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劉徹簡介 劉徹的父親叫什麼

劉徹簡介 劉徹的父親叫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徹(漢武帝,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西漢第七位皇帝(公元前141年-前87年在位)。

漢武帝7歲被冊立爲儲君,16歲登基,在位達54年。他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功績顯赫,和秦始皇被後世並稱爲“秦皇漢武”,被歷代史學界和政治家們評價爲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漢武帝的思想積極進取,具爲有前瞻性,爲朝廷以至社會帶了新思維,實得權力後進行了多項大刀闊斧的改革,深遠地影響着後世。

對內政策上,漢武帝用人唯才,開創了察舉制並興太學;他又頒佈《推恩令》,削減了諸侯的權力及勢力,並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另外採納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成爲中國社會主流思想。

對外政策上,漢武帝以強勢態度積極地對付匈奴,發動第二階段漢匈戰爭,先後收復了西漢初年的多處領土,不過終其一世未能解除秦朝以來匈奴於中國西北部的威脅[1][2]。

漢武帝又大幅度地開疆拓土,先後在秦朝故土吞滅了東甌國、南越國、閩越國,及衛滿朝鮮及夜郎國等等,繼秦朝後再次拓展了中國疆域;同時兩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絲綢之路,將帝國不論在民生、經濟、文化或者軍事上,都推上了空前的高峯,其在位期間被稱爲漢武盛世,爲縱貫漢朝的極盛時期。

而漢武帝晚年窮兵黷武,性情反覆無常,而且迷信多疑,致使了巫蠱之禍。駕崩前兩年,漢武帝在輪臺下道《罪己詔》,重拾文景之治時期的與民生息的政策,爲後來的昭宣中興奠定基礎。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具有作爲的君主之一,漢武帝新政對於漢代政治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不僅如此,漢武帝新政讓漢代的藝術設計有了長足的發展,“改正朔”,“定節氣”“易服飾”等讓漢代藝術設計有了全新的發展空問,此外“節氣”,“陰陽”,“五行”等新的思想觀念,爲漢代藝術設計注入了全新的思想元素,讓漢代藝術設計呈現出一種嶄新的面貌,開創了一個新的藝術設計時代。

劉徹簡介 劉徹的父親叫什麼

  漢武帝

律歷制度改革對漢代藝術設計的影響

改正朔影響漢代設計藝術

漢武帝是一個雄心勃勃的君主,即位之初便升始尋求建立集權政治的理論基礎,董仲舒因此採取因勢利導的方式,針對漢武帝所關心的“法古”、“受命”、“天人之際”等問題進行了解答。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出了“王者必受命而後王,王者必改正朔,一統於天下。”的觀點。“改制說”的出現,對於一心想要實現中央集權的漢武帝而言,董仲舒的“改制說”真可謂是雪中送炭一般。因此,漢武帝不僅採納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並且由此實施了一系列改制活動。

劉徹簡介 劉徹的父親叫什麼 第2張

  董仲舒

爲了穩固政權,漢武帝開始積極效法古代帝王舉行封禪儀式,以便於能夠接受上天所賜予的“符瑞”,以表明自己是上天所認可的天子。但是,“符瑞”只是一種迷信,甚至是一種人爲的假託。因此,所謂的“符瑞”都是漢代的官方的造型師、設計師所創造出來,用以滿足皇帝的政治需要。據史書記載,元狩元年漢武帝郊祀於雍,祭祀過程中意外獲得一隻類似於鹿的角獸,百官將其附和爲“白麟”,並且製作了《白麟之歌》。所謂的“白麟”就是一隻典型的人造神獸。此外,元鼎元年,漢代的官方設計師又根據要求,製作了“寶鼎”,將其作爲“受命之符”。漢武帝的改制直接催生了一批前所未有的設計,不僅爲漢武帝的執政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同時也推動了漢代的藝術設計發展。

定節氣影響漢代藝術設計

先秦時期的藝術設計基本上逆循的是“天有時、地有氣、工有巧、材有美”的原則,這種設計思想是一種動態的設計思想,因而所有的設計都必須根據時間和空問的變化選擇最爲適合的材料,從而達到完美的藝術效果。漢代的設計思想基本上沿用秦代設計的基本原則,設計必須從整體出發,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的影響。隨着漢武帝新政的深入推行,天時、節氣、陰陽、五行、天干地支、星宿等元素成爲了漢代藝術設計中的新元素,不僅豐富了藝術設計的形式、內容,並且產生了新的設計原則。

“節氣”是在漢武帝時期形成的一種時同觀念,根據“節氣說”,一年被分爲四個季節,四季又被分爲二十四個節氣,不同的節氣有相應的顏色和用數,並以此確定祭祀建築的樣式以及服飾的樣式。根據氣節,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必須遵守一定的設計標準,以及一定的計量單位,並且將“節氣”與陰陽五行、天干地支、星宿等元素作爲一個有機的整體,從而產生一個系統性的設計。漢代設計師十分注重節氣與材料之間的關係,在漢代人的觀念中材料是有陰陽之別的,根據《淮南子·天文訓》記載:“丙子毛羽者,飛行之類也,故屬於陽介鱗者,蟄伏之類也,故屬於陰。”因此,在冬季時,漢代的設計師會採用羽毛作爲主要的設計材料。而在夏季,設計師則會選擇動物的甲殼作爲設計材料。“陰陽”觀念是漢代設計的主要觀念,並且與所謂的“氣”有着密切的聯繫。根據《淮南子·天文訓》記載:“陰氣極,則北至北極,下至黃泉,故不可以鑿地穿井,陽氣極,以夷丘上屋。”由此可知,在漢代建築設計理念中,太過於偏向北方的地理位置是不適宜建造房屋的。在漢代設計師看來不同的時令,其清燥與溼濁都是有區別的。一般而言,庚子氣燥寒,壬子氣清寒。因此只有在對不同時令充分把握的基礎上才能夠開展設計活動,設計師必須預知在相應的時同內應該採用哪些材料,因爲濁氣、溼氣、寒氣等因素都會對最後的器物產生影響。

漢代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會將節氣與五行一同加以考慮。例如銅鏡的製作,一般會在銅鏡上刻上“聖人之作鏡兮,取氣於五行“五行德令鏡之精”等字樣的銘文。由此可見“氣”和“五行”對於器物製作的重要性了。此外,還會將五行與十二甲子以及材料等結合起來,漢代就有:“甲子受制,木用事,火煙青。戊子受制,土用事,火煙黃。”等說法。這些都充分說明了“節氣”在漢代設計中的重要性。

服飾制度改革對漢代藝術設計的影響

自古以來,服飾便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漢武帝新政時期,漢代的服飾設計發生了一次大刀闊斧式的改革。據《漢書》記載,漢武帝時期官吏改穿“五時服”,而不再穿原有的“四時服”。“五時服”是在四時服”基礎上所形成了新的官員制服,其基本的設計理念仍舊是四時變化”,但是加入了五行的元素。據《後漢書·禮僅志》中的記載,漢代官員在立夏至夏至期間,着紅色的官服。季夏至立秋前十八日,着黃色的官服。立秋之日着白色的官服。立冬之日着黑色的官服。立春之日着青色的官服。由此可知,漢代官員在正式場合下,應該根據不同的節氣穿着不同顔色的禮服,或是祭祀服飾。此外,在一些特殊的日子必須根據規定穿着特定設計的服飾。如每月朔旦“執事者衣阜單衣,絳領袖緣中衣”,也就是說冬至前後所有的官員必須穿着紫色的衣服,由於朔旦不是正月,因此不宜穿着正色。由此可見,漢代官員的服飾從裏到外都有着極爲特殊嚴格的規定。

劉徹簡介 劉徹的父親叫什麼 第3張

  漢朝服飾

服飾制度的改革是漢武帝新政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時也是漢代服飾設計走向成熟的重要標誌。漢代的服飾不僅具有裝飾功能,時還具有特殊的政治功能。服飾時常被皇帝作爲一種褒獎的工具用以表彰有功人員,或是親近人員的功德。《後漢書》中曾記載荊州刺史郭賀由於在政績上表現突出,因此當時的漢朝皇帝特賜予其三公的服飾,以表彰他的功績。“三公”在漢代時期是一種名譽上的官位最高的官職,實際上不掌握實權,“三公”的服飾賜予大臣,主要是一種榮。服飾自古以來是一種區別尊卑等級的重要標準,孔子曾說過,“惟名與器,不可與人。“服飾在封建社會中就是一種十分重要的“禮器”,服飾的差別標誌着秩序、等級、威僅以及人倫的差別。因此,服飾除了“蓋形暖身”的功能之外,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功能。賈誼在《新書·服疑》中也談到“制服之道……貴賤有級,服位有等漢代服飾等級區別十分精細,從衣帶、冠履、佩飾、紋飾、器物、車馬宮室、喪葬等都有不同等級的區分,正所謂“見其服而知貴賤,望其章而知其勢。”也正是因爲有了如此精細的劃分,才讓漢代設計師有了更爲廣闊的設計空間,設計的豐富多樣,也就不足爲奇了。

術數制度改革對漢代藝術設計的影響

陰陽思想

“陰陽”是中國古代最爲重要的思維範疇,是古人對世界本質以及其基本運作方式的一種描述。漢武帝新政時期,“陰陽”思想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並且廣泛地被運用於造型裝飾藝術種。正所謂“陽必有陰,陰必有陽。”在器物的設計上,陰陽總是成對出現的。例如臨沂銀雀山壁畫頂部,壁畫的右邊部分畫了一隻金烏,象徵着太陽,太陽是陽性的。壁畫的左邊是畫了一隻蟾蜍,象徵着月亮,月亮是陰性的。壁畫上還畫有飛騰狀的玉兔。相類似的圖案還出現在從馬王堆漢基中所出土的絲帛上。由此可見陰陽思想在整個漢代藝術設計中的典型性與普遍性了。

此外,在漢代人的觀念中陰陽是生命力量的象徵,陰陽相順,陰陽和諧生命才能夠生生不息因此在磚石畫像、壁畫以及雕塑藝術中都存在着陰陽雙居的形態漢代人一般會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等作爲兩兩相對的陰陽象徵物。青龍主水,固屬於陰,白虎主火,固屬於陽。朱雀主南,固屬陽,玄武主北,固屬陰。因此,在一些怕水的器物上,往往可以看到虎的形象,而在一些怕火的器物上,則會有龍的圖案。漢代有一種十分特別的銅鏡,名爲“四神規矩鏡”,銅鏡爲四方形,四周刻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靈。這些都是陰陽思想在漢代設計中的體現。

劉徹簡介 劉徹的父親叫什麼 第4張

  太極陰陽圖

 五行思想

“五行”思想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物質思想,古代人將構成世界的元素劃分成五種,也就是衆所周知的金、木、水、火、土。漢武帝時期,在董仲舒等人的宣傳下,“五行”思想又開始流行起來,漢武帝據此實施“易服色”的政策。漢武帝將元豐七年改爲太初元年,每年的正月爲開始,百官一律穿着黃色的服飾。因爲根據“五德終始說”,秦滅周,周爲火德,水能滅火,因而秦爲水德,尚黑。滅秦,土能克水,因而漢爲土德,因而尚黃。此外,在裝飾用色上也遵循了董仲舒所倡導的“五行之中莫貴於土,五色之中莫貴於黃”的理論觀點。因此漢代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充分運用了這種“五行配五色”的理論。漢代設計師將“青、赤、白、黑、黃”作爲正色,其他顏色作爲間色,根據“五行配五色”理論,金對應的是白色,木對應的是青色,水對應的是黑色,火對應的是赤色,土對應的是黃色。一般而言,設計中的顏色以正色爲主,如果選用間色的話,紫色會被優先選用,也就是說選擇顔色不是從審美角度出發的,而是從等級出發。漢代的“五時服”根據的正是這種“五行配五色”思想。

漢武帝新政確立強有力的中央集權政策,完備的各項制度,保證了漢代以一種強勢姿態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模式。經漢代儒家改造的倫理觀念、天人思想、陰陽五行學說成爲這一文化模式的核心,各種文化因素在這一模式中重新釐定、整合,從而形成了漢代特有的藝術設計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