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河北大運河遭瘋狂尋寶 專家:挖出寶貝應上交

河北大運河遭瘋狂尋寶 專家:挖出寶貝應上交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本報訊 連日來,衡水故城縣與山東武城縣交界處的京杭大運河河道內,許多“尋寶人”紛紛聚集於此,挖坑尋寶,有些甚至還帶來了專業設備。一時間,大運河河道內如趕集般熱鬧非凡。而這一現象,到目前已經持續了10余天。

23日下午,記者從故城縣城的二道街行至南頭,來到京杭大運河的河道附近。站在河堤上可以看到,在乾涸河道里,有數百個大大小小的坑和忙着挖寶的人們。他們有的幾個人合挖一個大坑,也有的單獨行動,挖的坑當中,有的深度達三四米,已經見水。有人甚至專門用金屬探測儀進行檢測,探測儀發出的“嘟嘟”聲不絕於耳。在大坑周圍,堆放着一些破碎的瓷碗瓷罐,都是尋寶人挖出來的寶貝,在河道里,瓷器、陶器碎片隨處可見。

河北大運河遭瘋狂尋寶 專家:挖出寶貝應上交

據這裏的尋寶人介紹,挖2.5米深一般是宋朝物件,挖3米是隋朝的物件。前幾天,這裏曾有人挖出了銅鼎,因此這些日子不斷有人來尋寶,他們當中多數是附近村子裏的人。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起了巨大作用。一位年長的村民告訴記者,在明朝,鄭氏在京杭大運河上設一渡口,稱爲鄭家渡口,便是後來的鄭口鎮,經常來往運輸貨物的船隻,河道中的物件都是當時沉船遺留下來的。

記者從文物部門瞭解到,根據《物權法》、《文物保護法》等相關法規,地下埋藏的文物屬於國家所有,如果有“寶貝”,挖出來也應主動上交,不能據爲己有。不僅如此,這種行爲本身已經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等法律法規,人們在河道內挖寶,會對防汛和河水走勢產生影響,而在京杭大橋下挖坑的行爲會觸及橋墩,給大橋帶來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