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鍾會伐蜀:揭開三國曆史上最黑暗的一段歷史

鍾會伐蜀:揭開三國曆史上最黑暗的一段歷史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既然說到鄧艾和鍾會,那就必須回溯一下伐蜀這個事情,事情理清楚了,其他的就明明白白了。鍾會伐蜀,是三國時期最黑的一段歷史;他涉及魏、蜀、乃至未來的晉三個國家的權利走向,蜀國滅的很莫名其妙,可謂猝死;鍾會反的很莫名其妙,死的更莫名其妙;而鄧艾似乎很無辜,姜維似乎很忠勇,到底如何,且聽我細細道來。公元 262 年,蜀將姜維再次北伐,被鄧艾擊破,不得已退至沓中屯田。同年底,鍾會督關中軍事,次年曹魏開始了伐蜀。鍾會迅速的奪下了漢中,於此同時,姜維率領的蜀軍精銳直接棄守漢中,改守劍閣。鄧艾率軍突襲陰平,迫降蜀漢,姜維跟着投降了鍾會。後鍾會謀殺鄧艾,和姜維謀反,被衛灌剿滅。事情的流程很簡單,這裏幾個細節值得注意。

第一個細節,鍾會爲什麼會支持伐蜀?並且會親自執行?

這裏首先的說說鍾會是什麼樣的人。鍾會是個名士;按照《三國志》和《世說新語》的說法,鍾會是個才華橫溢的人,他身上有很多奇聞趣事,如“汗不敢出”之類,可謂風姿卓越。而藉着他父親鍾繇的地位,他成名很早,結交甚廣。甚至竹林七賢的嵇康都希望和他搭上線,他以朝廷重臣的身份去見了嵇康兩次,可謂折節下士;可嵇康妄想一步登天,裝逼裝到鍾會不能忍;最終留下了“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這麼一段趣聞;又可以看出鍾會還是很驕傲的。

除了名士的身份,鍾會也是個很有才幹的人,學識淵博,是司馬師、司馬昭兄弟的謀主;掌“機密事”。這相當於什麼呢?說個不恰當的比喻,鍾會相當於袁紹早期謀主何顒;也相當於曹操身邊的荀彧、荀攸和郭嘉的結合體;不光給司馬兄弟推薦人才,還掌管情報工作,同時還是個稱職的參謀長。這樣的人,可謂名噪一時,絕世無雙,時人稱爲“子房”,也就是張良。和張良一樣,鍾會唯一沒幹過的,就是獨立領軍。結果在伐蜀的時候,他居然領軍了。這太不可思議的;要知道當伐蜀這件事諮詢到前敵司令官,長年對蜀漢作戰的鄧艾之時,鄧艾稱伐蜀條件不成熟,蜀國沒有內亂;也就是熟悉軍情的鄧艾不看好。可歷來算無遺策的鐘會,不僅贊同,還願意出來主持這項大家不看好的工作,一項他從來沒幹過的工作。這不符合他精明的性格,可見鍾會是有把握幹成這件事情的;這種把握背後一定隱藏着什麼,也就是我們需要探究的真相。

第二個細節,姜維在 262 年北伐之後,至沓中屯田,並沒有回到漢中。而直至蜀漢滅亡,姜維率領的軍隊都沒有和魏軍正面接觸。這又是爲何?

在蜀漢政權中,姜維非常的特殊;他原本屬於荊州系;卻又和荊州系的領導人如費禕各種不和。最後居然以降將的身份,統領了蜀漢的大部分軍權,對抗他原來的故國。歷史上,以降將達到他這個高度的人絕對不多。他是怎麼做到的呢?姜維的興起在於他牢牢的抓住了北伐的大旗。自從諸葛亮在流傳千古《出師表》中寫明北伐是先皇備的未盡之志之後,“北伐”就成了蜀漢政權中政治絕對正確的事情。但諸葛亮的繼任者,蔣琬、董允、費禕都並沒有怎麼用這個大旗,他們不過是牢牢的抓住軍權,卡住位置;自己不用也不給別人機會。他們這個策略非常的成功,作爲外來黨他們在諸葛亮死後還稱雄蜀漢朝堂近二十年。直到姜維崛起。

鍾會伐蜀:揭開三國曆史上最黑暗的一段歷史

姜維深知自己降將的身份,沒有根基無法立足於朝堂。如果想跟進一步只有立軍功,故而姜維是蜀漢鐵桿的鷹派。但荊州人牢不可破的聯盟不願意節外生枝,故而當費禕進入朝廷,將軍權交給姜維的時候,依然保持了對姜維的壓制。之後發生了一件三國史上的怪事,費禕被刺身亡,這是三國曆史上被刺身份最高的人。由此姜維像一匹脫繮的野馬,費禕死後兩個月,他就開始了北伐。然後就藉着這次沒有什麼成就的北伐獲得了“督內外軍事”的全國最高軍事權利。之後姜維似乎嚐到了甜頭,從 253 年到 258 年的 6 年間,他每年都要北伐一次,可謂窮兵黷武。而他北伐的功績敗多勝少,256 年那次幾乎將蜀漢軍力輸個精光,但翻過年來他依舊北伐,蜀漢政權還是得將大將軍的位置給他。北伐帶給姜維帶來了巨大的政治效;甚至應直到現在還存在,這不連《三國演義》都把他當做諸葛亮的繼任者,描寫成一個岳飛式的孤獨的鬥士。

蜀漢是個小國,北伐必須傾全國之力,也就是說誰掌握了北伐的話事權,誰就掌握了蜀漢全國的大多數資源調配的能力。也許在姜維看來,軍權在手,再有了北伐的話事權,蜀漢全國資源在手,那麼朝堂上有沒有人是無所謂的。他的這一策略行之有效,在這六年中他成了蜀漢的代表。可連年的北伐,終於讓蜀漢朝廷不能忍受了。姜維的北伐事業終止了 4 年,然後就有了 262 年的最後一次北伐;這次北伐之後,姜維沒有回到漢中,直接帶着人去了沓中。從地圖上可以看出,沓中距離漢中十萬八千里,作爲蜀漢全國最高軍事主官的姜維,在大戰後不會駐地,直接帶着軍隊跑到幾百公里外,這是不合常理的。而根據後來發生的時候可以看出,這個時候,作爲鷹派的姜維受到了朝廷內巨大的壓力,他的窮兵黷武已經傷害到了朝廷上所有人的利益;此時,他在朝堂上沒有話事權的弊病徹底顯現。姜維擔心,一旦軍隊回到駐地,他的職務可能被解除,他將面對嚴酷的政治鬥爭。所以他不會駐地,直接拉着隊伍走了。

但,這並不是長久之計。一個政權不可能允許他的大將軍長年的不按照中央命令帶着軍隊跑路。而姜維的軍隊也並不是他的私軍,駐軍在外久了也面臨着巨大的不確定。此時的姜維就像一個無路可逃的囚徒;而他的政敵:黃皓、諸葛瞻之流都在睜着眼睛看他的笑話,隨時準備讓他死無葬身之地。再後來,在姜維駐軍沓中一年之後,鍾會開始了他的滅蜀之戰;蜀漢,滅國。

我們把姜維的時間表和鍾會的時間表放在一起,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262 年,姜維北伐失敗移移師沓中;同年鍾會說服司馬昭開始準備伐蜀。蜀漢的北伐歷來都在秋收之後,差不多 8 月左右;而到年底鍾會“假節督關中軍事”,曹魏政權決定伐蜀爲止,一共才三個多月;這中間還得算上姜維和鄧艾打的那一仗。就這麼短短的時間,鍾會得到了“極爲重要且可靠“的軍事情報,由此產生了對伐蜀的絕對信心,願意去做伐蜀的統帥;而在曹魏前線統帥鄧艾,此時對於蜀漢的事情還全不知情。鍾會這種驚天的信息從何而來?我以爲是姜維給他的。262 年的北伐失敗,讓姜維再次北伐變得不可能;不願意交出軍權的他,只有通過一場戰爭才能穩定他的位置。那麼既然不能打過去,讓對方打過來行不行呢?一旦曹魏伐蜀,蜀中無大將的格局讓姜維很有可能重新確立軍隊的領導權力。而一旦他贏了,這種巨大的威望有可能能讓他和費禕一樣憑着軍功進入中央。所以姜維很可能和曹魏的情報頭子鍾會有了接觸,表示願意投降或者其他的一個什麼允諾,這個時候的允諾可能是假的,主要目的是引曹魏來攻。而鍾會,作爲情報頭子,他的信息渠道和信息處理能力遠比姜維想象的強大,他從姜維的允諾中,看出了蜀漢前線將軍和中央的巨大裂痕;這個裂痕明顯屬於”蜀漢政局的動盪“,這是鄧艾之流不知道的。鍾會中這裏面看出了勝機,這個巨大情報和他的關係網,能夠將伐蜀之戰變成紙上的謀劃之戰;這恰恰是他擅長的。

雙方都期望的伐蜀之戰開始了。但讓姜維失算了,他在鍾會”督關中軍事“之後,就給了蜀漢朝廷一份奏摺,告知了曹魏將要南征的情況;蜀漢中央不予理睬。這份奏摺後來成爲蜀漢滅亡的最大遺憾;劉禪昏庸的最大罪證。其實不然,姜維的這封奏摺明顯是要軍權的奏摺,而已經在換姜維這件事情上達到默契的蜀漢中央,不可能立刻翻臉不認。而且其實他們也是有應對的,在姜維將大軍帶走,漢中兵力奇缺的情況下,他們決定堅守要塞,等着曹魏糧儘自退。然後藉着這個局面,逼姜維回軍,達到解除他軍權的目的。然後,劉禪、諸葛瞻、黃皓失算了。曹魏伐蜀之戰開始在 263 年八月,司馬昭上表表彰鄧艾滅蜀之功在十二月,也就是一共 4 個月的時間,滅蜀之戰連戰後的功勞分配都完事了。中間姜維還和鍾會在劍閣”相持甚久“,十月鄧艾突襲成都。也就是鍾會八月開始伐蜀,到十月,一個兩個月他就完成了平定漢中、殺諸葛緒、和姜維在劍閣相持甚久這麼多動作;可謂神速。後人都在說鄧艾奇襲陰平時驚天之戰;可比起鍾會,那根本不是一個檔次的。鍾會伐蜀走的是駱故、斜谷;光走這兩條路都要走大半個月(如下圖),在漢中得到了蜀漢的糧草,再到劍閣還得大半個月。也就是蜀漢在漢中基本上沒有抵抗。但凡藉着天險的蜀軍有一處抵抗,那鍾會就只能像諸葛哪樣徐徐退軍了事。蜀道對於出擊的諸葛亮是天塹,對於進攻的鐘會自然也是。可是沒有,完全沒有抵抗,蜀軍就這麼輕輕鬆鬆的將各處險要交給了鍾會,前後不過半個月,鍾會完成了對漢中佔領。此時,鍾會已經完成了不世之功了,比司馬懿平遼東的功勞還要大。

鍾會傳奇,姜維也不例外。作爲前敵指揮,他就在沓中等着鄧艾和諸葛緒來攻,全不顧漢中可能面臨的危險。然後他並沒有和鄧艾、諸葛緒死戰,雙方几乎沒有大的接觸,他就在敵後穿插,帶着全軍五萬人奔走千里,到達劍閣。期間還極險的突過陰平橋,僅提前諸葛緒一日。這種帶着幾萬人在敵後千里奔襲,除了長征,這算獨一份了;姜維要早有這能耐,長安早就插上了蜀漢大旗了。事反常必有內幕,我以爲此時鐘會和姜維應該達成了一項真正的協議。姜維將漢中、或者漢中的情報賣給鍾會,以換取全師回到劍閣的機會或情報。這個時候鍾會伐蜀的目的達到(立不世之功);姜維的目的也達到了(將蜀漢逼至絕境,逼中央妥協)。這一次他們幹成了。

鍾會伐蜀:揭開三國曆史上最黑暗的一段歷史 第2張

第三個細節,鍾會爲什麼會謀反?

本文前面已經討論和鍾會的身份,他們家在曹魏政權可謂根基深厚,還是司馬氏的親信。滅蜀之戰還有不世之功,回去少不得加官進爵,步入權利的頂峯。然後鍾會謀反了,他帶着曹魏的軍隊謀反,帶着那些家庭在千里之外的士兵謀反?這可能麼?明顯不可能,故而鍾會不會是謀反。”假傳太后,誅殺司馬昭“,這是鍾會起兵的口號。我以爲這裏的假,不一定是假,很可能就是歷史的真相。說起這位太后,才真是人傑,不僅在三國曆史上,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上都算是數的上的人物。太后姓郭,是明帝曹睿的第二任皇后。郭太后出身很低,據說是曹軍平定諸羌的俘虜,出生於青海西平;故而郭皇后很可能是個少數民族。作爲俘虜的郭皇后,因爲生的漂亮,被曹睿看中;並在比《甄嬛傳》還要刺激、還要激烈的後宮爭鬥中成爲皇后。239 年,明帝曹睿病史,郭皇后成了郭太后,垂簾聽政;從這年起到 264 年郭太后病亡,在長達 25 年的歷史中,她滅了曹氏中堅曹爽,換了三位皇帝曹芳、曹髦和曹奐。她和司馬氏組成的政治聯盟長期把持朝政,宛如漢末常見的太后和外戚組合。

但到了 260 年,似乎又有了變化。260 年,曹髦這個奇葩皇帝,帶着衛士衝擊司馬昭的車架,結果被司馬昭殺了。要知道曹髦是郭太后力主扶上位的皇帝,居然就這麼死了?司馬昭殺了皇帝居然什麼事沒有,在郭太后的壓力下,也不過就甩出個小角色成濟出來了事。這個事件可以看做是司馬昭的試探,通過這個事情,司馬昭發現已經一統朝廷了;郭太后自然也發現了,想來這個對爭權奪利已經侵入骨髓的女人是不甘心的。所以她有理支持鍾會誅殺司馬昭。而鍾會,恰恰是作爲司馬氏和郭太后之間的橋樑般的存在。鍾家是潁川大族,鍾會的父親鍾繇長年治理關中,故而鍾氏是曹魏政權中潁川系和關中系的結合體。出身西北的郭太后,很容易的就和代表關中利益的鐘氏搭上了關係;可能郭太后還覺得不夠,於是乾脆和潁川出身的郭嘉郭奉孝也搭上關係,各種暗示自己是潁川郭氏子弟。我們有理由相信,雖然郭太后和司馬氏是兒女親家,但郭太后和鍾氏的關係,應該和司馬氏同樣密切。這種關係下面,鍾氏反司馬氏,要是沒有郭太后支持,誰信啊。

故而我以爲真相是,鍾會在決定統帥出戰的時候,就有着相當的政治考慮。如果他還是單純的司馬氏的謀主的話,蜀漢內亂這樣的情況下,應該立主司馬昭親征,爲司馬昭獲得不世威望,順利登基。可惜他沒有,鍾會後來的表現證明,他向自己把伐蜀的功勞拿了。所以他才反常的一開始就把軍中重將許儀斬殺,這是震懾三軍,準備收軍權了。拿下漢中後,這個時候伐蜀大勝,順利拿下漢中,應該是會師發獎勵的時候,排排坐吃果果;可鍾會不,他藉機殺了諸葛緒,在曹魏三路伐蜀的的計劃中,諸葛緒獨領一路,這可是軍區司令員級別的高層了。這些反常的事情表明,鍾會伐蜀是帶着任務來的。立功是一方面,拿到軍權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所以他出徵不順利殺許儀,戰事大勝殺諸葛緒。如果他還是忠於司馬氏,斷斷幹不出這樣的事情;曹魏的西軍那可是司馬家的基本盤。可鍾會的做法被司馬昭看在眼裏,司馬昭搶先成爲晉王,這是完全不給鍾會會戰朝堂的機會了;緊跟着鄧艾奇襲成功,生生將伐蜀之功分了一般走;鍾會的境地就比較糟糕了;他已經完全失去了在朝堂上和司馬昭爭奪的籌碼,只有起兵清君側一途了。可惜起兵這種事,他不擅長,玩脫了。

鄧艾在伐蜀這個事情上立下驚天大功,然後被殺;這件事情太奇怪了。從鄧艾立功開始就奇怪,要知道伐蜀的時候鄧艾已經 66 歲了,在當時來說絕對是老將;而且他已經是曹魏政權中少有的高級將領,在鍾會之前他是西部防線的負責人,是方面軍司令官了。可就這樣的人,這樣的地位,這樣的年紀,帶着幾萬人幹出了不要命的事,千里奔襲。反常吧,反常就肯定有內幕。

我以爲鄧艾是被逼無奈,才孤注一擲的。鄧艾出身不高,是司馬懿將其提拔起來的,鄧艾也很忠於司馬氏,可謂是司馬氏的鐵桿。司馬氏也很放心的將西部軍權交給他,他也做的很好。然後鍾會來了,”督關中軍事“,鍾會轉手將前任防區負責人鄧艾發配到沓中去和姜維糾纏,和他一起的還是防區重要任務諸葛緒。這其實是一中政治手腕,分了鄧艾一半的軍權(諸葛緒是鄧艾老部下)。鄧艾無奈的去了沓中,看着鍾會輕鬆拿下漢中,立下大功;此時鄧艾心裏還是聽苦澀,”老子辛苦練兵,結果你個太子黨卻來摘桃子“,他大體應該有這種想法吧。可這還沒完呢,立下大功的鐘會不光要功勞,還要軍權。鍾會調諸葛緒合兵,鄧艾不同意,建議諸葛緒等自己一同南下;可諸葛緒此時可能覺得這就是簡單的軍權鬥爭,鍾會要贏了,不同意和鄧艾一路;結果諸葛緒葬送了自己。作爲武將的他根本不明白,是不是軍權,這場爭鬥後面是曹魏政權的統治權。鍾會誅殺諸葛緒,基本上掌控了西軍軍權,除了鄧艾部。此時的鄧艾一定陷入到了極大的恐懼中,一如姜維之前那樣。鍾會一定也給了他合兵的命令,但諸葛緒的案例在前,他豈敢就這麼送上去。而他作爲司馬家的心腹,對於這背後的爭鬥想來也是有所瞭解;可他沒辦法。於是鄧艾決定捨命一搏;他成功了。可他還是得死。他的冒險擾亂了姜維和鍾會的如意小算盤;鄧艾以爲立下的大功可保平安,他錯了。他的大功給鍾會集團的計劃增加了巨大難度,這導致了鍾會的失敗,可鍾會誅殺鄧艾的能力卻始終存在。於是,他死了;但是他的主子贏了。

公元 262 年,在孤注一擲北伐失敗後,內憂外困的姜維決定和蜀漢政權決裂,他將蜀漢主力移至沓中,威逼蜀主劉禪滅黃皓,但未遂;轉而姜維聯繫了鍾會雙方達成了一項意圖顛覆魏蜀兩國政權的驚天謀劃。姜維意圖藉助外敵養寇自重,但沒有成功,蜀漢中央拒絕妥協。姜維只得將漢中賣給鍾會,自己守劍閣然後逼劉禪清君側。而鍾會則是郭太后用來制衡司馬氏的人選,意圖通過伐蜀之戰獲得軍功、威望以及取得精銳部隊的控制權;故而鍾會前後殺了許儀、諸葛緒、鄧艾。本來一切順利,鍾會迅速拿下了漢中,並且基本掌握了除了鄧艾部以外的軍權。姜維則重新獲得了軍隊的最高指揮權,重新回到了蜀漢的鬥爭舞臺。本來謀劃到此就結束了,兩位謀劃者各得所需,接着就各自回去整理朝政了。可被逼上絕路的棋子 -- 鄧艾不甘心就這麼步諸葛緒後塵,被鍾會污死。鄧艾展開了曠世絕倫的軍事冒險,結果他成功了。他遇上了不通軍事的諸葛瞻、以及奇葩的劉禪;頓時立下不世之功。

這個意外超出了姜維的控制,姜維因此身敗名裂;只能投降鍾會。鍾會白撿了一份曠世奇功,但也徹底站在了司馬氏的對立面。立下大功的鄧艾以爲自己安全了,可他不知道自己的大功恰恰是鍾會必殺他的理由。已經和司馬氏決裂的鐘會,希望作爲唯一勝利者回師的他,斷斷不能將伐蜀的大功分一半給鄧艾這個司馬氏的鐵桿。於是鄧艾死了。衛灌這個小人物,一直站在鍾會的這一邊;在關鍵時刻給了鍾會致命一擊。至此謎底揭開,衛灌纔是司馬氏的殺招;鄧艾之流不過是司馬氏的棄子罷了。鍾會輸了,也許進場的時候他還以爲這是個內幕交易,穩賺不賠;可離場的時候去發現是一場驚天豪賭;他輸得乾乾淨淨。由此司馬氏在曹魏再無敵手,心力憔悴的那個女強人郭皇后不久後鬱鬱而終,這曹魏改成了司馬晉。姜維,這個絕世的將軍,註定是個撇腳的野心家,拙劣的政客;他也許沒有謀反的動機和決心,只不過想當一個權臣罷了;可他幼稚的行爲最終將劉備、諸葛亮們在英雄時代開創的偉績輸得乾乾淨淨。而蜀主劉禪,也許他已經厭倦了被人當做傀儡,厭倦了臣子們爲了權力,拿着“先皇遺命”來逼他妥協,他將他父親留給她的,諸葛丞相竭力維護的遺產輕易的丟給對手,乾脆利落的降了。徒留下我們這些後人唏噓不已。至此,三國,這個英雄的紀元徹底結束了,屬於世家們的密室時代徹底展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