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孫權的勢力比關羽大得多,爲何北伐的戰果要低於關羽?

孫權的勢力比關羽大得多,爲何北伐的戰果要低於關羽?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關羽在荊州能夠威震華夏,孫權奪取荊州後,爲何卻不能北伐中原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三國時的荊州位於長江上游,戰略位置重要,交通便利,物產豐富。再加上劉表治理期間,沒有受到戰亂的襲擾,大批的避亂百姓遷入荊州,使得荊州呈現一派繁榮景象。這也使得荊州成爲各個勢力眼中的肥肉。於是,曹操、劉備和孫權爲了荊州展開了一系列的爭奪。赤壁之戰後,曹操佔有了荊州的北部南陽和襄陽兩郡,而劉備佔有了荊州的南郡和長江以南的武陵、長沙、零陵、桂陽四郡,孫權則佔有了江夏郡。後來經過湘水之爭,劉備和孫權以湘水爲界,平分了所佔的荊州。

孫權的勢力比關羽大得多,爲何北伐的戰果要低於關羽?

這樣,建安二十四年,關羽以佔有的南郡、武陵和零陵爲依託,對襄樊進行了攻伐。在這一次戰役中,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逼得曹操險些遷都來躲避鋒芒。只是在孫權偷襲荊州後方,遭受前後夾擊的情況,關羽才慘重失敗。可是,孫權在奪取了劉備的荊州後,實現了全據長江的戰略目標,卻再也沒有看到他對北方發展勢力。雖然孫權也發動了多次北伐,都以失敗告終。爲什麼孫權的勢力比關羽大得多,反而取得不了關羽的戰果呢?

一、魯肅勸孫權借南郡給劉備的深刻戰略意義。

孫權在評價魯肅的時候,說魯肅有一個短處,那就是勸自己將南郡借給了劉備。可是孫權不知道,當年曹操在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正在寫字,竟然震驚地把筆掉到了地上,而曹操卻毫無察覺。可想而知,這個消息對曹操是何等的震撼。

這是因爲,在赤壁之戰後,劉備奪取了荊州在江南的四郡,發展自己勢力。而孫權奪取南郡,實現了全據長江的戰略目標,卻成了劉備的擋箭牌。孫權將全部的兵力防禦長江防線,兵力捉襟見肘。這時,魯肅勸孫權趁劉備想要借南郡之機,把南郡交給劉備,改善自己的戰略形勢。

這樣,劉備接過了荊州部分的防線,直接對抗曹操。而孫權可以將軍隊集中在下游的江東地區,向淮南方向發動進攻。我們從歷史上的記載來看,關羽在鎮守荊州期間,遭到了曹軍多次進攻。這就減輕了孫權淮南一帶的軍事壓力。

由於戰略形勢的改變,孫權就能夠騰出手來,對淮南方向的曹軍發動進攻。雖然有張遼鎮守合肥,遏制了孫權的攻勢,但是在這個方向上,孫權是始終佔有優勢的。曹軍只能採取防守的態勢。就這個戰略形勢來看,魯肅借南郡給劉備,是一個極爲高明的舉動。

二、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初期勝利的原因。

由於魯肅的運作,劉備以南郡爲跳板,奪取了西川。初步達成了《隆中對》的第一個戰略目標,跨有荊益,爲下一步北伐做準備。關羽被劉備留在荊州,一方面守衛荊州,爲劉備奪取西川做後盾。一方面在實現初步目標後,關羽準備率領荊州的軍隊北伐宛洛。這樣,關羽和他的部下養精蓄銳,等待着有利的時機。

孫權的勢力比關羽大得多,爲何北伐的戰果要低於關羽? 第2張

在劉備奪取漢中後,這個有利的時機到來了。這個時候,曹操的身體已經十分不好。他從漢中撤軍的行動持續了很久,可是他和主力依然滯留在關中。這就造成了關東地區兵力薄弱。在合肥和襄樊,僅僅各只有七八千曹軍防守。在襄樊的曹軍主將是曹仁,二線只有徐晃的一萬新兵。

再加上曹操的領兵規矩,能夠作爲統帥重兵大將的,只有曹操親族的夏侯惇、夏侯淵和曹仁。如果襄樊遭受攻擊,由於夏侯淵已死,夏侯惇也身體有病,曹操竟然沒有合適的大將領兵。無法派出大軍來增援。他派出兵力最多的一支軍隊,是于禁率領的三萬人馬。其他的人馬被曹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沒人率領派不出去。這就形成了兵法上的大忌,添油戰術,給了關羽各個擊破的機會。

這個時候,劉備派劉封和孟達攻佔了上庸。從上庸順漢水而下,可以與襄樊相通。關羽率領三萬多兵力出兵襄樊,這中間包括有一支精銳的水軍。他們可以封鎖漢水江面,分割襄陽和樊城。這樣,即便是于禁率領七軍曹軍的三萬人馬到達襄樊,關羽也並不懼怕曹軍。他可以像當年周瑜拿下江陵的戰術一樣,先拿下漢水以南的襄陽,然後逼走樊城的曹仁,達到佔領襄樊的目的。

在戰役的指揮上,關羽也發揮了自己的超卓的軍事能力。他以一萬多的陸軍,對戰曹仁、于禁總計三萬多的陸軍,還不落下風。然後關羽利用當地秋雨連綿,漢水暴溢的機會,水淹七軍,將於禁的三萬人馬一網打盡。這樣,在宛洛這個方向上,曹軍只剩下防守樊城的曹仁七八千人馬,還有徐晃的一萬新兵。曹操對此鞭長莫及,一時也沒有任何辦法。

而在宛洛方向上的百姓,由於不滿曹操的統治,在不久前發生過暴動。這次暴動雖然被曹軍鎮壓下去,可是依然還有很多反抗者散佈在各地。他們趁關羽勝利的機會,到處打出關羽的旗號,一時間形成了風起雲涌的形勢。這讓曹操大爲吃驚,想要遷都躲避鋒芒。

雖然關羽在後來的戰鬥中,遭到了曹操和孫權的夾擊而失敗。但是,他在戰役初期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關羽在這次戰役中,佔據着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又憑藉自己的超卓軍事能力,再加上精銳的部下,一舉創造了戰爭史上難得的經典戰例。

孫權的勢力比關羽大得多,爲何北伐的戰果要低於關羽? 第3張

三、孫權奪取荊州後,爲何不能突破曹軍的防線。

可是,孫權由於害怕關羽的勝利會給自己帶來危害。同時爲了實現自己全據長江的戰略目標,發動了荊州之役。在這次戰役中,東吳大將呂蒙白衣渡江,奇襲荊州。在誘降糜芳、傅士仁後,又用攻心之計瓦解了關羽的大軍,擒殺了關羽。在後來引發的夷陵之戰中,孫權又提拔陸遜,以火攻打敗了劉備率領的蜀軍。這樣,三國的疆界基本上確定了下來,孫權最終佔據了大部分的荊州。

可是,我們也可以發現,從此孫權就再也沒有對北方有太大的進展。他根本就無法取得關羽那樣的戰績,雙方的勢力範圍一直在江淮之間進行着小的拉鋸。荊州方向上,只是在短時間佔領過襄陽,不久就被曹軍奪回,雙方也是不斷進行着小的拉鋸戰,誰也無法給對方沉重的打擊。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又是爲什麼呢?

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孫權佔據荊州後實力不足。在整個長江防線上,有兩個主要的戰役方向。一個是上游荊州的襄樊方向,一個是長江下游的江淮方向。在這兩個方向上,對東吳最重要的就是江淮方向。在這個方向上,直接威脅到的就是東吳最根本的核心地區,江東地區。因此,孫權不得不把主力佈置在這裏。

原本,荊州方向上有關羽應付,孫權就可以將主力集中在江淮一線,向北發動攻勢。但是,在奪取荊州之後,整個形勢發生了改變。在呂蒙和孫權計議戰略方向的時候,我們就能夠看到,東吳兵力的單薄。如果在江淮一線發動攻勢,在關羽的配合下,東吳是可以奪取徐州的。可是,東吳能夠奪取徐州,要守住徐州則需要投入全部的兵力。因此,呂蒙建議奪取關羽的荊州,首先建好自己的防禦圈。

可是要按照呂蒙的建議,東吳就要接手荊州的防線,將一部分主力投放到荊州。而且失去了關羽的配合,東吳只能以一己之力對抗曹軍。再加上夷陵之戰中,和蜀軍打得兩敗俱傷,更是讓東吳的軍力遭到削弱。就算是在後來與蜀漢講和,東吳對蜀漢方向上也不得不防。曾經發生過一件事,蜀漢對東線進行兵力調動,馬上就引起了孫權的關注,並質問蜀漢的使者。因此,在荊州的這部分兵力,實際上要面對曹魏和蜀漢兩方面的壓力。

這樣,東吳的兵力實際上被迫轉入了戰略防禦的態勢。本身曹魏的實力遠遠超過蜀漢和東吳。曹魏又在西線保持守勢,而將大部分主力佈置在東線。東吳原先在關羽的配合下,集中在江淮方向上還可以保持攻勢。到了現在,東吳本身的兵力進行防禦還勉強可以維持,讓他們去進攻曹魏,那是根本無法完成的任務。由於雙方實力懸殊,東吳和曹魏的交手一直是處於下風,無法突破曹魏的江淮防線。東吳被迫採取戰略防禦的方針,將政權維持下去。

結語:

關羽鎮守荊州的時候,雖然實際上只有三個郡的地盤,可是他擁有一支精銳的軍隊。這支軍隊是劉備的主力部隊,是準備用來實現《隆中對》裏北伐宛洛戰略任務的。在襄樊之戰中,關羽憑藉着這支主力,取得了輝煌的戰果。

在這次戰役中,關羽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再加上自己的軍事才能和精銳的部下,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優秀戰例。曹操方面沒有想到會遭受這樣的慘敗,一時間陷入了困境。可惜在這種有利的形勢下,關羽遭到了孫權的襲擊,功敗垂成。

孫權聽從呂蒙的建議,改變戰略方針,從北攻江淮改變爲奪取荊州。但是,這樣一來,東吳的整個戰略態勢就改變了。東吳從一個戰役方向發展到了兩個,而兵力則不但沒有增強,還因爲和蜀漢的戰爭遭到了削減。面對曹魏的優勢兵力,東吳的兵力從此不能維持北伐,只得轉入戰略防禦。從此,孫權只能困守在自己劃定的防禦圈中,維持自己的政權,等待末日的到來。從這裏,我們就能夠看出魯肅借荊州給劉備的高明之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