢大張旗鼓;冊封太子那次,因爲對朱高熾不甚滿意,朱棣不願大操大辦;唯獨冊封皇太孫這次,儀式極爲隆重,場面極爲祥和,這一切,無形中又成了朱瞻基的加分項。

朱棣爲什麼偏愛孫子朱瞻基?與一個夢有關 第4張

朱棣偏愛朱瞻基,極力栽培他,還有一點值得一說,朱棣心目中的繼承人應該是文武雙全的,大明盛世應該既有文治也有武功,但他的三個兒子,無論選誰,都有缺陷。而朱瞻基自幼英氣溢面,智識傑出,這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朱棣內心的遺憾,並給了他很大的信念,去爲大明塑造一位文武雙全的盛世明主。

永樂十年,朱棣頒下一道很特別的聖旨,命令兵部從全國各地選拔17至20歲的青年,標準是勇武健壯、略有才藝的民間子弟,將他們召集至京師組成“幼軍”,作爲皇太孫的隨從,實際上就是他的私人衛隊。

近兩萬人的“幼軍”建成後,朱瞻基同“幼軍”一起接受軍事訓練,並同一些將領時常指揮這支軍隊進行軍事演習,當時的說法叫“演武”。

在朱棣看來,這既是用心良苦地培養朱瞻基的軍事能力,也是用這種方式提升朱瞻基的政治地位。

用“幼軍”歷練兩年後,永樂十二年年初,朱棣再次親征漠北。

這次他決意帶上皇太孫朱瞻基。

出發前,朱棣對侍臣說,朕的長孫聰明英銳,智勇過人,現今朕要去掃清漠北的敵人,帶他同行,就是想讓他懂得用兵之法,親身經歷一下打仗佈陣的情況,見識一下將士們出兵征戰的艱辛。每天軍營之中一有閒空,你們就要給皇太孫講經說史,文事武備哪一樣都不可偏廢。

胡廣、楊榮等人遵照朱棣的旨意,經常給朱瞻基講經說史,朱瞻基對那些治亂興亡的歷史頗感興趣,有疑問就向胡廣等人求救。

經過三個月的長途跋涉,明軍的前哨部隊開始與蒙古瓦剌軍隊相遇,這時候,朱瞻基學習的重點就轉向了軍事。

爲了保證朱瞻基的絕對安全,朱棣命令他與重兵守護的軍中皇旗同行,“專以鐵騎五百護衛”。

永樂十二年六月的一天,朱棣率領的明軍在忽蘭忽失溫與蒙古瓦剌軍展開了一場惡戰。兩軍開戰時,朱瞻基同軍中皇旗在一起,沒有直接參戰;但當明軍擊退敵軍後,他就有些按捺不住了,這時候,他身邊的侍衛宦官李謙依仗自己的勇武和五百鐵騎的護衛,未向朱棣請示就擅自帶着朱瞻基縱馬馳向九龍口,追擊一股敵人去了。

剛開始,朱棣並不知情。

當獲悉朱瞻基孤軍深入,追殺敵兵後,朱棣心急如焚,立即派出大隊人馬前去接應。

果然,朱瞻基不久遭到瓦剌騎兵合圍,所幸危急時刻,朱棣派來的接應大軍殺將進來,將朱瞻基救了回來。

有一個細節很能反映朱瞻基在朱棣那裏意味着什麼。

侍衛宦官李謙認爲皇太孫此次身陷險境,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不等朱棣問罪,就戰慄自殺了。

朱瞻基不愧是智識傑出,經此一劫後,他變得極爲沉着冷靜。一天,明軍與瓦剌騎兵又在忽蘭忽失溫展開一場大戰,明軍慘勝後,朱棣要乘勝追擊。

這時候,朱瞻基站出來說,皇爺爺您督戰辛勞,敵人已經被您的天威嚇破膽,現在已經敗逃,連個喘息的地方都找不到,他們還敢回馬再來嗎?請皇爺爺不必窮追了,及時班師爲好。

朱棣聽了,居然以十六歲朱瞻基的建議爲號令,真的班師了。

當時,朝野上下就有一種說法,皇太孫在軍中得到的,是太子不敢想的。

朱棣爲什麼偏愛孫子朱瞻基?與一個夢有關 第5張

另外還有一點,也能說明朱棣對朱瞻基的特別偏愛,當他與叔叔朱高煦起衝突的時候,按理說侄子不尊叔叔,是不符合禮制的,但朱棣從未站出來責備朱瞻基。

朱棣駕崩後,朱高熾像個過渡,朱瞻基在位十年。

從總體上看,他還算對得起朱棣當初的偏愛,弄出點盛世的樣子。

但他也有問題,讓人詬病的地方。

一來,他賦予太監大權,爲大明王朝後來的太監專權埋下了隱患。

二來,他玩物過度,少了一些盛世明君的厚重感。

然而,後來的他,恰恰也映襯出了當初朱棣對他的偏愛,朱棣塑造了他,卻沒有壓抑他的性情。

這一點究竟是好,還是壞?

很難講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