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爲何如此評價雍正 若無雍正清恐早亡

爲何如此評價雍正 若無雍正清恐早亡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清聖祖康熙皇帝第四個兒子,大清王朝入關後的第三任統治者。雍正夾在功業顯赫的康熙和乾隆之間,一般都認爲他只是承先啓後的過渡皇帝,但我個人認爲其在康乾盛世中處於不可或缺的位置。歷史選擇了他,他也交給了歷史一份滿意的答卷。日本史學研究者佐伯治曾評價雍正皇帝說:“康熙寬大、乾隆疏闊,若無雍正整飭,滿清恐早衰亡。”

雍正在位十三年,對清廷機構和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爲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耗羨銀歸公、建立養廉銀製度等,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設立軍機處,創立祕密建儲制等。正是他對康熙晚年的積弊進行改革整頓,一掃頹風,使吏治澄清、統治穩定、國庫充盈、人民負擔減輕。這樣一位勵精圖治、致力於富國強民的皇帝,應該擔得上“好人”的評語。

爲何如此評價雍正 若無雍正清恐早亡

可就是這樣一個“好人”,卻只得到一世惡名,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後。民間傳說,最集中的是他“改詔奪位”、“骨肉相殘”、“不得善終”三大惡名。從登上皇位,就傳聞不斷,說他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淫色、懷疑誅忠、好諛任佞。民間流傳關於雍正的死因有很多,有說是被呂四娘(呂留良遺孤)謀刺死的;有說被宮女縊死的;有說服丹藥中毒而死或中風而亡;更有甚者說其是被曹雪芹和竺香玉合謀毒死。衆說紛紜的死因,其實正反映出雍正登基後面臨的現狀。

可一個公認的事實卻是:雍正是封建王朝中最爲勤政的皇帝之一,在位13年國庫從接手時的所剩無幾到卸任時的國富民強,老百姓的安居樂業(雍正在位期間沒有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極力整治吏治建立了健全的領導和監督體制。以後人的眼光來看,愚以爲雍正的“惡名”正是來於自己的功績。

雍正即位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清欠,也因此得了貪財的惡名。

爲何如此評價雍正 若無雍正清恐早亡 第2張

在康熙統治期間,解決了長達八年的吳三桂等三藩的分裂戰爭,收復了被鄭經割據多年的臺灣,驅逐了佔據我國黑龍江地區的沙俄勢力,又出征蒙藏平定準噶爾部蒙古貴族分裂勢力的動亂,這一通仗打下來得需要多少銀子?清朝經濟面臨着崩潰的危險:一方面叛亂此起彼伏,剿而不滅,用去大部分財政收入;另一方面朝廷內貪污成風,大小官員多以“借款”爲由,私自動用國庫銀兩竟高達上千萬之巨!借了錢,又不還回來,這就造成了國庫的“虧空”。國庫裏沒有銀子,就得增加賦稅向老百姓要,要到後來康熙都覺得老百姓太苦了,於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下旨“永不加賦”。國庫只存銀七八百萬兩,而又不能“加賦”,這就是雍正接手時的財政現狀。

如果說,打江山要靠槍桿子,那麼,治江山就得抓錢袋子,所以虧空不能不補。雍正爲了維持大清帝國的運轉,把眼睛盯在了“虧空”上,要把官員們欠國家的錢收回來。雍正決定從整頓吏制開始,錢糧虧空主要出在官吏貪污上。雍正說:“歷年戶部庫銀虧空數百萬兩,朕在藩邸,知之甚悉。”又說,“近日道府州縣虧空錢糧者正復不少”,“藩庫錢糧虧空,近來或多至數十萬”。於是雍正下第一個法令,就是下達全面清查積空錢糧,要求各地嚴格執行,並責令所有虧空三年內全部補齊,不許派於民間。康熙皇帝去世剛好一個月時,雍正便下令全面清查虧空錢糧。雍正不顧其父“屍骨未寒”,就要對康熙留下的積弊大動干戈,可見事情之緊迫。

在清欠執行上,雍正的做法很值得稱道。

爲何如此評價雍正 若無雍正清恐早亡 第3張

雍正從中央直屬機關內選派欽差大臣,同時又從各地抽調一大批候補州縣隨行。這個人選搭配很有意思。首先欽差大臣與地方的聯繫不是特別密切,而且就在皇帝身邊,肯定對雍正清欠的決心和信心十分了解,即便是有些孝敬及往來,在這事關自己腦袋的問題上,他不會冒那麼大的風險給別人擔事。而同時又有一批候選官員隨行,對欽差大臣本身就是一種監督。要知道雍正給出的政策是:查出一個貪官污吏,立即就地免職,從調查團裏選一個同級官員接任。這些候補們,眼睛都望穿了,好不容易盼到這麼一個出頭的機會,因此眼睛現在都泛着藍光,死盯着欽差大臣和受查官員,誰“和稀泥”誰就是動了他的“頂戴”,這樣就避免了官官相護。同時,在古代官場有一個循環:上一任虧空,繼任者填補,離任的時候再虧空給下一任,所以虧空總是補不上。可這回繼任者就是來查賬的,還不趁機把前任的虧空賬抹平?再者,如果他查不出虧空也就沒有自己的繼任。因此,從哪方面講,去查賬的人都會“光膀子賣力氣”地徹查到底。

雍正這一出手,動靜可真不小,雍正用兩計“殺威棒”徹底粉碎了下面官員“走過場”的希望。首先查處主管財政的戶部有虧空,而且虧空達二百五十萬兩,雍正責令戶部歷任尚書、侍郎、郎中、主事等官吏共同賠償。另外雍正自己的十二弟履郡王曾做過內務府主管,結果內務府也有虧空。當時全國上下都看着這件事情,如果這筆錢追不回來,那清欠將就此不了了之。爲了表示自己的決心,雍正向這位十二弟下了手,最後爲了還錢履郡王只好將家中器物當街變賣。雖然履郡王此舉有給雍正難堪的意思,但不管怎麼說你還是要把錢還了,皇上至親尚且如此,還有哪個官員能夠賴賬。但雍正也因此落了個刻薄的惡名。

爲何如此評價雍正 若無雍正清恐早亡 第4張

從履郡王的事件中,雍正看到了一個問題:官員虧空國庫不是一時虧空的,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債一時還清有困難。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雍正採納了通政司官員錢以塏的建議:抄家。虧空官員一經查出,將其家產查封,家人監控,追索已變賣的財物,杜絕其轉移藏匿贓銀的可能。贓官們的罪一經覈實,就把他的家底抄個乾淨,連他們的親戚、子弟的家也不放過。雍正下令:“絲毫看不得往日情面、衆從請託,務必嚴加議處。追到水盡山窮處,畢竟叫他子孫做個窮人,方符朕意。”此令一下,全國一片抄家聲,雍正也得了個“抄家皇帝”的封號,甚至連牌桌上都有了一種新打法:抄家和。

雍正四年,廣東道員李濱、福建道員陶範,均因虧空案而畏罪自殺。想一死了之?沒那麼容易!雍正指出:“官職家財既不能保,不若以一死抵賴,留貲財產子孫之計。”跑了和尚跑不了廟,雍正下令,找他們的子弟、家人算賬!與此相同,廣東巡撫楊文乾、閩浙總督高其倬、福建巡撫毛文銓等,雍正都對犯官“嫡親子弟並家人等”嚴加審訊,最終“所有贓款着落追賠”。箇中詳情,《紅樓夢》背景中的江寧織造曹家就是其中著名的例子,這纔有後來雍正被曹雪芹和竺香玉合謀毒死之說。在一場暴風驟雨般的專項整治中,虧空沒了,國庫也殷實了,但雍正也因此落了個好殺的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