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黃帝:他的治國舉措都有哪些?

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黃帝:他的治國舉措都有哪些?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4.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爲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1],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爲“帝鴻氏”。

根據中國史書的記載,黃帝推算曆法,教導百姓播種五穀,興文字,作干支,制樂器,創醫學。

在數學上隸首作數,定度量衡之制。在軍隊上風後衍握奇圖,始制陣法。在音樂上伶倫取谷之竹以作簫管,定五音十二律,合於今日

在衣服上元妃嫘祖始養蠶以絲製衣服。在醫藥上與岐伯討論病理,作《黃帝內經》。

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黃帝:他的治國舉措都有哪些?

除了在文化上的舉措,黃帝在農業生產方面也有許多的創造發明,其中主要有實行田畝制。黃帝以步丈畝,以防爭端,將全國土地重新劃分,劃成“井”字,中間一塊爲“公畝”,歸政府所有,四周八塊爲“私田”,由八家合種,收穫繳政府,還穿土鑿井。

對農田實行耕作制,及時播種百穀,發明杵臼,開闢園、圃,種植果木蔬菜,種桑養蠶,飼養獸禽,進行放牧等。

從上面所介紹的黃帝簡介以及黃帝的治國舉措中,可以明白原來後人之所以稱他爲中華“人文初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是黃帝教會大家種植糧食,學習文字等等,說涉及到了人們生活中的各方各面,不僅是物質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

黃帝在位時間很久,國勢強盛,政治安定,文化進步,有許多發明和製作,如文字、音樂、歷數、宮室、舟車、衣裳和指南車等。相傳堯、舜、禹、皋陶、伯益、湯等均是他的後裔,因此黃帝被奉爲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

根據中國史書的記載,他在炎帝之後,統一了中國各部落。他推算曆法;教導百姓播種五穀;興文字;作干支,制樂器,創醫學。紀時:帝使大撓作甲子,以十天干配合十二地支以紀時沿用至今農曆(甲子、乙丑以至癸亥,共六十年爲一週期),即道教之六十元辰。

黃帝建立古國體制:劃野分疆,八家爲一井,三井爲一鄰,三鄰爲一朋,三朋爲一里,五里爲一邑,十邑爲都,十都爲一師,十師爲州,全國共分九州;設官司職,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設三公、三少、四輔、四史、六相、九德(官名)共120個官位管理國家。對各級官員提出“六禁重”,“重”是過分的意思,即“聲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要求官員節簡樸素,反對奢靡。提出以德治國,“修德振兵”,以“德”施天下,一道修德,惟仁是行,修德立義,尤其是設立“九德之臣”,教養百姓九行,即擔任法官、后土擔任獄官,對犯罪重者判處流失,罪大罪極者判處斬首等。

黃帝奠定天下後,制定國家的職官制度,如以云爲名的中央職官,管宗族事務的稱青雲,管軍事的稱縉雲,又設置了左右大監,負責監督天下諸部落。風后、力牧、常先、大鴻被任命爲治民的大臣。他又經常封祭山川鬼神。他以神蓍推算和制定了曆法。軒轅黃帝的功績之一是“藝五種”。“五種”,是指“黍、稷、菽、麥、稻”五穀。按古史傳說神農氏僅能種植黍、稷,而黃帝則能種植多種糧食作物,表明黃帝使當時的原始農業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後來,在以黃帝爲祖先的姬姓部落裏就出現了一個農業方面成績卓著的領袖——棄。傳說他是周人的祖先,被尊爲后稷。他能認識不同土壤,並懂得拔去雜草,還知道挑選良種。

中國史前農耕聚落分佈呈現出沿小河而居的特點。它反映出早期農業在水的利用方面對於河流的依賴,依據考古發現,水井最初出現在河姆渡遺址第1—2層相當於鬆澤文化下層的時期,其14C測定的年代距今約5700年。這裏是長江三角洲水位較高的沼澤地帶,無需深挖即容易見水,這裏首先發明井不足爲奇。而水位較低的黃河流域,開鑿水井難度較大,而水井對於農業的意義遠非長江三角洲的水井可堪比擬。但大約到距今5000—4000年的時候,黃河流域的龍山時期文化遺址普遍發現有水井,它表明水井在黃河流域的經濟生活中已發生了顯著的效用。如河南洛陽矬李遺址和河南湯陰白營遺址發現的古井,距今約四千多年,基本上與黃帝時代相符。黃帝時代農業生產的發展還規定了中國文化後來發展的基本方向,形成建立在農業文明基礎上的獨特的中華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