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雍正皇帝15位兄弟的生死之謎:雍正弒兄殺弟了嗎

雍正皇帝15位兄弟的生死之謎:雍正弒兄殺弟了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雍正在《大義覺迷錄》一書中,就“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淫色”、“好諛”、“任佞”等十項大罪,進行自辯,頒行天下。然而,事與願違,欲蓋彌彰,弄巧成拙,愈描愈黑,留下生動而曲折的歷史故事。

那麼事實究竟如何?雍正的上述罪名能否成立?讓我們一一分析:雍正是否毒死皇父?一種說法是:康熙帝是喝了胤送的人蔘湯被毒死的。這話從倫理、法理、情理講,既悖於情,也不合理。從當時的具體環境、周圍條件分析,既違背史實,也絕無可能。

雍正是否逼死生母?《大義覺迷錄》說:“逆書加朕以逼母之名。”看來當時雍正“逼母”說流傳很廣。雍正生母烏雅氏,生有三個兒子:胤禛、允祚(5歲死)、允禎。傳說:雍正繼位後,將允禎調回北京關押起來,他母親想見允禎,雍正不準。太后一氣之下,撞死在鐵柱子上。烏雅氏眼看親生兒子允禎被囚禁,作爲皇太后能不生氣嗎?時人將雍正母親的死同雍正囚禁胞弟聯繫起來是很自然的事情。

雍正是否弒兄殺弟?雍正繼承皇位之日,就面臨着兄弟們的不滿和挑戰。康熙崩逝的噩耗傳出,京城九門關閉6天,諸王非得令旨不得進入大內。箭在弦上,形勢緊張。當時年滿20歲的皇子共有15人:即雍正的大哥胤禔、二哥胤礽、三哥胤祉、五弟胤祺、七弟胤佑、八弟胤禩、九弟胤禟、十弟胤、十二弟胤祹、十三弟胤祥、十四弟胤禎、十五弟胤、十六弟胤祿和十七弟胤禮。

雍正皇帝15位兄弟的生死之謎:雍正弒兄殺弟了嗎

1、大阿哥胤禔,在太子廢立中得罪皇父,被奪封爵,幽於府第。

愛新覺羅·胤禔(1672-1734年),康熙帝子,母爲惠妃納喇氏,排行第五,因康熙前四子皆夭殤,故爲皇長子。曾從徵厄魯特蒙古噶爾丹。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爲直郡王。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因魘咒太子胤礽,謀奪儲位,被削爵囚禁。康熙派貝勒延壽等輪番監守,並嚴諭:疏忽者,當族誅。胤禔已成爲一隻不見天日的死老虎。生於康熙十一年二月十四日,卒於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享年六十三歲。

雖然胤禔是皇長子,但他的生母惠妃那拉氏只是一位庶妃,遠不及皇二子胤礽的生母皇后的身份高貴,胤礽因是嫡出而被立爲皇太子。胤禔表面上遵從父命,內心裏對太子的地位是十分覬覦。

胤禔在諸皇子中是比較聰明能幹的,據傳教士白晉說:“皇上特別寵愛這個皇子,這個皇子確實很可愛。他是個美男子,才華橫溢,並具有其他種種美德。”由於他在皇子中年齡居長,替乃父作事最多。三次隨康熙帝出征、巡視,都有所作爲。第一次是康熙二十九年,年僅十八歲的胤禔奉命隨伯父撫遠大將軍福全出徵,任副將軍,參與指揮戰事;第二次是康熙三十五年隨康熙帝親征噶爾丹,他與內大臣索額圖領御營前鋒營,參贊軍機,這年三月,26歲,被封爲直郡王;第三次是康熙三十九年隨同父皇巡視永定河河堤,任總管,還銜命祭華山。三次都取得了康熙帝的信任。

胤禔一心想奪嫡繼大統,他密切注視着康熙帝對皇太子胤礽的態度。從康熙二十九年開始,直至康熙四十七年月,這近二十年來皇帝和太子之間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以及隨之引起的關係變化,胤禔看在眼裏,記在心上,認爲對他謀取皇儲之位創造了有利的條件與時機。

奪嫡有利條件是:一則居長,二則原大學士明珠是其叔祖,三則得到皇父的寵愛。爲了爭奪儲位,他可謂煞費苦心——

1)爭取立長:他錯誤地估計形勢,認爲康熙帝立嫡不成,勢必立長。但康熙帝對他的野心已有所察覺。康煕四十七年九月初四日,宣佈拘執胤礽同時,即明確宣諭:“朕前命直郡王胤禔善護朕躬,並無欲立胤禔爲皇太子之意。胤禔秉性躁急、愚頑,豈可立爲皇太子?”

2)請殺胤礽:胤禔利令智昏,竟奏請殺掉胤礽,說:“今欲誅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康熙帝聽了,非常驚異,意識到胤禔與胤禩結黨謀儲位,竟欲殺害胤礽,若是得逞,後果嚴重。康熙帝一再批評胤禔,指出其殺弟之念:不諳君臣大義,不念父子至情,天理國法,皆所不容。

3)推薦胤禩:胤禔見自己奪儲無望,便想推薦與己關係密切的八弟胤禩(胤禩少時爲長兄胤禔生母惠妃所撫養)。認爲一旦保對人選,自己便會飛黃騰達。

4)製造輿論:胤禔利用張明德相面事,爲胤禩製造輿論,說:“相面人張明德曾相胤禩,後必大貴。”康熙帝派人追查張明德相面之事,查出不僅有相面之事,而且有謀殺皇太子的企圖

5)鎮魘胤礽:皇三子胤祉向康熙揭發:皇長子與一個會巫術的人(蒙古喇嘛巴漢格隆)有來往。經查,發現胤禔用巫術鎮魘胤礽,陰謀暗害親兄弟,並有物證。其母惠妃絕望,向康熙帝奏稱胤禔不孝,請置正法。康熙帝不忍殺親生兒子,令革其王爵,終身幽禁。

雍正皇帝15位兄弟的生死之謎:雍正弒兄殺弟了嗎 第2張

2、二阿哥即廢太子胤礽,兩度被廢,被禁錮在鹹安宮。雍正仍不放心,一方面封其爲理郡王,另一方面又命在山西祁縣鄭家莊蓋房駐兵,將胤礽移居幽禁。雍正二年(1724年),胤礽死去。

愛新覺羅·胤礽(yìn réng)(1674年6月6日-1725年1月27日),清康熙時期皇太子。乳名保成,清聖祖玄燁第七子,母爲仁孝皇后赫舍里氏。除康熙早殤諸皇子外序齒爲皇次子。因其胞兄、嫡長子承祜幼殤,故在胤礽剛滿週歲時即被確立爲皇太子。

胤礽是康熙帝成年諸皇子中唯一的嫡出子,康熙帝首開清代“嫡長子皇位繼承製”,選擇胤礽作爲他的繼承者,並悉心培養,加之太子生而喪母,故倍受皇父寵愛。

幼時的胤礽是跟隨皇父康熙帝一同生活的,康熙亦爲太子的啓蒙老師。康熙是位學識淵博之人,對自己未來的接班人寄予厚望,爲此他親自釐定了全面、周密的方針與步驟,較之其他皇子康熙尤其關心太子的成長,對其教育傾注了大量心血,他曾當衆講明自己一天中有兩件要事,一是問太皇太后安,另一件即是過問皇太子的學業情況。胤礽六歲以前,由皇父“親教之讀書”。太子六歲就傅,皇帝爲他選擇了名儒張英、李光地、熊賜履爲師;稍長,又特召著名理學家湯斌爲詹事府詹事。胤礽的讀書處最先爲皇城毓慶宮內;之後,康熙親定皇太子讀書處爲暢春園無逸齋(其輔導老師有湯斌、徐潮、高裔、熊賜瓚、耿介、達哈塔、尹泰等):康熙對太子教育甚嚴,無論寒暑從無間斷,太子亦勤學好問,從無懈怠。由於太子天資聰穎,對所讀書籍讀過數遍即能背誦不漏,但他仍按皇父要求每篇必背足120遍方罷——他讀書“聲韻清遠,句讀鏗鏘,反覆抑揚,諷詠不輟”,因此學業進步很快。康熙曾言“皇太子從來惟知讀書,嬉戲之事一切不曉”,因此太子能熟練運用滿、漢、蒙三種文字,嫺馭武功,“騎射、言詞、文學,無不及人之處。”

  身爲一國儲君,胤礽有較高的政治才能。康熙三十五年、三十六年,康熙帝親征準噶爾部噶爾丹之際,先後有十多個月的時間不在京城,他命22歲的胤礽坐鎮京師處理朝政。

胤礽是爲清代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明立皇太子,他自幼即聰慧好學,開講經筵;主持祭祀。緊序有秩;作爲康熙殷切期望的繼承人,他不負衆望,精通文韜武略,具有不俗的治國才能,這點即使是後來康熙帝對他失望透頂之時仍予以承認。數次監國聽政,多少減輕了康熙的負擔,對清朝極盛時期的來臨,胤礽功不可沒;但長期的養尊處優及錯綜複雜的政治鬥爭最終使其人格分裂,賢德不再;而對高度集權的最高統治者來說,皇太子擁有的過多特權對其構成嚴重威脅。君儲、父子之間的悲劇不可避免。

兩度被廢

康熙三十七年三月,康熙第一次冊封諸成年皇子,包括胤禔爲多羅直郡王,胤祉爲多羅誠郡王,胤禛、胤祺、胤祐、胤禩,俱爲多羅貝勒。受封諸子參與國家政務,並分撥佐領,各有屬下之人。分封皇子,相對削弱了太子的力量,對皇太子是一次考驗。同時,諸年長皇子有權有勢以後,加劇了與皇太子的矛盾,諸皇子及其黨羽的共同打擊目標是皇太子及皇太子黨。於是,在皇帝與儲君、諸皇子與皇太子之間的矛盾錯綜複雜,日益加劇。

康熙立胤礽爲皇太子後,朝中就出現了擁護皇太子與反皇太子的兩大政治勢力。太子黨首腦人物索額圖,是康熙幼年首席輔政大臣索尼之子、仁孝皇后叔父、皇太子叔姥爺、大學士、領侍衛內大臣,曾經是康熙帝最信任的大臣之一。。

康熙四十七年五月,康熙帝巡幸塞外,命太子、長子、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子隨駕。在巡幸期間,發生了幾件事,促使康熙帝與皇太子矛盾激化:

1)胤禔等皇子向康熙報告了太子的許多不良表現。比如說他暴戾不仁,恣行捶撻諸王、貝勒、大臣,以至兵丁“鮮不遭其荼毒”,還有截留蒙古貢品,放縱奶媽的丈夫、內務府總管大臣凌普敲詐勒索屬下等。種種不仁的表現,都令康熙非常不滿。

雍正皇帝15位兄弟的生死之謎:雍正弒兄殺弟了嗎 第3張

影視劇形象

2)康熙巡幸途中,剛滿7歲的皇十八子胤祄患了急性病,康熙十分焦慮,太子卻無動於衷。

3)返京途中,康熙發現太子夜晚靠近他的帳篷,從縫隙向裏面窺視,便立即懷疑太子可能要“弒逆”。這件事也刺激他下決心立即廢掉皇太子。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初四日,康熙在巡視塞外返回途中布爾哈蘇臺行宮,召諸王、大臣、侍衛、文武官員等齊集行宮前,命皇太子胤礽跪下,痛哭流涕,數落胤礽的罪狀。之後,老皇帝因爲太過痛苦以至於撲到在地,完全沒有了昔日的帝王威儀。

同日,康熙爲了打擊太子集團的勢力,下令將索額圖的兩個兒子格爾芬、阿爾吉善及蘇爾特、哈什太、薩爾邦阿等人“立行正法”。不久胤祄病死,對康熙來說真是禍不單行,感情上受到沉重的打擊。康熙爲了政治上的需要,不得不廢斥皇太子。但廢斥之後,又很難過,憤恨、失望、惋惜、憐愛,複雜的心情,交織在一起,一連六日“未嘗安寢”,對諸臣談起此事,“涕泣不已”。

九月十六日,康熙回到北京。命在皇帝養馬的上駟院旁設氈帷,給胤礽居住。又命四子與長子共同看守。當天,康熙召集諸臣於午門內,宣諭拘執皇太子胤礽之事。康熙親撰告祭文,於十八日告祭天地、太廟、社稷。將廢皇太子幽禁鹹安宮,二十四日,頒詔天下。

皇太子從康煕十四年初立,至康煕四十七年初廢,長達33年之久。這時康熙帝55歲,皇太子35歲。爲了培養太子,康熙帝可謂費盡苦心。廢太子一事使康熙帝悲憤疊加,格外痛心,心力交瘁。此時,康熙已經進入老年,而接班人卻變得渺茫。他哀求皇子們說:在同一時間裏發生皇十八子死和廢太子兩件事,心傷不已,你們仰體朕心不要再生事了。然而康熙帝的兒子太多,他在位時間又長,夜長夢多,皇子們早已形成了幾個利益攸關的政治集團。他們之間的爭鬥,不是爭奪房子、銀子、珠寶和土地,而是皇位。巨大的誘惑,使這種爭奪由表及裏,由隱到顯,由緩到急,由溫到烈,勢不能止。康熙帝廢掉皇太子的舉動不僅沒有制止這種爭奪,反而讓一些皇子彷彿看到了希望,因而儲位之爭更爲激烈。

康熙四十八年正月二十二日,因復立皇太子胤礽,康熙遣官告祭天地、宗廟、社稷。而自被廢黜後,胤礽一反常態,行爲瘋癲,便被康熙懷疑他是被鬼附身;康熙也痛惜不已,無日不流涕,寢食不寧。皇太子雖復立,但原有的君儲矛盾並未解決,所以很快就又發生了嚴懲皇太子黨的事件。這次抓的是步軍統領託合齊。

皇帝與儲君之間的矛盾,終於又發展到不可調和的地步。康熙決定再廢皇太子。

3、三阿哥胤祉

胤祉,本不太熱心皇儲,一門心思編書,但也受到牽連。雍正即位後,以“允祉與太子素親睦”爲由,命“允祉守護景陵”,發配到遵化爲康熙守陵。允祉心裏不高興,免不了私下發些牢騷。雍正知道後,乾脆將允祉奪爵,幽禁於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年),允祉死。

胤祉[zhǐ](1677-1732),康熙第三子。幼時撫養於內大臣綽爾濟家中。胤祉年齡比大阿哥胤褆小五歲,比太子胤礽小三歲,比四阿哥胤禛大一歲。康熙三十七年三月,封誠郡王。翌年九月,以在敏妃喪百日中剃頭,降貝勒。胤祉從小無論是文學還是書法,或是騎射,在衆多的皇子裏面,表現都是極突出的,備受康熙喜愛。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胤祉陪同康熙出塞圍獵時,胤祉曾經和一向善於騎射的康熙比試過,兩人不分上下。胤祉是一位學識淵博的學者,史學家閻崇年說“皇三子胤祉是很傑出的一位科學家”。

康熙四十七年十月,胤祉奏報康熙,皇長子利用蒙古喇嘛巴漢格隆用巫術詛咒廢太子胤礽,康熙怒不可遏,在嚴懲了皇長子之後,因胤祉平日與太子胤礽關係“素親睦”而博得了康熙帝好感。翌年,在復立胤礽爲皇太子的同時,晉封胤祉爲和碩誠親王。

雍正皇帝15位兄弟的生死之謎:雍正弒兄殺弟了嗎 第4張

雍正即位後,以“胤祉與太子素親睦”爲由,命“胤祉守護景陵”,發配到遵化的馬蘭峪爲康熙守陵。胤祉心裏不高興,私下發些牢騷,又對怡親王胤祥之死少哀悼之情。雍正知道後,將胤祉奪爵,幽禁於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閏五月十九日(1732年7月10日),胤祉病逝於景山禁所。

4、五弟胤祺

允祺,康熙親征噶爾丹時,曾領正黃旗大營,後被封爲恆親王。允祺沒有結黨,也沒有爭儲。雍正即位後,藉故削其子的封爵。雍正十年(1732年),允祺死。

康熙十八年—雍正十年(1679—1732)清聖祖康熙帝第五子,雍正帝異母弟,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己未十二月初四日申時生,宜嬪郭絡羅氏(即宜妃)。

胤祺幼時養於太后博爾濟吉特氏宮內。9歲尚未讀過漢文。胤祺心氣平和性情善良,給人以“心性甚善,爲人淳厚”的印象。

康熙三十五年,率領正黃旗大營隨康熙出征葛爾丹;康熙三十六年閏三月十五日,胤祺正式迎娶嫡福晉(前已有側福晉)。

康熙三十七年三月,胤祺同胤禛、胤祐、胤禩被封“多羅貝勒”。

康熙四十七年秋冬康熙帝病時,胤祺同胤祉、胤禛陪侍牀邊。

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復立太子胤礽同時胤祺、胤祉、胤禛被封賜親王;同年十月二十一日正式冊封“和碩恆親王”,康熙五十一年,再度廢太子的“託合齊父子貪贓不法案”中,胤祺、胤祉、胤禛、胤祐都起到重要作用,各得賜銀5000兩,子弘昇爲世子。

此前後,胤祺在熱河避暑山莊之南小上崗得賜府邸一座,後人稱“老五爺府”。

康熙五十六年,太后病重,胤祺勸慰康熙“臣自幼蒙皇太后祖母養育。皇父聖體違和,一應事物臣可料理。”康熙:“我在,爾何克代理耶!朕務期躬盡典禮耳。”

康熙五十七年,胤祺奉命與內大臣馬爾塞往奠故大學士李光地茶酒,並帶去賜銀千兩。

七月,鎮國公吞珠病故,上命賜鞍馬、散馬各2,白銀2000兩。遣胤祺送往。

康熙五十八年十二月初六日。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兩週年忌。由胤祺、胤禛、胤禮至奉先殿恭代行禮。

十二月初十日,康熙帝命胤祺、胤祹前往迎作戰陣亡的湖廣總督、西安將軍額倫特靈柩回京。

雍正二年清明,胤祺奉命往清東陵的孝東陵致祭。

雍正四年五月,雍正令胤祉、胤祺爲已獲罪的胤禟改名。

雍正十年(1732年)五月十九日醜刻故。諡曰“溫”。時年五十四歲。

雍正十二年(1734年)立碑勒銘,稱其“秉性和平”,持躬謙謹,頗具樂善之風。

葬於薊州的賈家山。

5、七弟胤佑,雍正八年(1730年)死。

允佑,胤佑(1680-1729)康熙帝第七子,其初行次爲第十五,康熙十九年庚申七月二十五日子時生,雍正帝異母弟,成妃戴佳氏所生,有殘疾。

胤佑生於康熙十九年庚申七月二十五日,其生母爲成妃戴佳氏。幼時給康熙帝留下了“心好,舉止藹然可親”的印象。

康熙三十五年(1696),康熙帝再次出征葛爾丹時,奉命統率鑲黃旗大營。康熙三十六年(1697)閏三月十五日與其五哥胤祺同娶嫡福晉。康熙三十七年晉封貝勒。康熙四十七年(1708)秋冬,康熙帝患病時,胤佑曾與胤祉、胤禛、胤祺“晝夜侍奉,用藥調治”。四十八年(1709)三月被晉封爲郡王,十月二十一日,正式晉封爲多羅淳郡王。康熙五十年(1711)十月以後,胤佑也曾參與察審託合齊父子的“貪婪不法”之案。五十一年,同胤祉、胤禛、胤祺、胤誐一樣,得到了5000兩白銀的賞賜。康熙五十七年十月,正藍旗滿洲都統延信出征西陲,奉命管理正藍旗滿洲、蒙古、漢軍三旗事務。雍正元年(1723)三月,胤佑奉命管理左翼鑲黃、正白、鑲白、正藍四旗事務。

雍正皇帝15位兄弟的生死之謎:雍正弒兄殺弟了嗎 第5張

此人生有殘疾,又始終沒有參與過派別、儲位之爭,而且聽從調遣,恪盡職守,曾得到過雍正帝的讚揚。雍正元年(1723)四月,上諭“淳親王數年以來,安分守己,敬順小心。朕登極後,尤竭誠盡敬……著晉封親王。”雍正八年(1730)四月初二卒。雍正帝命輟朝三日,賜祭兩次,兵命於易縣神石莊村南造墳立碑,諡“度”。

6、八弟胤禩,是雍正兄弟中最爲優秀、最有才能的一位。但是,“皇太子之廢也,允禩謀繼立,世宗深憾之”。雍正繼位後,視允禩及其黨羽爲眼中釘、肉中刺。允X心裏也明白,常怏怏不快。雍正繼位,耍了個兩面派手法:先封允禩爲親王---其福晉對來祝賀者說:“何賀爲?慮不免首領耳!”這話傳到雍正那裏,命將允福晉趕回孃家。不久,藉故命允禩在太廟前跪一晝夜。後命削允王爵,高牆圈禁,改其名爲“阿其那”。“阿其那”一詞,學者解釋有所不同,過去多認爲是“豬”的意思,近來有學者解釋爲“不要臉”。允禩幽禁多年,受盡折磨,終被害死。

胤禩精明能幹,在朝中有威望,黨羽多,聲勢大。胤礽被廢后,胤禩很有希望當皇太子。但康熙帝從相面等事發現他有野心,對張明德等謀刺皇太子事知情不舉;又發現胤禩署內務府總管事時,到處拉攏,妄圖虛名,將皇帝所賜恩澤、功勞歸於自己。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康熙帝痛斥胤禩道:“胤禩柔奸性成,妄蓄大志,黨羽相結,謀害胤礽。今其事敗露,即鎖系,交議政處審理。”皇九子胤禟告十四弟胤禎詳情,胤禎進入,營救胤禩。康熙帝大怒,拔出佩刀,將誅胤禎。善良敦厚的皇五子胤祺上前,跪抱勸止,康熙帝憤怒少解。這件事情鬧得宮廷烏煙瘴氣。

雍正皇帝15位兄弟的生死之謎:雍正弒兄殺弟了嗎 第6張

影視劇形象

同年十一月,康熙帝召滿漢文武大臣齊集暢春園,令從諸皇子(皇長子除外)中舉奏一位堪任皇太子之人,說:“衆議誰屬,朕即從之。”康熙帝的意思是復立皇太子。之前康熙曾找李光地詢問廢皇太子病“如何醫治,方可痊好”,試圖啓發臣下,復立胤礽。很明顯,胤礽的病由廢太子而引起,所以“解鈴還須繫鈴人”,對症下藥,只有復立。李答:“徐徐調治,天下之福。”李光地爲少惹是非,未向任何人透露此事,以致推舉時,諸臣將胤禩推舉出來。這次推舉過程是:“集議日,馬齊先至,張玉書後入,問:衆意誰屬?馬齊言衆有欲舉八阿哥者。俄,上命馬齊勿預議,馬齊避去。阿靈阿等書‘八’字密示諸臣,諸大臣遂以胤禩名上,上不懌。”

康熙帝指出:皇八子未曾辦理過政事;近又罹罪,其母出身微賤,故不宜立爲皇太子。康熙傳諭李光地,說:“前召爾入內,曾有陳奏,今日何無一言?”這時諸臣才恍然大悟。

與此相反,皇四子胤禛卻表現平靜,不露聲色,韜光養晦,等待時機。

康熙深惡皇子結黨,內外勾結,上下串聯,蓄謀大位。他說:“諸皇子有鑽營爲皇太子者,即國之賊,法所不容。”再立太子儲位空缺,諸子紛爭愈演愈烈,使康熙帝認識到有必要把這個缺位補上,以堵塞諸子爭儲之路。鑑於朝中保奏胤禩的勢力大、呼聲高,康熙帝考慮惟有用嫡長子抵制一途可行,道:“諸大臣保奏八阿哥,朕甚無奈,將不可冊立之胤礽放出。”

7、九弟胤禟,因同允禩結黨,也爲雍正所不容。允心裏明白,私下表示:“我行將出家離世。”雍正哪能容許允出家!他藉故將允禟革去黃帶子、削宗籍,逮捕囚禁。改允禟名爲“塞思黑”。“塞思黑”一詞,過去多認爲是“狗”的意思,近來有學者亦解釋爲“不要臉”。不久又給允禟定28條罪狀,送往保定,加以械鎖,命直隸總督李紱幽禁之。允禟在保定獄所備受折磨,以“腹疾卒於幽所”,傳說是被毒死的。

愛新覺羅·胤禟(1683-1726),清康熙帝的第九子,雍正帝異母弟,母宜妃郭絡羅氏,爲皇五子胤祺同母弟。康熙四十八年三月,26歲,被封爲貝子。胤禟自幼好學嗜讀,性聰敏,喜發明,曾親手設計戰車式樣, 並首開滿族人其端用拉丁語轉寫滿文。胤禟十分熱愛外國文化和西學,曾自學外語,並甚親信當時來華傳教士, 胤禟善於結交朋友, 爲人慷慨大方, 重情重義,因爲其是皇八子和皇十四子的大力支持者, 而被雍正深爲忌恨, 雍正登基後,於雍正四年正月,將胤禟革去黃帶子,除宗籍,圈禁, 同年八月,胤禟在獄中被折磨而死, 也有傳說是被毒死的。享年四十三歲。乾隆間恢復原名、宗籍。

與康熙朝大多數皇子一樣,少年胤禟擅騎射,富有滿族人的強健之氣。擅結交,好施捨,有擔當, 重義氣, 是胤禟另一突出之處。

雍正皇帝15位兄弟的生死之謎:雍正弒兄殺弟了嗎 第7張

胤禟向與胤禩要好,佩服胤禩的才幹,認爲胤禩“極正氣”,但直至此時,他與胤禎不怕得罪皇父,爲胤禩保奏,仍是出於替兄長仗義執言的哥們義氣。事過月餘,胤禔因鎮魘廢太子胤礽(四十八年三月復立爲皇太子)而被圈禁,胤禩則復封多羅貝勒,不久又由全體朝臣一致保舉爲皇太子。保舉結果被康熙帝斷然否決,胤禟卻由此逐步捲入儲位之爭,並在其中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

胤禟利用自己特有的優勢,對胤禩、胤禎等人爭位給予大力支持。

他充分施展善於結交的才能,以增加支持者,擴充小集團的實力。於此前已述及,從略。

世人皆知, 胤禟肯替胤禩、胤禎等人“使錢”,有求必應。

胤禩常召術士到家中算命,每次事畢,都由胤禟支給一二百兩,以示酬謝。胤禩亦善結交,開銷頗大,故胤禟頻頻差人往其府中送去銀兩。甚至當胤禩的師傅何焯之妻病故後,因何焯乃胤禩親信之人,胤禟隨即給何焯送去銀子,又遣人前往祭奠。

胤禎西征出發前,已得胤禟贈銀10000兩。其後,胤禟幾次差人往其駐紮地,送銀數萬兩。胤禎過生日時,胤禟派人專程送去9件金器皿,約值一二萬兩銀子。六十年十一月,胤禎由西北前線昝返京師,胤禟耗費大量錢財,將胤禎的花園修葺一新。

胤禟不僅善於交往,且爲人隨和,他在胤禩、胤禎、胤礻我等人中,起到維繫,平衡彼此關係,促進團結的作用。4人之內,胤礻我才智略低,胤禎獨與胤禩十分親密。而胤禟一向待胤礻我較好,胤礻我對此亦不否認。

胤禟與皇四子胤禛的關係,耐人尋味。

儲位角逐中,胤禟力助胤禩、胤禎,胤禛深爲忌恨,卻藏而不露,繼位後終於有了報復之機。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帝猝死,雍正帝繼位。自此,胤禟處於逐步升級的打擊迫害下,直至病勢保定。共三年又九個月。這一期間,胤禟的心路歷程,經歷了由震驚沮喪,到仍存僥倖,轉而消極無奈,以至最終絕望的曲折變化。

胤禟作爲當朝皇子,在其同時代滿足貴胄中,無論從受教育條件,學習的系統性,內容的豐富性而言,都是少數幸運者之一。由於具備較高的滿漢文化素養,他能從事戰車式樣設計,以拉丁文字母拼寫滿文,編造滿文19字頭等今日看來頗具創意之事。此外,通過參與值守京城,辦理政務,他得以開闊眼界,增長見識,無論對世事的瞭解,從政能力以及獲取私利的手段,都較生活圈子日益縮小的清朝中後期皇子,略高一籌。

8、十弟胤,爲雍正所恨。雍正元年(1723年),哲布尊丹巴胡圖克圖來京病故,送靈龕還喀爾喀(今蒙古國),命允稱有病不能行,命居住在張家口。同年藉故將其奪爵,逮回京師拘禁。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纔開釋,後死。

愛新覺羅·胤病死,年五十九歲。以貝子禮安葬,子6人。

9、十二弟胤祹,康熙末年任鑲黃旗滿洲都統,很受重用,也很有權,但沒有結黨謀位。雍正剛即位,封允祹爲履郡王。不久,藉故將其降爲“在固山貝子上行走”,就是從郡王降爲比貝勒還低的貝子,且不給實爵,僅享受貝子待遇。不久,又將其降爲鎮國公。乾隆即位後被晉封爲履親王。這位允祹較之其他兄弟氣量大,一直活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享年78歲。

生於康熙二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生母定嬪(雍正時奉爲皇考定妃)萬琉哈氏。

康熙四十八年三月,二十五歲胤裪與胤禟同封固山貝子,十月二十一日正式頒冊文。

康熙五十年後,常隨駕巡幸。

康熙五十一年十一月,得賜銀4000兩。

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十三日,仁憲皇太后薨世,胤裪被任命署理內務府總管事。

雍正皇帝15位兄弟的生死之謎:雍正弒兄殺弟了嗎 第8張

康熙五十七年三月初三日,皇太后過世出百日,喪事告畢,康熙諭:“今大事畢,十二阿哥著停止署理內務府總管事。”期間,因“辦事妥協”帝十分滿意,曾“深嘉之”。

康熙五十七年十月,諭令正白旗事務,“其滿洲蒙古漢軍三旗之事著十二阿哥辦理。”

康熙五十九年九月,和碩裕親王保泰之母(福全福晉、康熙嫂子)薨。特派胤裪率侍衛內大臣公鄂倫岱負責經理喪事。

康熙六十年正月十三日,特派雍親王、貝子胤裪、世子弘晟往盛京祭三陵。

康熙六十年五月夏至、八月秋分祭胤裪代父皇往行禮;

康熙六十一年正月太廟,五月夏至、八月秋分祀月,胤裪代父皇往行禮。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十一日,因“曾經理三衙門事務井井有條”和“辦理梓宮事務甚爲效力”,雍正帝諭:“允裪著封爲郡王。”冊爲多羅履郡王。

雍正二年,宗人府彈劾胤裪“治事不能敬謹,請奪爵”,從多羅郡王降至固山貝子。

又因“將聖祖仁皇帝配亨儀注及封妃金冊遺漏舛錯”於雍正二年六月二十六日被奪貝子爵,“授奉恩鎮國公”。《雍正二年六月上諭十七道》:初五日宗人府奏,管理禮部事務貝子允裪誤寫妃姓(胤裪把乾隆老媽鈕祜祿氏寫成了錢氏),將允祹革去貝子降爲護國公照例留三佐領,其餘佐領俱行歸公。

雍正八年年五月二十八日,恢復胤裪多羅履郡王爵。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胤裪奉命先回宮,負責辦理大行雍正帝喪儀。八月二十四日,又特命胤裪暫管理禮部事務。

雍正十三年十月初五日,正式任命胤裪管理禮部事務。

雍正十三年十月十七日,乾隆諭:“……其宗人府一切事務既有履郡王管理,果親王亦停其監管……”履郡王管理禮部和宗人府事務。

十月十九日,“履郡王允裪在朕諸叔中年齡最長,具實心辦事,朕意欲晉封親王。”不久,胤裪晉和碩履親王。

十二月初七日,宗人府遵乾隆旨議敘,因辦理喪儀有功,特獎勵胤裪“郡王記錄一次”。

乾隆元年二月初五日,在“管人疏縱案”中履親王胤裪從輕處罰,按照尚書從一品罰俸。

乾隆二年三月初二日,奉雍正帝梓宮入清西陵,孝敬皇后烏喇那拉氏與其隨葬。事宜均由胤裪辦理。

得“記錄二次”的嘉獎。

乾隆二年九月,胤裪被派泰陵至祭。

乾隆三年正月二十二日,給內閣諭旨中“履親王自管理禮部以來,恪慎周詳,實心任事。三年之內,備極勤勞,今大禮已成,禮部事務,該堂官自循照辦理,履親王不必監管。”此後,胤裪專門管理宗人府事務。

乾隆三年十月,胤裪奉旨辦理端慧皇太子永璉安葬典禮事宜。最終於乾隆七年確定永璉墳冢於薊州朱華山。

乾隆四年後,每年祭天、亨太廟、朝日、祀月、祭社稷、祭先農,具由胤裪恭代帝往行禮。

乾隆六年後,乾隆帝出巡出京,留胤裪在京總理事務。

乾隆十三年三月,胤裪奉命總理皇后富察氏喪儀。

乾隆十四年五月十七日,65歲的胤裪奉命任“會典館”總裁。負責《清會典》總第三次編纂(第三次編纂時間上限雍正六年,下限至乾隆二十三年)。

乾隆十五年正月初七日,乾隆諭:“……除履親王同輩王等及餘王公年老者,仍令乘轎外,餘惟年節列儀仗,乘轎上朝,常期俱著乘馬。”66歲的履親王被乾隆列入可乘轎上朝者之首。

乾隆十五年三月二十日,胤裪獨子12歲的弘昆夭折。乾隆勸慰其“以禮節哀,承侍太妃,勉副朕意”。將永珹過繼胤裪。

乾隆十六年七月十七日,因多日連雨米價上漲,胤裪上遠在中關行宮的乾隆快馬奏摺:“……米價日長(漲)……請早放數日,俾官兵不與民間爭購。……亦得源源接濟。”乾隆帝批覆:甚好。獲准提早開倉放糧,平穩米價。

乾隆十七年八月鄉試,“蔡曹收受關節串通囑託弊案”著胤裪等覆議。胤裪上疏建議“照律治罪”對蔡時田,曹詠祖二人“俱著即處斬”。

乾隆十八年正月,胤裪、胤祿、弘晝被任命軍機處議政大臣上行走。

乾隆十九年三月初一,乾隆親臨王府探望病中的胤裪母定太妃萬琉哈氏。

乾隆二十一年六月二十四日,免去已72歲的履親王其宗人府事務;

十一月初四日,乾隆再臨府邸探視定太妃。

乾隆二十二年四月初七日,97歲的康熙定太妃萬琉哈氏薨世。乾隆諭中勸慰胤裪。

乾隆二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胤裪薨世。

10、十三弟胤祥

愛新覺羅·胤祥(1686年—1730年),清康熙帝第十三子(實爲二十二子),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與雍親王胤禛關係最親密。胤禛繼位,封爲和碩怡親王,又出任議政大臣,處理重要政務。雍正元年,命總理戶部。因胤祥對雍正朝的治績助力甚大,遂得世襲罔替的許可,爲鐵帽子王。

雍正帝待他也非尋常,死後令享太廟,上諡號爲“賢”,另賜有匾額:“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冠於諡前。爲了紀念他的功勞,下旨將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這成爲滿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諱的唯一事例。

胤祥生於1686年(具體月份存在爭議),自三十七年七月12歲的胤祥第一次跟隨皇父去盛京謁陵後,直至四十七年九月一廢太子事件發生前整整10年間,康熙帝只要離開京師,無論去哪裏,必將胤祥帶往。僅此即足以說明,康熙帝對他是另眼相看的。胤祥在雍正年間作爲皇帝最得力助手的種種表現,也充分表明他除去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外,還頗有辦事才力,善於協調人際關係,是難得的人材。

胤祥能文能詩,書畫俱佳,但流傳至今的作品甚少。只有《交輝園遺稿》中少量作品流傳下來。康熙四十一年,玄燁南巡,皇太子胤礽、皇四子胤禛、皇十三子胤祥隨駕。某日,玄燁在行宮召集大臣和皇子們研習書法。不僅親書大字對聯當場展示,還邀請衆人觀賞皇四子胤禛和皇十三子胤祥書寫的對聯,據說,諸臣環視,“無不歡躍欽服”。如此驚歎的舉動,自然有阿諛逢迎的成分,但兩位皇子擅長書法確是事實。這一年,胤祥17歲,如果不是心裏有底,玄燁又怎麼會讓他同皇兄一起當場獻技呢?胤祥繼承了滿洲人的傳統技藝,騎馬射箭樣樣精通。有記載提到,他“精於騎射,發必命中”。有一次出巡狩獵,一隻猛虎突出林間,他神色不動,手持利刃向前刺之。見者無不佩服他的神勇。

雍正皇帝15位兄弟的生死之謎:雍正弒兄殺弟了嗎 第9張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前後,皇八子允禩的老師何焯在給家人的信中,也提到十三殿下爲皇帝所鍾愛者,前途無量。不足20歲的胤祥受到皇父的器重,連供職清廷的漢族文人也一清二楚。但在第一次廢太子時,胤祥不知爲何,失寵於康熙,終康熙之世,既無重用,也沒有受封。

雍正和胤祥早年的關係,雖然沒有太多史料可尋,但可以肯定兄弟倆是親密無間的。雍正給胤祥的祭文中提到胤祥的算學由他親自教授,“憶昔幼齡,趨侍庭闈,晨夕聚處。比長,遵奉皇考之命,授弟算學,日事討論”,每逢塞外扈從,兄弟倆“形影相依”。當康熙出巡只帶他們其中一個扈從時,即使短暫分別,兩兄弟也會詩書往還。雍正還把他和十三弟唱和的詩作收在詩文集中,使胤祥的少數作品得以傳世。

雍正初政,胤祥迅速成爲雍正的臺柱。其理事之才,識人之明達,手段之老練,完全不像個從未與政的皇子。這也堅定了雍正繼續重用他的決心。雍正朝時期,怡親王主管的內務府全面包攬了武器的製作事項,產品包羅萬象,從打釘到鑄造大炮一應俱全。胤祥和胤禛兄弟兩不僅在政治方向上保持高度一致,在審美情趣上也有很多共同之處。

恪守臣道,不僅表現在禮數上,還在於敢於舉薦賢能。胤祥待人接物,可謂秉持原則。他爲國舉賢,向雍正帝推薦優秀人才。作爲雍正最信賴的兄弟,胤祥從皇兄那裏獲得了諸多的恩寵和榮耀。雍正八年(1730)五月初四日,胤祥病故,年僅四十四歲。雍正悲痛萬分。

11、十四弟胤禎,雖與雍正一母同胞,但因他黨同允禩,又傳聞康熙臨終前命傳位“胤禎”而雍正之黨篡改爲“胤禛”,所以二人成了不共戴天的冤家兄弟。雍正即位,先是不許撫遠大將軍允禎進城弔喪,又命其在遵化看守皇父的景陵,再將其父子禁錮於景山壽皇殿。乾隆繼位後,將其開釋。

愛新覺羅·胤禵原名愛新覺羅·胤禎(1688~1755),康熙帝的第十四子,其生母爲德妃烏雅氏,即孝恭仁皇后。其初排行爲第二十三,康熙二十七年戊辰正月初九酉時生。他本是雍正帝的同母兄弟,可是在康熙末年宮中爭奪皇位的鬥爭中,這親兄弟二人竟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敵。雍正帝登基後將胤禎幽禁起來,直至雍正帝死後,胤禎才恢復了自由。據傳康熙帝是把帝位傳於十四阿哥胤禎。

胤禎聰明過人,才能出衆,“甚有義氣”爲康熙所厚愛,從少年時代起,就頻繁地扈從其父出巡。胤禎比雍正皇帝小十歲,兩人雖系一母所生,但因胤禛生性淡薄,從小被佟貴妃收養而胤禎則被其他宮妃養大,所以兄弟二人感情並不深厚。胤禎與才華橫溢,爲人謙和的皇八子胤祀卻稱得上情投意合。在皇太子胤礽被廢前後,他積極追隨其兄胤祀參加爭奪儲位的活動。爲此引起康熙的不滿。後來,父子之間甚至發展到對立和衝突的地步。

雍正皇帝15位兄弟的生死之謎:雍正弒兄殺弟了嗎 第10張

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復立胤礽爲皇太子時,康熙十分高興,大封諸皇子。胤禎被冊封爲貝子,爾後又封固山貝子。但他同其父的關係依然緊張。同年四月,康熙巡行塞外,因擔心胤祀一夥聚衆鬧事,便命胤祀侍從,不讓胤禎、胤禟、胤衤我扈隨。但胤禎設法要和胤祀一塊去,他“敝帽故衣,坐小車,裝作販賣之人,私送出口,日則潛蹤而隨,夜則至阿其那(胤祀)帳房歇宿,密語通宵,蹤跡詭異”。 在胤祀的奪嗣計劃遭到失敗以後,胤禎變得更加活躍起來,“虛閒下士,頗有所圖”。因康熙在建儲問題上曾多次徵求大學士李光地的意見,胤禎便召見李的門人陳萬策,“待以高坐,呼以先生”。期望通過陳與李聯繫,使李在康熙面前爲他進言,並以此來博得大臣和士人的好感,在朝野內外爲他傳播聲譽。當時社會上有關“十四王爺虛賢下士”的流傳,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的。

胤禵被任命爲撫遠大將軍以後,意識到乃父對他的莫大信任,因而更加垂涎未來的御座。他臨行前,就同胤禟頻繁接觸,對胤禟說:“皇父年高,好好歹歹,你須時常給我信息。”到了西寧後,他和胤祀、胤禟“密信往來,曾無間斷,機計莫測”。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病逝胤禛登基的消息猶如晴天霹靂,把他震呆了,不知所措。

隨着雍正統治地位的日漸穩固,雍正對允禵也愈來愈嚴酷。二年(1724年)八月,雍正獲悉允禵在傢俬造木塔,立即令納蘭峪總兵官範時繹進行搜查,強令交出。允禵氣憤難忍,當晚“在住處狂哭大叫,厲聲徑聞於外,半夜方止。”三年(1725年)十二月,在雍正的示意下,宗人府參劾允禵在大將軍任內,“違背聖祖仁皇帝訓示,任意妄爲,哭累兵丁,侵擾地方,軍需帑銀,徇情糜費,請將允禵革退多羅郡王,降爲鎮國公”。雍正當即革去允禵王爵,降授固山貝子。接着,諸王大臣進一步參奏允禵在任大將軍期間,只圖利己營私。貪受銀兩,固結黨羽,心懷悖亂,請即正典刑,以彰國法。雍正認爲,允禵當同允祀、允禟有別,將他繼續禁錮於景陵附近,嚴加看守。恰在這時,有一個自稱是滿洲正黃旗人的蔡懷璽來到景陵,求見允禵。允禵怕招惹是非,不肯接見。蔡便把寫有“二七便爲主,貴人守宗山,以九王之母爲太后等語”的字帖扔入允禵住宅之內。允禵看後既不奏聞,又把字帖內的重要字句裁去,塗抹,然後交給馬蘭峪總兵範時繹,並派人向範說明:“因爲此係小事,所以貝子不奏聞皇上,然又有些干係,故交把總送至總兵處完處。”雍正接到範時繹奏報,異常重視,立即派遣貝勒滿都護、內大臣馬爾賽和侍郎阿克敦等人至馬蘭峪,親自審訊蔡懷璽和允禵。允禵不服,“辭色很怒”,對範時繹“憤欲吞噬”,說蔡懷璽投書猜系把總華過柱及總兵範十繹所指使,有說“把總容留此人吃飯、飲酒”、總兵“何將此人置之不問”,“大肆罵詈”。雍正認爲此事不是孤立的,社會上定有一股反對自己、企圖讓允禵等人上臺的勢力在活動。於是他加緊了對允禵等人的鎮壓,革去允禵固山貝子,諭令把他押回北京,囚禁於景山壽皇殿內。六月,諸王大臣羅列允禵的十四條罪狀,再次奏請即正典刑。雍正仍沒有同意。 同年九月,允祀、允禟被雍正相繼殺害之後,諸王大臣再次合詞奏議,要求將允禵立即正法。雍正遣人威脅允禵說:“阿其那在皇考之時,爾原欲與之同死,今伊身故,爾若欲往看。若欲同死,悉聽爾意。”允禵回奏:“我向來爲阿其那所愚,今伊既伏冥誅,我不願往看。”於是,雍正下令“暫緩其誅,以徐觀其後,若竟不悛改,仍蹈罪愆,再行正法。”從此,允禵銷聲匿跡,過了八、九年的囚徒生活。

十三年(1735年)正月,乾隆即皇位不久,便下令釋放允禵和允礻我,以圖緩和政治上的緊張氣氛。乾隆二年(1737年),允禵被封爲奉恩輔國公,十二年(1747年)封多羅貝勒,十三年(1748年)晉爲多羅恂郡王,並先後任正黃旗漢軍都統、總管正黃旗覺羅學。不過,這時他年事已高,政治上不可能再有大的作爲。乾隆二十年卒。他死後,乾隆賞治喪銀一萬兩,賜諡“勤”。

12、十五弟胤禑,康熙死後,雍正命其守景陵。

清康熙帝皇十五子,雍正帝異母弟,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癸酉十一月二十八日子時生,庶妃王氏即順懿密妃出。其母密妃深受康熙寵幸,聖祖還讓耶穌會畫家爲她畫像,高士奇在《蓬山密記》中,記聖祖准許他觀看密妃之像:“爾年老,久在供奉(指曾值南書房),看亦無妨。”但據祖例,嬪位以上的妃子才能自己養育孩子,因此胤禑出生後便離開了母親交予德妃撫養。康熙三十九年,年僅七歲便隨康熙從幸塞外,可見康熙對這個皇子也十分喜愛。康熙帝死後,胤禛即位,爲避帝名,便改爲允禑,時年二十又九。雍正帝四年五月,封貝勒,命守景陵。八年二月,晉愉郡王。九年辛亥二月初一日已刻卒,年三十有九,諡“恪”。

13、十六弟莊恪親王胤祿

皇十六子莊恪親王胤祿,其初行次爲第二十六,康熙三十四年乙亥六月十八日卯時生,庶妃王氏即順懿密妃出,爲皇十五子允禑同母弟。雍正元年三月,命出繼爲莊靖王博果鐸後,襲封莊親王。二年十一月,授宗令。三年二月,解任。十三年八月,與受末命。九月,高宗命總理事務,掌工部事兼議政大臣,賜食親王雙俸。三年二月,攝理藩院尚書。四年十月,以與理親王弘晳等結黨營私,罷職、停雙俸。七年六月,命總理樂部事。十八年正月,復授議政大臣。三十二年丁亥二月二十一日午刻卒,年七十有三,諡恪。有詩見《熙朝雅頌集》。子十人女九人。

嫡福晉郭絡羅氏,三品官品級能特之女;側福晉李氏,楊達色之女;側福晉朱氏,朱兆書之女;側福晉納喇氏,三等護衛六十八之女;側福晉張氏,張存仁之女;側福晉胡氏,胡宗顯之女;側福晉薛氏,佛保之女;庶福晉富察氏,郭禮之女;庶福晉王氏,在爾漢之女;庶福晉廖氏,廖洪柱之女。

雍正皇帝15位兄弟的生死之謎:雍正弒兄殺弟了嗎 第11張

莊恪親王胤祿

14、十七弟胤禮

愛新覺羅·胤禮(1697年—1738年),清康熙帝第十七子,雍正帝異母弟,母純裕勤妃。康熙三十六年丁丑三月初二日寅時生。其初行次爲第二十七。旗籍正紅旗。雍正元年封多羅果郡王,雍正六年,晉封果親王,乾隆三年二月初二日去世,二月初九日,乾隆令給允禮加祭一次,諡曰“毅”。

康熙三十六年丁丑三月初二日寅時生(公元1697年3月24日)。雍正評價皇十七子胤禮:“實心爲國”、“盡心竭力”、“操守亦甚清廉”。

胤禮從康熙四十四年,九歲開始隨駕巡幸,至康熙謝世無封。

雍正元年四月初三日雍正帝給禮部諭:“景陵辦理修飾甚好,十七阿哥、孫渣齊、薩爾那甚屬盡心,敬謹效力。十七阿哥封郡王……”十六日正式“封十七阿哥允禮爲多羅果郡王……”管理藩院事。

五月二十七日,雍正命“以果郡王署右翼前鋒統領”。隸屬前鋒營。

七月初六日,着果郡王允禮管理正黃旗蒙古都統事務。七月二十七日,着果郡王允禮管理鑲藍旗漢軍都統事務。如此,胤禮兼任兩個旗的都統事務。

九月三十日,雍正賜胤禮白銀一萬兩。

雍正二年正月十七日,伊爾拜革職。胤禮正式出任鑲藍旗漢軍都統。

五月初八日,雍正諭:“以果郡王允禮管理鑲紅旗滿洲都統,仍兼管鑲藍旗漢軍都統。”

雍正二年八月初八日祭大社大稷,胤禮往替皇帝行禮。初九日,胤禮代皇帝祭孔。

八月二十七日,雍正諭宗人府:“着加怡親王俸銀一萬兩,果郡王着照親王給與俸銀俸米。”

雍正四年四月,胤禮奉旨監管鑲藍旗蒙古都統。

雍正四年七月初八日,命康親王崇安和胤禮負責稽查國子監事務。

雍正六年二月初五日,晉爲和碩果親王。

至此,正黃旗蒙古都統、鑲紅旗滿洲都統、鑲藍旗漢軍都統和鑲藍旗蒙古都統四職,由胤禮一人兼任。

雍正七年七月十一日,奉命管理工部事務。

雍正八年八月二十八日,命胤禮總理戶部三庫事務。

雍正十一年八月十一日,命胤禮管理宗人府事。

雍正十二年七月,奉旨遠行泰寧會見格桑嘉措。

雍正十三年藏曆的正月初一日(藏曆春節),西藏地方政府在惠遠寺舉辦宴會,宴請胤禮、章嘉。宴畢,胤禮向格桑嘉措宣旨。

閏四月初一日回京後,胤禮向雍正彙報泰寧之行。

雍正十三年五月二十五日,雍正命胤禮攜寶親王弘曆,和親王弘晝辦理苗疆事務。

乾隆元年九月十二日,胤禮生母加徽號,九月十三日,“永賜與親王雙俸……”

九月二十日,因“莊親王、果親王便殿賜坐時俱行拜禮,朕心深爲不安……皆聖祖仁皇帝之子,大行皇帝之弟,於朕爲叔。行輩甚尊,豈可常行拜禮於朕前乎……”命胤祿、胤禮在便殿召見免除叩拜之禮。

九月二十一日,胤禮上書建議制定《侵盜錢糧罪例》。

十月初四日,命胤禮總理宗人府事務。

十月十八日,命胤禮打理刑部。

此間,約在乾隆元年十一月,患腳疾。

乾隆二年二月十二日,胤禮書成《世宗憲皇帝上諭》有功。

乾隆三年二月初二日(公元1738年3月21日),胤禮去世。年四十二歲。

二月初三日,大阿哥永璜前往奉命穿孝。

二月初九日,乾隆令給胤禮加祭一次。諡曰“毅”。

葬於易州上嶽各莊。

著有:《春和堂》、《靜遠齋》、《奉使紀行詩集》。

15、二十弟胤禕

清聖祖康熙第二十子簡靖貝勒,雍正帝異母弟,其初行次爲第三十,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丙戌七月二十五日午時生,庶妃高氏即襄嬪出。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乙亥正月初九日已刻卒,年五十歲。

後以乾隆幼弟弘曕爲子襲和碩果親王。雍正十一年修‘玉牒’:“第六子弘曕,雍正十一年癸丑六月十一日亥時,謙嬪劉氏出。”乾隆三年二月,四十二歲正當壯年的允禮遽爾病逝,果親王爵位懸虛,乾隆命王公大臣會議,何人可承襲,翌日莊親王允祿等共推六阿哥弘曕,承繼事遂定。

清聖祖康熙第二十子簡靖貝勒,雍正帝異母弟,其初行次爲第三十,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丙戌七月二十五日午時生,庶妃高氏即襄嬪出。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乙亥正月初九日已刻卒,年五十歲。

他從康熙五十五年(1716)11歲起到六十一年(1722)的七年內,每年都隨父皇巡幸塞外,到木蘭圍場精心狩獵,有時也到京郊巡幸畿甸。

雍正四年(1726)五月十八日,在康熙帝皇十五子被封爲多羅貝勒時,21歲的胤禕被封爲固山貝子。雍正八年(1730)二月十八日清明節時,胤禕晉封爲多羅貝勒。

雍正十二年八月十九日,胤禕因兩次派往祭陵而託病抗旨,受到了從貝勒連降三級至輔國公。雍正十三年(1725)八月,雍正帝殯天后停靈乾清宮,胤禕被命不能在殿內行禮,直至九月二十四日,乾隆帝降旨,令胤禕可進殿行禮,同時恢復其貝勒爵,並令他前往守陵。與之中說:“公胤禕乃皇考之弟,有服勞奉事之義,著晉封爲貝勒,令其前往守陵……”

十一月十三日,胤禕之母高氏得到晉封。乾隆元年(1736)二月十六日,乾隆帝諭:“前因雍和宮管人疏縱,將王、貝勒等交宗人府議處,後經降旨,胤禕著照侍郎之例。”乾隆二年(1737)三月大行雍正帝入葬泰陵以後,胤禕充當守陵人,乾隆九年(1744)正月命胤禕、覺和託負責泰陵的總理事務,成爲守護泰陵的最高長官。二月,胤禕上奏領命兼任泰陵領侍衛內大臣之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