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愛德華·埃爾加爵士 愛德華·埃爾加愛的致意

愛德華·埃爾加爵士 愛德華·埃爾加愛的致意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愛德華·埃爾加,英國作曲家,外文名Edward Elgar,生卒時間1857年6月2日—1934年2月23日,代表作品,加冕頌、威風凜凜、愛的贊禮。

愛德華·埃爾加爵士 愛德華·埃爾加愛的致意

生平

愛德華·埃爾加(Edward Elgar,1857年-1934年),英國作曲家、指揮家,於1857年6月2日在伍斯特郡郊外的Lower Broadheath小村莊出生。他的父親威廉·亨利·埃爾加(William Henry Elgar,1821-1906)是一個樂器店店主兼教堂管風琴樂手。威廉·亨利·埃爾加在多佛長大,曾在倫敦音樂出版社當過學徒。 1841年,威廉搬到了伍斯特郡,在那裏他擔任鋼琴調音師並開設了一家銷售樂譜和樂器的商店。1848年,他與一位農場工人的女兒Ann Greening(1822-1902)結婚。愛德華·埃爾加是他們七個孩子中的第四個。愛德華的母親Ann Elgar在愛德華出生前不久就皈依了羅馬天主教,使得愛德華也受洗併成長爲羅馬天主教徒。威廉·埃爾加他是一名專業標準的小提琴手,於1846年至1885年擔任伍斯特郡的聖喬治羅馬天主教會管風琴師。威廉·埃爾加所有的孩子都接受了音樂教育。八歲時,愛德華·埃爾加正在上鋼琴和小提琴課,他的父親在伍斯特郡的許多大房子裏調製鋼琴,有時會帶他去,讓他有機會向重要的當地人展示他的技能。

埃爾加從小就成長在濃厚的音樂環境中。埃爾加的父母威廉和安·埃爾加對藝術十分感興趣並鼓勵他的音樂發展。他從父母那裏繼承了對文學的敏銳品味和對鄉村的熱愛。他的朋友兼傳記作家W. H. "Billy" Reed寫道,埃爾加的早期環境有一種影響,“滲透到他的所有工作中,給他的一生帶來了微妙但又不那麼真實和堅固的英語品質”。

在埃爾加十五歲之前,他在伍斯特附近的利特爾頓的一所學校接受了普通教育。然而,他在當地教師的鋼琴和小提琴課程之外的唯一正式音樂訓練只包括在1877年至1878年短暫訪問倫敦期間與阿道夫·波利澤爾進行的小提琴研究。埃爾加說:“我的第一首音樂是在大教堂裏學習的......從音樂庫中借來的書,當時我只有8歲,9歲或10歲。”他通過製作管風琴手冊並閱讀每本書。他後來說他最喜歡休伯特·帕裏在“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中的文章。

1872年,在埃爾加15歲的時候,埃爾加開始學習德語,希望能到萊比錫音樂學院進行進一步的音樂學習,但是父親不能爲他提供足夠的學習經費。多年以後,“音樂時報”的一篇專題文章認爲,他未能到達萊比錫,這對於埃爾加的音樂發展是幸運的:“因此,這位嶄露頭角的作曲家逃脫了學校的教條主義。”然而,對於埃爾加來說,這是令人失望的。他於1872年離開學校,不去萊比錫,而是去當地一名律師的辦公室。後來,他不僅轉向音樂而且轉向文學,成爲一名貪婪的讀者。在這段時間裏,他作爲小提琴家和風琴師首次公開露面。

幾個月後,埃爾加離開了律師,開始了音樂生涯,他提供鋼琴和小提琴課程,並偶爾在他父親的商店工作。他是Worcester Glee俱樂部的活躍成員,與他的父親一起,拉小提琴,編寫和安排作品。阿道夫·波利澤爾相信,作爲一名小提琴手,Elgar有可能成爲該國領先的獨奏家之一。但是埃爾加本人在倫敦音樂會上聽過領先的演奏家獨奏,他覺得他自己的小提琴演奏缺乏足夠的音調,所以他放棄了成爲獨奏家的野心。

22歲時,他獲得了在伍斯特縣附近的一個樂隊指揮的職位,那裏距離伍斯特有三英里(5公里)。樂隊包括:短笛,長笛,單簧管,兩個短號,次中音號,三個或四個第一和類似數量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和鋼琴。 “音樂時報”後來寫道:“這種實踐經驗被證明對這位年輕的音樂家來說具有最大的價值.......他獲得了運用這些不同樂器能力的實用知識.......他因此親密地瞭解了音色,這些和許多其他樂器的來龍去脈。“他從1879年起擔任該職位五年,每週前往一次。

在他的第一次出國旅行中,埃爾加於1880年訪問了巴黎,1882年訪問了萊比錫。他聽到卡米爾·聖桑在Madeleine演奏管風琴,並參加了由一流管絃樂隊演奏的音樂會。 1882年,他寫道,“我從羅伯特·舒曼(我的理想!),約翰內斯·勃拉姆斯,魯賓斯坦和理查德·瓦格納的身上學到了很多,所以沒有理由抱怨。”在萊比錫,他拜訪了一位朋友,Helen Weaver,他是音樂學院的一名學生。他們於1883年夏天訂婚,但由於不明原因,訂婚在第二年中斷了。埃爾加非常痛苦,他後來對浪漫音樂的一些神祕的奉獻可能暗示了他對海倫的感情。

1885年愛德華·埃爾加繼承父職任教堂管風琴師。

在他29歲的時候,他認識了大他8歲的已故少將亨利·羅伯茨爵士的女兒,自己的學生卡羅琳·愛麗絲·羅伯茲。愛麗絲當時是一個已經出版了詩歌和散文小說的作者。1888年夏,埃爾加打算去度假,臨別前愛麗絲作了一首叫做《愛的禮讚》的詩。旅途中埃爾加爲這首小詩譜曲,回來後作爲生日禮物獻給了愛麗絲,並向她求了婚。

埃爾加的傳記作家邁克爾·肯尼迪寫道:“愛麗絲的家人對她打算嫁給一位在一家商店工作並且是羅馬天主教徒的未知音樂家的意圖感到震驚。她被剝奪了繼承權。“愛麗絲是個很不幸的姑娘——早年便失去雙親。家族裏的人希望她嫁個可以託付終身的人,而不是一個沒有前途的音樂家。但愛麗絲深深愛着他,她不顧家族的反對,毅然與埃爾加在第二年的5月互許終身,結爲連理。

他們於1889年5月8日在布朗普頓大教堂結婚。 從那時起直到她去世,她擔任埃爾加的業務經理和社會祕書,處理他的情緒波動,並且是一位有洞察力的音樂評論家。雖然成效有限,但她盡力讓他受到有影響力社會的關注。作爲訂婚禮物,埃爾加將他的短小提琴和鋼琴曲作《愛的禮讚》獻給她。在愛麗絲的鼓勵下,埃爾加開始把時間花在作曲上。1890年,以序曲《弗魯瓦薩爾》引起人們的注意。之後搬到倫敦發展,這裏更接近英國音樂生活的中心。但是初期並不成功。不久因爲健康原因又返回家鄉。他們唯一的孩子Carice Irene於1890年8月14日出生在他們位於西肯辛頓的家中。孩子的名字在埃爾加創作Salut d'Amour時顯露出來,是孩子母親的名字Caroline和Alice的縮影。

在19世紀90年代,直到埃爾加將近40歲的時候,他才逐漸建立了作曲家的聲譽,他爲地方音樂節譜寫音樂,並逐漸被人重視,所創作的作品主要是爲英國中部地區的偉大合唱節作品。黑色騎士(1892年)和奧拉夫國王(1896年),均受亨利·沃茲沃思·朗費羅的啓發,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功。

1899年在他42歲的時候,他的第一部交響樂作品《謎語變奏曲》(Enigma Variations)獲得出版,並在倫敦由德國指揮家漢斯·裏希特指揮首演,獲得成功。這部作品因其獨創性,魅力和工藝而受到普遍讚譽,並使埃爾加成爲他那一代傑出的英國作曲家。這部作品正式命名爲原創主題的變奏曲,“Enigma”這個詞出現在前六個音樂欄中,這導致了我們所熟悉版本的標題。令人謎的是,儘管“原始主題”有十四種變化,但還有另一個總體主題,從未被埃爾加確定過,他說“貫穿整個過程”但卻從未聽過。評論家們觀察到,儘管埃爾加今天被認爲是一位具有特色的英國作曲家,但他的管絃樂和這部作品,尤其與理查德·施特勞斯的作品所代表的中歐傳統有很大關係。Enigma Variations在德國和意大利都很受歡迎,並且至今仍是全球音樂會的主要內容。

1900年他又創作了清唱劇《傑龍修斯之夢》(根據紅衣主教約翰·亨利·紐曼的詩詞譜曲)。這兩部作品被譽爲英國音樂開始復興的標誌。

1901年他創作了他的5首《威儀堂堂進行曲》的第一首(最後一首創作於1930年),這是埃爾加最出名的一部作品。這部作品出版後,好評如潮,每年全世界數百萬觀看“Last Night of the Proms”的電視觀衆都很熟悉。這部作品於1901年在倫敦海濱長廊音樂會上演出,由Henry J. Wood執導。這部作品使他獲得了當時英國最成功作曲家的聲譽。此後他又寫了序曲《在倫敦城中》(1901)、清唱劇《基督使徒》(1903)和《王國》(1906)等一系列作品。

1904年3月,在考文特花園舉辦了爲期三天的埃爾加作品節,這是一項前所未有的英國作曲家的榮譽。英國國王和王后也出席他的音樂會。

埃爾加於1904年7月5日在白金漢宮被封爲爵士。接下來的一個月,他和他的家人搬到了位於赫裏福德郊區的大房子Plâs Gwyn,俯瞰着懷河,他們一直住在那裏直到1911年。1902年至1914年間,用肯尼迪的話說,埃爾加在人氣的頂峯。他曾四次訪問美國,包括一次巡迴演出,並從他的音樂表演中獲得可觀的收入。

1905年至1908年間,他在伯明翰大學擔任音樂教授。他不情願地接受了這個職位,覺得作曲家不應該去一所音樂學院。他並沒有放鬆自己的角色,他的演講引起了爭議,他對攻擊評論家和英國音樂的攻擊總體上說:“隨着時間的流逝,粗俗可能會變得粗糙。經常伴隨着創造力...但普通的頭腦永遠不會是平常的事情。一個英國人會帶你進入一個大房間,比例漂亮,並會向你指出它是白色的 - 全白 - 而且有人會說“你有什麼精緻的品味。”你知道,在你自己的心靈中,在你自己的靈魂中,它根本就不是品味,它只是品味的缺乏,僅僅是逃避。英國音樂是白色的,並且躲避一切。“他對這一爭議表示遺憾,並很高興在1908年將這一職位交給他的朋友格蘭維爾·班托克。他作爲名人的新生活對於高度緊張的埃爾加來說是一種喜憂參半的事情,因爲它打斷了他的隱私,而且他經常身體不好。他在1903年向他的好友Jaeger抱怨說:“我的生活是一個不斷放棄我喜歡的小事。”W. S. Gilbert和Thomas Hardy在這十年中都試圖與埃爾加合作。埃爾加拒絕了。但是他說,如果Shaw願意的話,他會和George Bernard Shaw合作。

當埃爾加接近他的第五十個生日那天,他開始研究他的第一部交響曲,這個項目近十年來一直以各種形式出現在他的腦海中。他的《第一交響曲》(1908年)是國家和國際的勝利。在首映的幾周內,它在紐約的Walter Damrosch,維也納的Ferdinand Löwe,聖彼得堡的Alexander Siloti和萊比錫的Arthur Nikisch的指揮下進行。羅馬,芝加哥,波士頓,多倫多和15個英國城鎮都有表演。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裏,它在英國,美國和歐洲大陸舉辦了一百場演出。

1911年他的《第二交響曲》上演,同年他獲得功績勳章,此後專注於大型器樂曲的創作。如《小提琴協奏曲》(1910)、交響練習曲《福斯塔夫》(1913)、《大提琴協奏曲》(1919)等。

1912年他又搬到倫敦居住。前往位於Hampstead的Netherhall Gardens的一座大房子,由Norman Shaw設計。在那裏,埃爾加創作了他在一戰前期的最後兩部大型作品,合唱頌歌,《音樂創作者》(1912年的伯明翰音樂節)和交響樂《法斯塔夫》(1913年的利茲音樂節)。

1914年,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埃爾加對大屠殺的景象感到震驚,但他的愛國情緒卻被激起了。他創作了《戰士之歌》。他在當地警方簽署了一名特警,隨後加入了軍隊的漢普斯特德志願者保護區。埃爾加在戰爭期間的其他作品包括兒童劇的音樂,《星光快車》(1915年);《一個芭蕾舞團》,《The Sanguine Fan》(1917);和《英格蘭的精神》(1915-17,Laurence Binyon的詩歌),三部作品在性格上與他早年的浪漫愛國主義截然不同。

在戰爭即將結束時,埃爾加身體狀況不佳。他的妻子認爲最好搬到鄉下,她從畫家Rex Vicat Cole那裏租來了蘇克塞斯郡Fittleworth附近的房子'Brinkwells'。埃爾加漸漸恢復了他的身體後,在1918年和1919年,他製作了四部大型作品。其中前三個是室內樂曲:E小調的小提琴奏鳴曲,A小調的鋼琴五重奏,以及E小調的絃樂四重奏。四重奏和五重奏是1919年5月21日在威格莫爾音樂廳首演。曼徹斯特衛報寫道:“這個四重奏,其巨大的高潮,舞蹈節奏的奇妙改進,完美的對稱性,以及五重奏,更抒情和熱情,是完美的例子。是作爲室內樂偉大的清唱劇。“

雖然在20世紀20年代,埃爾加的音樂已不再流行,但他的崇拜者在任何可能的情況下繼續展示他的作品。裏德於1920年3月挑選了“第二交響曲”作爲表演,由“一個幾乎不爲公衆所知的年輕人”阿德里安·博爾特(Adrian Boult)“將作品的莊嚴和高貴”帶給更廣大的公衆。同樣在1920年,Landon Ronald在Queen's Hall舉行了一場埃爾加音樂會。愛麗絲·埃爾加熱情地寫下了對交響樂的喜愛,但這是她最後一次聽到埃爾加的音樂在公衆場合播放。在短暫的疾病之後,她於1920年4月7日在七十二歲時因肺癌去世。

埃爾加因失去妻子而感到沮喪。由於沒有公衆對新作品的需求,並且被沒有了愛麗絲的不斷支持和靈感,他允許自己偏離構圖。他的女兒後來寫道,埃爾加繼承了他父親不願意“安頓下來工作,但可以高興地花費數小時完成一些完全不必要和完全無償的事業”,這一特質在愛麗絲去世後變得更加強烈。在他生命的大部分時間裏,埃爾加沉迷於自己的幾個愛好。在他的一生中,他還是一位熱心的業餘化學家,有時在後花園裏使用實驗室。他甚至在1908年爲“Elgar Sulphuretted Hydrogen Apparatus”申請了專利。他喜歡橄欖球,支持Wolverhampton Wanderers F.C.,他爲他製作了一首國歌,並且在晚年他經常參加馬術比賽。他的門徒,指揮Malcolm Sargent和小提琴家耶胡迪·梅紐因都回憶起與埃爾加的排練,他很快就滿意自己的排練,然後去了比賽。在他年輕的時候,埃爾加一直是一個熱情的自行車運動員,他在1903年爲自己和他的妻子買了皇家陽光自行車(他將他的名字命名爲“Phoebus先生”)。1923年11月和12月,他乘船前往巴西,沿着亞馬遜到馬瑙斯,進行自己的旅行。關於埃爾加的活動或他在旅途中遇到的事件幾乎沒有任何記錄,這給小說家James Hamilton-Paterson在編寫傑羅尼修斯時有相當大的自由,他虛構了一個旅程記錄。

愛麗絲去世後,埃爾加賣掉了漢普斯特德的房子,在倫敦市中心的聖詹姆斯公寓住了一小段時間後,他搬回了伍斯特郡,到了1923年至1927年居住的肯普西村。這些年來他並沒有完全放棄作曲。他對巴赫和亨德爾的作品進行了大規模的交響樂再創作,併爲1924年的大英帝國展創作了Pageant of Empire。在這些出版後不久,在沃爾特·帕拉特爵士去世後,他於1924年5月13日被任命爲國王音樂劇的大師。

1931年,愛德華·埃爾加成爲從男爵。

在最後幾年,埃爾加經歷了音樂復興。英國廣播公司於1932年組織了他的作品節,慶祝他七十五歲生日。他於1933年飛往巴黎爲梅紐因執導小提琴協奏曲。在法國期間,他在Grez-sur-Loing的家中拜訪了他的作曲家弗雷德裏克·德利烏斯。他被年輕的音樂家追捧,如Adrian Boult,Malcolm Sargent和約翰·巴比羅利,他們支持埃爾加的音樂。他開始製作一部歌劇“西班牙女郎”,接受了BBC的委託製作第三交響曲。然而,因爲他最後的病無法完成。他爲未完成的作品感到煩惱。他要求裏德確保沒有人會“修補”草圖並嘗試完成交響樂,但有時他說,“如果我不能完成第三交響曲,有人會完成它,或者寫更好的一個。“在埃爾加去世後,Percy M. Young與BBC和埃爾加的女兒Carice合作,製作了一張版本的西班牙女郎,這張照片是用CD發行的。第三交響曲的草圖由作曲家安東尼·佩恩在1998年創作完整。

在1933年10月8日的一次手術中,他被確診爲無法進行手術的結腸直腸癌。他告訴他的諮詢醫生亞瑟·湯姆森,他對來世沒有信心:“我相信除了完全遺忘之外什麼也沒有。”埃爾加於1934年2月23日去世於伍斯特,享年七十六歲,被埋葬在在小莫爾文的聖烏爾斯坦羅馬天主教堂,和他的妻子埋葬在一起。

背景

1920至1940年現代主義雷厲風行, 在伊戈爾·費奧多羅維奇·斯特拉文斯基、巴托克·貝拉、謝爾蓋·謝爾蓋耶維奇·普羅科菲耶夫、達律斯·米約當道的這段時間, 大多數音樂家都會鄙夷”埃爾加是偉大作曲家“的這樣想法, 認爲他不過是個名過其實的鄉巴佬, 或許能譁衆取寵於一時, 只爲了當時的英倫迫切需要一位足以代表本國的重要作曲家。他是英王愛德華派的重要人物, 生性陳腐, 是英國保守反動勢力的餘黨, 簡直就是英王愛德華俱樂部的紳士典範。人們據此推論: 埃爾加必定是一個創作鄙俗和主戰音樂的承命樂匠。

遭遇

埃爾加被打入冷宮達數十載的原因, 並不只因爲他與視浪漫主義如芒刺在背的新古典主義時代背道而馳, 另外還應歸因於英國當時以瑞夫·佛漢·威廉士爲代表的民族樂風崛起, 以及伊莉莎白樂派的捲土重來。當時世界樂壇吹起一陣民族熱潮, 匈牙利有巴托克·貝拉,捷克有萊奧什·雅那切克,丹麥有卡爾·尼爾森,芬蘭有讓·西貝柳斯,而美國也有艾伍士(儘管沒人知道艾伍士的音樂)。這些國民樂派音樂家一躍而登上樂壇高位, 把本國的民間樂風吹得震天嘎響。不過埃爾加卻不願湊熱鬧, 他相信作曲家的要務是發明曲調,而非一味抄襲, 或者把古代怪異的曲調炒熱再用。

影響

嗣後, 在1889年出現了《富羅沙爾序曲》, 埃爾加在這部重要作品展現的, 是一位作曲家對後期浪漫樂派龐大的管弦樂團響度的特殊感受與控御力。供合唱團與管弦樂團演出的《黑騎士》(1893)、《奧拉夫國王》(1896)、《加拉塔卡斯》(1898), 吸引來更多人的興趣。到了1900年, 埃爾加就已經是英國享譽最隆的作曲家了, 尤以1899年的《謎語變奏曲》發表之後爲然。這是他以管絃樂爲朋友所繪的肖像。艾爾加對外宣稱, 這首樂曲的主絃樂還有一段聽不見的旋律重複遙相對應。至今尚未有人能夠解釋那段神祕且聽不見的旋律, 這真是《謎》中之謎。

個人作品

代表作品

著名的有:清唱劇《傑龍修斯之夢》《基督天使》《王國》,音樂會序曲《安樂山》,音詩《法斯塔夫》,《b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一交響曲》、《第二交響曲》、《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合唱曲《黑色騎士》、《奧拉夫國王》、《Salut d 'Amour 》(愛的贊禮),管絃樂《謎語變奏曲》《威風凜凜進行曲》等。

音樂創作

埃爾加顯然受過理查德·施特勞斯的薰沐。他的某些旋律隱約帶着施特勞斯固有的手法, 大跳幅音程, 曲勢雄渾, 並時有始料未及的轉折發展。埃爾加的管絃樂法也受《英雄的生涯》作曲者之惠良多。不過施特勞斯譜寫管絃樂的方法雖然效果凸顯, 但是往往只能僅以規模和音樂取勝, 埃爾加卻能營造出更澄澈的音響。 埃爾加繼《謎語變奏曲》後, 又推出許多人認爲是他最偉大的作品, 即依據英國主教約翰·亨利·紐曼的劇詞譜寫的神劇《傑龍修斯之夢》。《傑龍修斯之夢》一劇確實有高貴優美的部份, 不過亦不乏流於沉悶的宗教虔誠表現, 因此它雖是埃爾加最具野心的作品, 但卻不如其崇拜者所言, 是他最優異的作品。它在埃爾加作品中的地位, 差可比擬爲《生之彌撒》在大流士作品中的地位: 野心雖大, 成績卻不如預期。 《在倫敦城內的樂園》於1901年晤世。埃爾加從不趨附流俗, 矯情僞裝成國民樂派作曲家, 但是在此劇中, 一如後來1913年《法斯塔夫》, 其中流貫著強烈民族精神。此曲所描繪出的昇平和樂景象, 也許不盡是倫敦城的寫實, 但確是除了英國子民外,再也沒人能創作出如此的樂曲。他的四首《威風凜凜進行曲》也是如此; D大調的第一號進行曲對埃爾加的重要性, 有若《悲傷圓舞曲》之於西貝流士, 以及升C小調前奏曲之於拉赫瑪尼諾夫。在世界各地愛樂人士眼中, 埃爾加就是《威風凜凜》作者。過後不久, 英王愛德華七世提議把曲調配上歌詞, 《希望與榮耀之國》於焉誕生。如果說埃爾加在此之前已經鼎鼎大名。

《威風凜凜》讓埃爾加名利雙收, 但是就音樂發展而言, 卻是有害無利。這首進行曲讓他蒙上吉普林式的歌頌帝國強權主義色彩, 以致有些人以爲《威風凜凜》作者創作的音樂都不足以觀。明眼的音樂家們也拒不接受它在世人眼中的地位--一首氣勢雄渾的優秀進行曲。埃爾加有一連串優秀的作品--如供絃樂團演出的華麗序奏與快板(1905)、第一交響曲(1908)、小提琴協奏曲(1910)、第二交響曲(1910)、大提琴協奏曲(1919)。埃爾加另外也致力於一闕龐大的三部曲--《傳道者》在1903年面世, 《王國》在1906年完成, 不過都未能擠進國際曲目。至於三部曲的第三部份卻一直未能謀面。 埃爾加的兩首交響曲均屬後期浪漫時代的雄偉鉅作, 活力充沛,合於布拉姆斯傳統,卻又帶著施特勞斯的風韻。兩者皆爲優美、紮實的佳作, 雖然同是明顯帶有前人痕跡的作品, 但卻能與埃爾加個人典型風味和旋律共收烘托之效, 而無窠臼之弊。這兩首交響曲都有挽回時代狂瀾、重獲青睞的趨勢, 另外在潛意識中迴應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的小提琴協奏曲亦是如此。埃爾加晚年最佳的作品, 恐怕非大提琴協奏曲莫屬。這是一首輓歌式的作品, 個人風味濃郁, 優雅旋律繞樑三日。其以抒情風味開端的旋律之美, 在尤其喜愛長式樂句的埃爾加作品中亦屬罕見。埃爾加的大提琴協奏曲足可與德弗札克的 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並列爲同類作品中最偉大的必傳之作。 1919年以後, 埃爾加的創作生涯嘎然而止。他在往後十五年間仍斷斷續續撰寫了幾件作品, 不過爲人演出的機會甚少。像羅西尼與西貝流士一樣, 埃爾加決定在創作生涯如日中天時見好就收, 功既成,名已遂, 不妨急流勇退。 A小調鋼琴五重奏(1918)及大提琴協奏曲(1919)算得上是他暮年最重要的兩件作品。諦聽輓歌似的大提琴協奏曲, 不禁讓人想到埃爾加--不論是否出於意識--正在做他一生最好的告別式, 預備遁回隱蔽的自我世界, 不再戀棧於紅塵俗世。

埃爾加《愛的禮讚》

1930年代人士不瞭解隱藏在埃爾加閃亮耀眼後期浪漫樂派樂風之後的, 是其音樂特殊的風味。埃爾加與維多利亞前輩不同的是, 他的每一個音符都饒富個人韻味。或許他的管絃樂曲以史特勞斯或華格納爲本, 交響曲與協奏曲形式以布拉姆斯爲榜樣, 不過他對旋律及形式處理的手法都有獨到見解。埃爾加腕下弛張的旋律、空疏的間隔、華麗的流轉躍動, 以及流露的自信與堅毅, 即可以表現出非不列顛莫屬的感覺 (這種感覺難以筆墨形容, 不過確實存在著), 也可以看出是那位作曲家所有, 樂史上的其他作曲家莫能辦到。光這一點, 就足以讓其樂曲地位居於技巧比他優秀藝匠或更先進的實驗家之上。因爲不具個人風格的音樂, 不論技巧多麼高超, 都絕無生存的餘地。或許埃爾加音樂中愛德華時代與中產階級味道太濃, 或許宣揚不列顛的帝國主義(明指或暗示),也或許承襲著傳統的窠臼 (《傑龍修斯之夢》當然亦在此列),但是它沛然充塞著活力與個性的事實卻是無人能否認的。埃爾加能隨著此時期的吉普林與其他人物再次爲世人所矚目, 事出並非湊巧。

埃爾加音樂裏特別屬於愛德華時代的樂句語法, 或可使演奏者爲難。埃爾加所使用的成員衆多龐大樂團也常使後世指揮家失去平衡,其音樂難免要顯得俚俗。埃爾加本人深知這個問題, 並表示極度關切。他曾對評論家恩尼斯.紐曼說, 各種表情都已經被他寫進樂曲裏了, 指揮家必須作的無非是遵照各種指示行事而已。他渴望的說:“只要人們肯依照總譜上明載的方法演奏, 一切都可迎刃而解。"紐曼認爲若不如此, 愛德華時代的感傷主義就要趁虛而入, 甚至凌駕在音樂之上, 讓埃爾加飽受旁人莫須有的責難。

音樂密碼

1897 年,英國作曲家愛德華·埃爾加(Edward Elgar)給摯友多拉小姐(Miss Dora Penny)留下了一封信。這封信上寫着 87 個歪歪扭扭的符號,裏面明顯藏着埃爾加想對多拉小姐說的話。多拉本人一直沒能讀懂這封信。1937 年,多拉出版了自己的回憶錄,將這份密碼公之於衆。這個密碼直到現在仍未被破解。 密碼全文如下:

愛德華·埃爾加爵士 愛德華·埃爾加愛的致意 第2張

創作風格

貴族氣質

埃爾加特有的標誌,就是他的音樂本身所表現出的那種與生俱來的貴族氣質,而音樂中的主要情緒往往是英雄性的,但略顯悲傷。

管絃樂色彩

埃爾加曾說過:“那些在鋼琴上聽起來十分惡劣而且是不可能的和諧聲音在使用樂器演奏時能發出極其令人愉悅的聲音。”他的話雖有些過激,但爲我們提供了他的管絃樂配器的風格特徵,那也是音樂的一種色彩,每個音符都十分謹慎地得到安置,以獲得最好的效果。

音樂旋律

埃爾加是完美旋律的追求者,特別是在他的輕音樂作品中,他像創作大型作品一樣嚴謹有加。而在大型作品的創作中,他最優美的旋律往往融和聲的精緻與思念的音程於一體。

民族主義

埃爾加曾在1898年說過:“我希望有一天能創作出一部偉大的作品——一部令我的英國同胞喜歡並熱愛的富有民族性的作品。”這並不意味着他希望英國國旗遍地飄揚。

個人成就

埃爾加的音樂深受19世紀德國浪漫主義作曲家約翰內斯·勃拉姆斯、理查德·瓦格納等人的影響,同時帶有某些英國風格。他熱愛英國的文化和自然風光,有時也讚頌大英帝國。爲英王愛德華七世加冕,他寫了《加冕頌歌》(1902)。他的軍隊進行曲《威儀堂堂》第 1首(1901),多年來一直是新聞片中不列顛皇室鏡頭的必不可少的配樂,也是他最流行的作品。他從英國民歌及傳統音樂中汲取營養,創作中充分體現英國民族風格。他將高雅脫俗的表達與流行風格相結合,作品旋律優美,作曲技巧精湛,配器法技法高超,和聲語言源自勃拉姆斯和舒曼,又帶有瓦格納式變化音的色彩,音樂性格既親切又憂鬱。 總而言之,他的藝術毫不偏狹,思維極爲寬廣,風格莊嚴而淳樸,英國人民把他看作是英國的貝多芬。後來由於他的浪漫主義與其時世界樂壇流行的現代主義及民族樂風不合,加上他著名的《威風凜凜進行曲》被譏爲有歌頌強權之色彩,埃爾加聲望陡降,不再被認爲是世界級大師,直到去世30年後方開始恢復。他的頭像取代邁克爾·法拉第成爲新的20英鎊頭像。

他是一位英國作曲家,他的許多作品都進入了英國和國際古典音樂會的曲目。他最着名的作品包括管絃樂作品,包括Enigma Variations,Pomp and Circumstance Marches,小提琴和大提琴協奏曲,以及兩部交響曲。他還創作合唱作品,包括The Gerontius,室內樂和歌曲。他於1924年被任命爲國王的音樂大師。 儘管埃爾加經常被視爲典型的英國作曲家,但他的大部分音樂影響並非來自英格蘭,而是來自歐洲大陸。他覺得自己是一個局外人,不僅是音樂,而且是社交。在由學者主導的音樂圈中,他是一位自學成才的作曲家。

在他五十多歲的時候,埃爾加創作了一部非常成功的交響曲和小提琴協奏曲。他的第二部交響樂和他的大提琴協奏曲並沒有立即獲得公衆的歡迎,並花了很多年時間纔在英國樂團的音樂會劇目中獲得一個常規的地方。在晚年,埃爾加的音樂被視爲主要吸引英國觀衆的吸引力。在他去世後,他的股票一直保持低位。在他的作品的新錄音的幫助下,它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顯着復甦。近年來,他的一些作品在國際上再次被採用,但英國的音樂比其他地方更多。 埃爾加被認爲是第一位認真對待留聲機的作曲家。 1914年至1925年間,他對他的作品進行了一系列錄音。 1923年動圈式麥克風的推出使得聲音再現的準確性更加準確,埃爾加爲他的大部分管絃樂作品和《傑龍修斯之夢》的片段錄製了新的錄音。

 參見

古典音樂作曲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