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唐玄宗最迷戀的出遊地:在位44年共去了41次之多

唐玄宗最迷戀的出遊地:在位44年共去了41次之多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的人們似乎有足夠的理由認爲,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是歷史上最好的旅遊大時代。交通便利,範圍廣闊,花樣繁多,關鍵還特別便宜。不過,今天大家瘋玩的一切,除了南極、珠峯和深海之類的極端地帶,前輩們差不多都玩過了。幾千年來,一代代驢友們不但搶先開闢了無數的處女地,而且讓自己變成了旅遊文化的一部分。

 歷代帝王捧紅溫泉旅遊

溫泉遊近年越來越成爲旅遊的時尚項目,其實溫泉遊的起源非常早,不少名氣很大的溫泉都是由歷代帝王做代言人,炒作起來的。

學者指出,我國開發溫泉的歷史很悠久。西周幽王就在驪山修建了“幽王城”和“驪宮”,沐浴處昂首見星辰,名曰“星辰湯”。驪山溫泉在秦漢時仍是秦始皇和漢武帝等遊觀、沐浴之地。“驪山湯,初始皇砌石起宇”——秦始皇在驪山建立了溫泉宮。漢武帝時對驪山溫泉宮“又加修飾”,可以推知驪山溫泉的旅遊設施當時已具有較大的規模,溫泉觀光與療養已成爲帝王們休閒娛樂活動的組成部分。

北魏帝王們非常熱衷於溫泉,在今河北涿鹿、山西渾源等地建立溫泉宮,歷代君主均多次巡幸。隋唐國勢雄大,風尚華麗,帝王酷愛溫泉,頻繁遊幸。隋文帝楊堅在驪山建立溫泉宮,“修屋宇,列松柏千株”。唐太宗李世民“斥遠遊,主近遊”,使唐代皇帝大規模、長距離巡遊明顯減少,因此特別熱衷在都城周邊泡溫泉。唐代在都城長安和東都洛陽周邊建立了一些溫泉宮,以京兆府新豐(今臨潼)驪山的溫泉宮、鳳翔府郿縣(今眉縣)的鳳泉宮、汝州樑縣(今臨汝縣)的溫泉宮最爲有名。在這樣大規模的泡溫泉活動中,誕生了一位中國有史以來最有名的沐湯大咖——唐玄宗。

因爲唐玄宗和楊貴妃而聞名天下的華清池,是在歷代修建的驪山溫泉宮的基礎上逐漸改造、增建而來的。到盛唐時期,已經成爲“湯井殊名,殿閣異制,園林洞壑之美,殆非人境”的大型建築羣落。唐玄宗極爲迷戀驪山溫泉,在位44年,幾乎歲歲巡幸,共達41次之多。此時的華清宮東設開陽門,其外有東花園、球場、舞馬臺、鬥雞臺等遊樂場所;西設望京門,其外有芙蓉園、看花亭等賞花場地;南設昭陽門,通達驪山遊樂風景區。可以說,這裏已經變成了集溫泉療養、觀光、遊樂、休閒於一體的綜合性旅遊景區。這爲後代文人提供了無窮無盡的創作素材。

唐玄宗最迷戀的出遊地:在位44年共去了41次之多

唐朝城市旅遊很流行

城市旅遊是現代旅遊中佔比最大的部分。代表性的大都市,比如北京、上海、紐約、倫敦、巴黎等等,都是旅遊“菜鳥”們起步時練手的熱門選擇,也是商務、公務旅行的重要目的地。現在越來越多的城市參與到爭奪觀光客的競爭中來,許多之前可能聞所未聞的小城市,也許一夜之間就變成了熱門的旅遊目的地。其實古代的情況跟現在差不多。

學者指出,中國的城市旅遊早在戰國時期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這是因爲當時出現了許多地區經濟中心,如宜陽、咸陽。這些城市作爲商品集散地和轉運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客商。這一時期是獨立自由的商人出現的時期,也是縱橫家們最光芒四射的時期。範鑫、子貢、白圭等富商大賈“天下熙熙,皆爲利來”,蘇秦、張儀等憑着三寸不爛之舌和對天下大勢的深刻洞察奔走於各國都會。

到了隋唐時期,城市發展達到一個新的水平,唐太宗“斥遠遊,主近遊”的觀念同樣刺激了城市旅遊的興旺。同時社會的經濟水平以及隋唐大運河帶來的交通便利,也在中原之外,造就了更多美麗壯觀的城市,比如揚州、廣州、泉州等。東西兩京長安、洛陽,既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旅遊勝地。城內除經商的商人、宦遊的官吏、遊歷的文人、應試的舉子和觀光的遊人外,還有大批外國人。長安城內波斯、大食商人的聚集區裏“胡裝”“胡食”“胡俗”盛行;70多個國家派遣的外交使團和3萬餘名外國留學生,使長安呈現一派盛大景象,成爲名揚世界的國際性貿易城市和旅遊城市。長安、洛陽兩城的遊覽勝地中,規模最大的是城郊皇家園林——御苑,最著名的是居長安東南隅的曲江。另外,東都洛陽的白馬寺、南郊伊洛兩水沿岸、香山寺、龍門石窟,以及江南的金陵秦淮河、杭州西子湖等,也是聞名天下的旅遊名勝。而且,唐朝有旬假制度,類似今天的黃金週。兜裏有錢,身體有閒,不旅遊幹啥?

宋代城市的繁榮,從一張《清明上河圖》上就可以看清楚。東京是北宋的首都、最大的經濟中心,被譽爲北宋乃至東方世界最大的“遊樂場”和最繁華的旅遊城。擁有西湖十景的臨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自然資源得天獨厚,是宋代最美、最典型的旅遊城;蘇州廣建寺廟,善築園林,是江南魚米之鄉;洛陽多園林,牡丹尤盛;西南的成都、中南的長沙、東南的福州、華南的廣州,也都是各具特色的名城。千城一面的尷尬,在當時是不會出現的。夜市、出租車、導遊圖這些現代旅遊業的必備周邊產品,都是在這一時期開始大量出現的。豐富多彩的市民文化在元明時期得到進一步強化。幾乎今天城市休閒的各種元素,都已齊備。

古代也有“太陽馬戲”

太陽馬戲團被譽爲加拿大的“國寶”,和百老匯、紅磨坊、歌舞伎一樣,被認爲是旅遊產品當中能帶來高附加值的高端形態。近年國內類似項目也逐漸登堂入室。不過至少在千年之前,國人已經將這玩意兒玩得出神入化了。

秦始皇並六國,收藝人集於咸陽,號稱“秦倡”,漢武帝安排四夷之賓觀看“角抵之戲”,這和現代的“旅遊演藝”在形式上相似。不過這種項目僅限於帝王貴族觀賞,更準確地說應該算是高端堂會。而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景區演藝已經相當豐富,當時的詩文中有很多記載。

學者指出,唐代除帝王苑囿之外,公共園林日漸增多,曲江池就是當時一個著名的風景遊覽勝地。春日的曲江更是熱鬧,皇帝嬪妃、文武百官與平民百姓在此共享太平盛世之歡娛。“歌舞昇平”的景象自然是可以想見的。杜甫《麗人行》雲:“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沓實要津。”演藝之繁盛景象,一望可知。

宋代景區演藝又出新的花樣。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京城有一個重要“主題景區”寶津樓。每逢皇帝駕幸,樓下呈現舞旗、擊刺、抱鑼、馬術、雜劇等各式演出,士庶百姓也被允許觀看。在觀者如雲、遊人如潮的錢江觀潮中,遊客不僅能看到洶涌澎湃的翻滾巨浪,還能看到驚心動魄的水中表演。此外,我們在《水滸傳》之類的作品中,也能看到諸如泰山爭交、東京燈會等大型、參與度極高、帶有旅遊演藝性質的活動。而書中隨處可見的旅舍演藝描寫,更是串聯不少情節發展的重要線索。南京秦淮河一帶曾經是很典型的住宿—演藝區。杜牧的《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寫的就是這裏。杭州西湖沿岸也與之類似。此外有專家指出,古代的大型驛站,通常會設有戲臺等演藝設施,以備來往官吏娛樂之需,河北懷來始建於元代的雞鳴驛,至今還保留着古戲臺,這就是很好的實物證明。此外,明清的會館一般也會設有戲臺。這些活動,就是古代的“過夜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