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在北宋時期,司馬光制定了怎樣的一套冠禮儀式?

在北宋時期,司馬光制定了怎樣的一套冠禮儀式?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提到儒學,就不可能會忘記朱子,他是儒學理學的集大成者,後代研究儒學知識少不得要研究朱家的資料。在古代冠禮是男子的重要儀式,服飾禮器都是有要求的。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北宋時期,司馬光制定了怎樣的一套冠禮儀式?

宋代士庶冠禮概況

北宋,司馬光將《儀禮·士冠禮》加以簡化,制定了冠禮的儀式。儀式載於其《書儀》之中,規定,男子年十二至二十歲,只要父母沒有期以上之喪,就可以行冠禮。他還根據當時的生活習俗,將三加之冠作了變通:初加巾,次加帽,三加襆頭。

《朱子家禮》沿用了司馬光《書儀》的主要儀節,但將冠年規定爲男子年十五至二十,並從學識方面提出了相應的要求:“若敦厚好古之君子,俟其子年十五以上,能通《孝經》、《論語》,粗知禮義之方,然後冠之,斯其美矣”。

《朱子家禮·冠禮》冠服和禮器

(1)童子服:雙紒,四(衣字旁加癸,衣衩)衫、勒帛、採履。

雙紒,即雙丫髻,也叫總角,這是最普遍的兒童髮式,一般繪作左右兩個髮髻,但也有認爲是將髮髻做成兩個環,髮髻用硃紅色錦絛扎系,這叫“紒”。兒童髮式還有“鵓角”:留前發及兩側發,其餘剃去,前發下垂至額,兩側頭髮編成辮,下垂。

在北宋時期,司馬光制定了怎樣的一套冠禮儀式? 第2張

宋代還有童子剃髮只留錢大,偏於左側,叫“偏頂”;還有留在頂前,束以綵繒,名“鵓角”。穿四衩衫,顯然這是便於活動,與童子不裘裳、不帛襦袴是相同的。童子衣一般叫采衣,該用緇布爲衣,而飾以錦緣,錦一般用硃紅。一說,童子衣不加腰帶,但在兩襟有帶子系束,但明代是用帶子的。採履,但明代有用白鞋。

(2)初加:緇布冠,服深衣、大帶、納履。

宋代,好以幅巾代緇布冠。

(3)再加:帽子,服皁衫、革帶、系鞋。

帽子爲紗帽,或縐紗帽。《宋史·輿服志》說:士大夫嘗好帽以烏紗,衫以皁羅,角帶,系鞋,皁衫大概爲直裰一類。明代用襴衫。襴衫唐代出現,以當時衣率通裁,由於古代布幅較窄,故而衣前後正中皆有縫合線,唯這類衣服於下襬處加一幅布作緣或者在膝部加一幅作裝飾,像是用一條布攔斷,故而稱爲襴。

襴衫多圓領。宋史上說,襴衫用白細布,腰間有襞積。明代則所謂帽子的,用巾。也有說明代用對襟衫的(類似背子的,合領或直領),但沒有圖畫爲佐證,待考。鞋,說到系,可能是與深衣配套的黑履。

(4)三加:襆頭,服公服、革帶、納靴、執笏。或襴衫(父無官者),納靴。

襆頭又名折上巾,有漆、紗二種,宋明公服同之,較有棱角,展腳各長一尺二寸。公服用貯紗或紗羅絹,袖長回肘,袖寬三尺(約合今一米二)。明代公服有擺,連在後片上,然後在後邊左右有繫繩輔助固定。宋代公服下襬處也有襴。

主人:深衣;正賓、贊者:各其盛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