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靖難之役留下一個謎團之間還未解開,建文帝究竟是何結局?

靖難之役留下一個謎團之間還未解開,建文帝究竟是何結局?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靖難之役,又稱靖難之變,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統治階級內部爭奪帝位的戰爭。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牢落西南四十秋,蕭蕭白髮已盈頭。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漢無情水自流。長樂宮中雲氣散,朝元閣上雨聲收。新蒲何柳年年綠,野老知聲器未休。-明·朱允炆

史上的“靖難之役”留下了一個謎團到現在都還沒有解開,那就是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朱允炆性格溫厚,對待長親又十分孝順。他十四歲時,父親太子朱標生病。他不分晝夜地跪在牀邊伺候,這也突出了他的性格比較乖巧,溫順。父親去世之後他又因過度悲傷而暴瘦,朱元璋誇他有孝心。

靖難之役留下一個謎團之間還未解開,建文帝究竟是何結局?

“建文帝”的帝號

在政治決策和治國理念上,他延續了他父親的寬大和溫柔,選擇以文治理天下。而從他重用黃子澄和方孝孺等人可以看出,文人才子對他的影響很大。連他即位之後年號也改爲建文。

但令人好奇的是,爲什麼朱允炆被後人稱爲“建文帝”,而不是“明惠宗”呢?首先,即位時間短。年號建文只有四年,之後就被改成了洪武三十五年。其次,建文帝在位期間作出的功績較少。

他即位期間作出的最大的一項政策就是推行削藩。最後,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朱棣不敢承認這個廟號。如果給予了朱允炆這個廟號,就意味着朱棣承認自己是謀反。

靖難之役留下一個謎團之間還未解開,建文帝究竟是何結局? 第2張

推行削藩

建文帝短暫的在位時間裏,他做過最有利於明代發展的事情就是削弱了藩王的勢力。明太祖時期,朱元璋把自己的兒子封爲藩王,讓他們駐守邊關要塞,還給予了他們動用各地軍隊必須要向他們稟告請命的權力。但這種分封方式很容易導致邊塞各地藩王擁兵自重,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國家”。

本來朱元璋的本意是讓這些藩王爲建文帝守護邊疆,好讓建文帝能夠在中州衣食無憂的當皇帝。殊不知,一旦這些藩王有了自己的小勢力,山高皇帝遠,誰也不知道藩王的兵力發展到了哪種地步,甚至有可能“富可敵國”。這也是建文帝一即位就決定要削藩的原因。

靖難之役留下一個謎團之間還未解開,建文帝究竟是何結局? 第3張

“官逼民反”的朱棣

有可能各地藩王並沒有這種想法,但皇帝爲了以防萬一,還是決定一視同仁把所有藩王的職權都削了。而各地藩王各有各的想法,有的藩王覺得無所謂,收了疆土大不了就做一個閒散王爺,反正不愁吃喝。但有的藩王就會想,現在是領土封地被收,那之後豈不是又會因爲怕皇位被搶而對藩王痛下殺手。

而朱棣,恰好就是後者。他本人的想法後人無從可知,可能他早就謀劃已久,皇帝的這個政策正好給了他一個造反的契機。也有可能他其實本來沒有什麼想法,但爲了自保不得不舉兵造反。事實真相如何,世人也無從考究。

“靖難之役”下落

世人皆知,朱允炆是朱棣的侄子。朱棣會不會在殺上宮殿的時候念及叔侄之情而對朱允炆手下留情呢?歷史上對朱允炆的下落有好幾個版本的猜測,但最終也無法給出確定的答案。

有人說,建文帝在靖難之役的那場大火中自焚而死。在朱棣攻上正殿後,皇宮中燃起了大火,而建文帝就在大火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也有人說,建文帝故意放火燒了宮殿,自己趁機從宮殿密道逃跑,去寺廟當了和尚。還有人說,他趁機從那場大火中逃出,流浪到東南亞。據說鄭和下西洋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爲了尋找建文帝。

靖難之役留下一個謎團之間還未解開,建文帝究竟是何結局? 第4張

但更多人願意相信的版本是出家。據說當年朱棣快要攻上宮殿的時候,建文帝獨自一人坐在偌大的宮殿裏,當時的他心如死灰。宮殿外已經燃起熊熊烈火,宮殿裏依然如往日般冷清。他本想着與這宮殿一起長眠於此地,但又不甘心就這樣逝去。

茫然四顧後他突然想起,明太祖朱元璋留給他的一個寶貝,說是當年一個得道高僧贈與朱元璋的一個在危急時刻可以救命的東西。他充滿期待的把那個盒子打開,一道光反射出來晃了他的眼,待他偏離視線後終於看清盒子的物件是什麼—一把剃刀。他瞬間明白了,他拿起剃刀,看着面前明太祖朱元璋的畫像…

結語

在這場靖難之役中,可能戰爭的開始不過就是一個誤解,但卻無法避免。誰也無法保證人心,皇帝不敢相信藩王的衷心,藩王也不敢相信皇帝的保證。而在事件的結尾,誰也不知道朱棣是否念及叔侄之情放了建文帝一馬,還是建文帝真如傳說一般憑藉錦囊妙計成功的金蟬脫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