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地球形成不易:初期持續遭碰撞達1億年之久

地球形成不易:初期持續遭碰撞達1億年之久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據國外媒體報道,在地球形成初期,地球遭受了持續1億年的隕星碰撞。依據最新一項研究報告,持續1億年的隕星碰撞導致地球化學成分永久地改變。  

地球形成不易:初期持續遭碰撞達1億年之久

  地球形成初期

這項研究將解釋爲什麼當前地球比初期地球具有較高的鎂含量和較低硅含量,當前地球形成理論顯示,這是由於吸積過程所導致的,一些物質被地球引力牽引。然而,該模型無法解釋地核熱量來自何處,以及地球磁場如何形成的。

地殼和地幔具有較高的稀土含量,例如:釤和釹,該含量高於多數隕石,這暗示着地球形成初期稀土含量要高於之前預期。一種叫做“球粒狀隕石”的隕石類型被認爲形成於形成太陽系行星的氣體雲。

一種叫做頑輝石的球粒狀隕石與地球形成之初的原始成分相同,頑輝石化學同位素與地球成分十分接近,然而地球成分具有較高的鎂含量和較低的硅含量。

爲了解釋這種差異性,法國研究人員認爲這可能因爲地球形成初期遭受隕石碰撞,並因此永久地改變了地球成分。雖然當地球遭受隕星碰撞時失去了一些質量,但總體來講在這一暴力時期地球質量處於淨增益。  

地球形成不易:初期持續遭碰撞達1億年之久 第2張

  地球形成初期

持續時間較長的隕星碰撞時期,逐漸使地球的化學成分發生了變化。法國國家科研中心(CNRS)的阿斯瑪-博吉巴爾(Asmaa Boujibar)和同事通過實驗和模型測試了這一理論,他們通過在不同壓力下融化球粒狀隕石,重現了地球原始地殼逐漸累積狀態。

這項研究結果將解釋熔岩的成分,它們最終冷卻形成地殼。研究人員推斷稱,地球反覆遭受隕星碰撞和地殼長期被侵蝕,將移除大量硅,殘留鎂元素,最終形成當前地球的成分特徵。

地殼是地球的最外層,是地幔外側最薄的一層,如果科學家從地殼深層提取樣本,或許能夠更好地解釋原始地球的構成成分。目前科學家分析地球成分的最好方法就是分析隕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