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阿爾貝託·莫拉維亞小說 阿爾貝託·莫拉維亞狂熱者

阿爾貝託·莫拉維亞小說 阿爾貝託·莫拉維亞狂熱者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阿爾貝託·莫拉維亞,意大利小說家,外文名Alberto Moravia,生卒時間1907年11月28日-1990年9月26日,主要作品有《冷漠的人們》、《羅馬婦人》、《羅馬故事》、《國教信徒》和《兩個婦女》等。

阿爾貝託·莫拉維亞小說 阿爾貝託·莫拉維亞狂熱者

生平

早年

阿爾貝託·莫拉維亞生於羅馬的一箇中產階級家庭,莫拉維亞是筆名,來自祖母的姓氏。他的父親卡洛是猶太人,是建築師和畫家。母親特瑞薩(Teresa Iginia De Marsanich)來自安科納,是達爾馬提亞族裔。

莫拉維亞九歲時患上骨結核病,臥牀五年,並中止了學業。前三年他呆在家裏,後來兩年則在療養地科爾蒂納丹佩佐(意大利東北部)度過。莫拉維亞把時間都消磨在書本中。他最喜愛的作家包括陀思妥耶夫斯基、喬伊斯、亞里士多德、卡洛·哥爾多尼、莎士比亞、莫里哀、馬拉美等。他學習了法語和德語,並用這兩種語言開始創作詩歌。

法西斯的查禁

1925年,莫拉維亞離開了療養地遷居佈雷薩諾內,他開始寫作自己的第一部小說《冷漠的人們》(Gli Indifferenti),並與1929年自費出版。小說獲得了廣泛的注意。這一時期,莫拉維亞結識了Corrado Alvaro和Massimo Bontempelli,開始爲雜誌《900》撰寫文章。這本雜誌上也發表了他最早的短篇小說Lassitude de courtisane等。他也爲馬拉帕爾泰編輯的報紙La Stampa寫稿。1933年,他與Mario Pannunzio一起創辦了文學評論《個性》(Caratteri)和《今日》(Oggi)。

二戰迫近,法西斯查禁了莫拉維亞的小說《化妝舞會》(La mascherata,1941)、《錯誤的野心》(Le ambizioni sbagliate,1935)和《兩名少年》(Agostino,1941)。爲了避過法西斯的審查,莫拉維亞在這個時期寫作了不少超現實主義和寓言性的作品,1941年《化妝舞會》的第二版被禁之後,他不得不使用假名出版自己的作品。同年他與小說家艾爾莎·莫蘭黛結婚。兩人在卡普里生活了一段時間,《兩名少年》即是在那裏寫作的。

1943年休戰後,莫拉維亞夫婦到Ciociaria邊境的豐迪避亂,這段經歷後來爲《兩個女人》(La ciociara)提供了靈感。

戰後

1944年5月羅馬解放。莫拉維亞返回羅馬,繼續爲報紙寫作。戰後他的聲望日隆,小說《羅馬女人》(La Romana,1947)等均獲好評。1952年他獲得了斯特雷加獎(Premio Strega)。他的作品被翻譯成多國文字,並多次被改編成電影。1953年,莫拉維亞創辦了文學期刊Nuovi Argomenti,其編輯包括帕索里尼等人。50年代開始,莫拉維亞爲一些重要作品寫過序言,還爲《快報》(L'Espresso)寫作影評,並與1975年結集出版。

1960年莫拉維亞出版了他最著名的小說之一《煩悶》(La noia),獲得Viareggio獎(Premio Viareggio)並於1962年改編成電影。1998年的電影L'ennui也借鑑了這本小說。

1962年,莫拉維亞與艾爾莎分手,開始與年輕作家達契亞·瑪拉依妮同居。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戲劇上。1966年,他與瑪拉依妮、Enzo Siciliano等人一起創建了Il Porcospino,上演他本人及其他作者的戲劇。1967年,威尼斯電影節邀請莫拉維亞擔任評委會主席。同年,莫拉維亞訪問了中國、日本和韓國,1972年訪問了非洲,1982年他再度訪問日本時在廣島停留,並發表了關於原子彈的文章。他與數位著名科學家和政治家的訪談結集爲《核戰的冬天》(L'inverno nucleare)。

晚年

1984年,莫拉維亞作爲意大利共產黨的代表被選爲歐洲議會議員,1985年,他獲得“歐洲名人”(European Personality)的稱號。

1986年,莫拉維亞與比他小45歲的Carmen Llera結婚,他的短篇小說集《情色故事》(La cosa e altri racconti)即獻予她。

1990年9月,莫拉維亞在自己羅馬寓所的浴室突發心臟病去世。同年他的自傳《莫拉維亞的一生》(Vita di Moravia)出版。

題材和文風

莫拉維亞的大部分作品都以當今社會的僞善和道德匱乏爲主題。有的作品中剖析了中產階級的生活尤其是婚姻狀態,有的作品則以理性和現實的角度表現間離的狀態,政治主題也經常出現,1970年代開始的作品則表現出更多的試驗性質和心理導向,例如《煩悶》中異常現實和情色的筆觸。莫拉維亞的文風非常直率不加矯飾,往往只使用最基本的詞彙。後期他則開始使用大量的內心獨白。

中文譯本

在大陸,80年代就譯介過莫拉維亞的短篇小說。之後出版過《羅馬女人》和《羅馬故事》。2002年譯林出版社出版了莫拉維亞文集,包括《冷漠的人們》等五部作品。臺灣早年曾出版《來自羅馬的女人》及《化裝舞會》,2005年之後,麥田出版社將《情色故事》分爲《魔鬼不能拯救世界》、《偷看他人做愛者的漫遊》二卷出版,皇冠出版社則出版了《羅馬故事》及莫拉維亞在1927至1951年間的短篇作品,分爲《鬧劇》、《冒險》二卷出版。

作品所改編的電影

《兩個女人》(La ciociara),1960年,由意大利新現實主義導演維多里奧·狄西嘉導演,索菲亞·羅蘭主演。

《煩悶》(La noia),1963年由達米亞諾·達米亞尼導演,1964年以題名《空白畫布》(The Empty Canvas)在美國上映。

《輕蔑》(Il disprezzo),1963年,由法國新浪潮導演戈達爾導演。

《冷漠的人們》(Gli indifferenti),1964年,由Francesco Maselli導演。

《同流者》(Il conformista),1970年,由貝納多·貝託魯奇導演。

作品列表

"La cortigiana stanca" (1927)

冷漠的人們 (Gli indifferenti,1929)

錯誤的野心 (Le ambizioni sbagliate,1935)

La bella vita (1935)

L'imbroglio (1937,中篇集)

I sogni del pigro (1940)

假面舞會 (La mascherata,1941)

La cetonia (1943)

L'amante infelice (1943)

兩名少年 (Agostino, 1944)

L'epidemia (1944,短篇集)

羅馬女人 (La romana,1947)

La disubbidienza (Disobedience, 1947)

L'amore coniugale (1947,短篇集)

同流者 (Il conformista, 1947)

L'amore coniugale (1949)

羅馬故事 (Racconti romani, 1954,獲Marzotto獎)

Il disprezzo (A Ghost at Noon or Contempt, 1954)

兩個女人 (La ciociara, 1957)

Nuovi racconti romani (1959)

La noia (The Empty Canvas, 1960)

L'automa (The Fetish, 1962,短篇集)

L'uomo come fine (1963, essay)

L'attenzione (1965)

La vita è gioco (1969)

Il paradiso (1970)

Io e lui (Him and Me, 1971)

你屬於哪個部落? (A quale tribù appartieni,1972)

Un'altra vita (1973)

Al cinema (1975,散文集)

Boh (1976)

Una vita interiore (1978)

Impegno controvoglia (1980)

情色故事 (La cosa e altri racconti, 1983,短篇集)

L'uomo che guarda (1985)

L'inverno nucleare (1986,散文和訪談)

La villa del venerdì e altri racconti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