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王猛對前秦有哪些貢獻?爲何評價如此之高?

王猛對前秦有哪些貢獻?爲何評價如此之高?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猛是十六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出身貧寒,隱居山中,博學好讀兵書,善於謀略和用兵。後與苻堅一見如故,論廢興大事,異常契合,後成爲苻堅主要的謀臣。爲前秦統一北方作出重大貢獻。

說起古代著名的丞相,可能大家都會想到許多人,一生爲蜀鞠躬盡瘁的臥龍;春秋時的治國名相管仲。這些都是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而他足以與這些人相提並論,甚至在才能上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僅如此,可以說他幾乎是以一己之力就促成了一個王朝的崛起,他便是王猛。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十六國時期助前秦一統的大功臣。雖然對於他的記載實數不多,在歷史已經煙消雲散的今日,他依然如一顆耀眼的星辰高掛在歷史的星空之上。

他出身貧寒,因戰亂與家人幾經周折來到魏郡定居,由於家裏實在是揭不開鍋了,年紀尚幼的他不得從小就幫助家裏做各種事情。也許他性格里剛強的一面也就是由於小時候的種種經歷造就的,或許凡可成大事之人都會有那麼一兩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因爲回首的時候,往往只可憶起的只有悲傷。人的品格不僅與其受的教育有關,所成長的環境也是有着十分巨大的關係的,就像他骨子裏的那一份堅韌,便是這麼來的。

相傳有一次,他爲了幫助家裏賣已經編制好的竹籃,一路跋涉準備去洛陽,但在路上忽然遇到一個老翁,說是要買下他所有的竹籃。因沒隨身帶銀兩,所以讓他和自己回家拿,結果走到深山之中就看到一位仙風道骨的老人,他急忙向作揖,可老人卻說:王公豈能拜我,隨即便給了他十倍的銀兩,就此離去。

這當然也只是一則小小的軼事,先不管它的真實性到底如何,但這也有力的說明他的才能早在年輕時就已經有慧眼如炬的人發現了。如果要做個對比的話,就好似張良在年輕時遇到過黃石公一樣。或許越是傳奇的人就越會有一些傳奇的經歷或者是軼事,儘管大部分的可能都是後人杜撰亦或是編造出來的,但這也是因爲他們本身便是可以堪稱傳奇的人。

在那時的兵荒馬亂之中,他並沒有因爲自己的才能而急於出世,仍舊隱居於山林之間,繼續捧書研讀,一邊擴充自己的學問,一邊看着天下的風雲變幻。不得不說,這纔是一種真正的智慧,急於求成往往都不會有什麼好的結果,一個人的才智再高,如果缺少一份處世的睿智,那麼他是肯定不會成功的。其實也就是現在人們常說的情商,有時候智商決定的下限,而情商決定的往往是上限,所以往往可以鑄就一番大功業的人,都是兩者都兼具的人。或許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在那樣的亂世中揚名立萬,橫刀立馬。

在他二十五歲之後的數年間,當時北方的戰事已經愈演愈烈,百姓也是民不聊生,政局也是瞬息萬變。在桓溫平亂駐軍霸上後,關中的許多百姓都紛紛以酒肉慰勞將士,他聽聞此消息後,只是穿了粗布麻衣就前往軍隊大營求見。受見之後直接就在大庭廣衆之下與桓溫暢談國事,不過只言幾語,便深深的觸動了桓溫的心,臨行前還贈予他良馬華車。

當時的他或許也是有那麼一點點動心了,畢竟桓溫已經把招攬他的意思表達的十分明顯了但他也並不是那種容易被誘惑衝昏頭腦的人,在權衡了各種利弊之後便又決定再次繼續隱居讀書。因爲他當時要是助於桓溫篡位,那可能一生的清譽便就此毀於一旦,對於一個讀書人來說,名節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東西。

王猛對前秦有哪些貢獻?爲何評價如此之高?

經過漫長的等待,他終於等到了他要等的人,那人就是十六國時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前秦的天王,苻堅。因爲他自幼就學習了漢人的文化,個人也比較崇尚漢人的優秀文化,所以在他聽說還有王猛這樣一個人之後,多次派人前去請他出山,頗有當時玄德三顧茅廬的風範,最後也是他親自去請,王猛這才決定出山助他。

兩人都有一種相見恨晚之感,而得此良才也是對他禮遇有加,十分愛護。所以兩人之間的信任也便是在那時起就建立了起來。可別小看這份信任,在之後的衆多波瀾之中,也正是因爲這份君臣之間的信任,才讓他們一起度過了衆多的難關。

他上任之初不過也只是當了一縣的縣令,但始平縣在當時可是有着極其重要的地位,因爲它是那時的西北門戶。而他一上任就開始執行嚴明的法律,對於當時混亂的局面,有不少觸犯法律的人都被他直接處決。不時便有人向苻堅進言說他濫殺無辜、嗜殺成性,苻堅隨即便召他入朝質問,他也不做任何解釋,只是說如果此時不嚴法,那麼這個社會便一天都別想安定下來,若陛下真覺得我是因爲嗜殺而要治罪於我,那麼我的這顆頭您便拿去。

苻堅一聽也覺得有道理,便授意他儘管放手去做,大概意思就是你可以放開了做事,出了事我負責。這是一個很正確的決定,畢竟亂世之中定是比不得太平盛世的,特殊時期就要採取一些不一樣的手段與方法,他博覽羣書又怎麼會不知道如此淺顯的道理呢,治世之理他早已瞭然於心。

當時的許多氏族豪強在朝中勢力龐大,許多都是無所作爲的。在他先後五次升官之後,就有人開始不滿了,甚至還說要讓他人頭落地,這也是皇帝一直在擔心的事情。當時爲何只讓他做個縣令,就是因爲怕朝中有人爲難與他,就是爲了保護他,才讓他一步步的往上升,避免有些小人刻意針對他。

所以此事一出,皇帝當時也就很不高興了,於是就直接處死了那個氏族之人,同時也是爲了震懾朝中其餘的氏族之人,並且也算爲了他後期的工作鋪了一下道路,正可謂一舉兩得。其實不僅是皇帝,他在就意識到這些氏族干政對於朝廷是一件不利的事,雖然氏族之中也有些可堪一用的人才,但大多數也都是些擾亂朝綱的人。他與皇帝不時也都會在商議如何解決朝中的氏族問題。

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最最重要的便是君臣要一條心,也只有這樣力才能往一個方向使。他在治國方面的才能是足以比肩管仲的,對於當時的前秦來說,絕對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而皇帝也是十分的看重他,甚至對臣下的人說誰要是子虛烏有的污衊他,是要直接處死的,這也使得他在朝中的地位逐漸的穩固了下來。

而後他便開始着手處理氏族干政一事了,他先是革新律法,從律法上對氏族的勢力進行削弱。這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不僅如此,他還着重革新選官與用官,極力推舉有能力與才幹的人爲官,並且還着重考察他們的才能,讓他們可以從事與自己才能相匹配的官職。

這無疑是一項重大的革新,因爲他知道,有才能畢竟是有限的,能遇到已經是十分的走運的,所以對於朝廷該如何任用官員,還得從制度上去考慮,而不只是單一的從一個方面去考慮以及改革。因爲有了他的一系列革新,社會不久就呈現出一片新氣象,當時秦境內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而朝政上也是一派和樂的氣象。

他處事果決,凡事都主張一個公平,威信也漸漸的樹立了起來,朝中英才雲集,國家也是一片國泰民安的景象。可謂是國富兵強,苻堅見此景象,內心是十分感激於他的,不時在朝中誇獎他,甚至說自己就像周文王得到姜太公,還時常向皇室之人說要像尊重自己一樣尊重周公。

身爲一位人臣,能得此待遇,難道還不能算功德圓滿了嗎?國家因自己的治理國力日益強盛、百姓也因自己安居樂業,而君王也與自己心意相通。且不說自己手中可以有多大的權力,因爲那對於他來說,定然是不重要的。因爲他想要權力,不是想爭權奪勢,而是真正的想要爲國爲民,這是一位君王該有的樣子,也是一位臣子該有的樣子。之後便是他們統一北方,使整個北方安定了下來,對於征伐,基本都是戰無不勝的,霸業也便就此建立,一個欣欣向榮又頗具生氣的國家就此屹立於北方。

王猛對前秦有哪些貢獻?爲何評價如此之高? 第2張

既可帶兵打仗,又能治國安邦,他是一個能文能武的全才。對於治國,他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對於律法,他有自己的獨特的思考。可以說他的一生,自從爲人臣子後,都在憂國憂民,哪怕是在自己病重之時,也不忘告誡帝王國事。顧大局,識大體,可能是對他最好的形容了。賞罰分明,公平正義,堂堂一代丞相在歷史上並未有太多留名,實屬有些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