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西漢時期大臣:鄭當時是個怎樣的人?

西漢時期大臣:鄭當時是個怎樣的人?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武帝時期,鄭當時和汲黯是一樣的,也是一位崇尚黃老思想和遊俠的大臣,也死在當官的任上。但是同汲黯沒人緣、不受皇帝喜歡的境遇相比,鄭當時交友非常廣闊,遍地都是他的朋友,當官非常圓滑又清廉,不愧當時之名。感興趣的讀者和本站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鄭當時字莊,陳地人。鄭當時很可能是於楚漢戰爭結束之後,因爲他的名和字很有意思。他的父親鄭君是項羽的將領,在被劉邦要求直呼項羽的名字時堅決拒絕,所以被劉邦驅逐後就消失在歷史塵埃之中了。因此,這個名字也成了鄭君表達自己信念的寄託——盡忠於項羽正當時,爲人要莊重。但是,鄭當時後來的行爲很明顯拿父親當了反面教材,爲人友善,做官就很注重風向。

西漢時期大臣:鄭當時是個怎樣的人?

鄭當時雖然喜好黃老思想,但是起家的根本還是靠堅持不懈的結交朋友,最初靠幫助名將張羽解決麻煩而名聲大噪。此後,他到了長安擔任太子舍人(即東宮宿衛),自感官位不高、名望不重,便夜以繼日地遍訪賓客,唯恐落下一個,而且所交往的賓客都是自己父親輩的人物,到漢武帝時終於當上右內史,位列九卿之一。

此後,鄭當時將他這種結交朋友的特點發揮到極致,大有“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味道。他當太史期間直接告訴家人,不管來人地位如何都要迎進門,自己則以“客上主下”之禮盡心招待;自己很廉潔,但還是將自己的俸祿和賞賜都拿來向長者獻禮;最關鍵的一點是,對下屬從來和顏悅色,生怕嚇着人家,對人才或者聽到高見一刻也不停留推薦給漢武帝。因此,鄭當時在任上最大的功績就是尋找、發現人才。在這種無私地結交朋友的情況下,鄭當時也被很多人親切地稱呼爲鄭莊,所以漢武帝都知道他的評語“鄭莊行,千里不齎糧”,走到哪都有人招待。不過,他最後一次被貶官也因爲選的朋友不靠譜,結果被人告發了,只能拿錢贖罪。

相比於剛直的汲黯,鄭當時就非常的圓滑了。第一次被貶官就是因爲在竇嬰和田蚡之間的爭鬥之間中途改變立場。當時,漢武帝讓大臣們公開討論下竇、田兩人誰對誰錯,鄭當時一開始支持竇嬰,但是很快就改變立場了,內心支持竇嬰的漢武帝被氣得大罵鄭當時“侷促得向車轅下的馬駒”,完全沒有平時指點江山的氣概,事後直接免了他的內史。此後,他在朝堂上完全跟着漢武帝意見走,不敢明確地提出自己的主張。最後,鄭當時死於汝南太守的任上。

鄭當時雖然當官比較油滑,連汲黯骨氣的一半都沒有,但是作用不比汲黯小。汲黯誰都敢懟,就沒人敢親近了,自然也不能去發現人才,只能自己去奮鬥了,而鄭當時時時刻刻地搜尋人才,又迫不及待地將人推送給漢武帝,使得很多人才能夠被發現,不至於被埋沒,是很多人的伯樂(被推薦的人沒有留下名字)。光此一點就是別人很難做到的,鄭當時是一直在做好人好事,直接造福了許多人,對漢朝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於公於私都值得別人去學習。有句話說,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儘管他後來被貶時也發生賓客遠離的情形,讓人不得不感慨人都是勢利的動物,但是親屬也因他成爲政府高官就有7人之多,可謂是善有善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