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關羽在接到封賞後,爲什麼對與黃忠同伍感到憤怒?

關羽在接到封賞後,爲什麼對與黃忠同伍感到憤怒?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7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關羽不滿黃忠封賞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中都有一個記載,那就是在漢中之戰後,劉備自立爲漢中王。在登上王位後,劉備大肆封賞手下羣臣。在封賞武將時,發生了糾紛。那就是關羽在接到封賞後,對與黃忠同伍感到憤怒,拒絕接受封賞。後來在前來封賞的使者費禕的勸說下,關羽息怒,才接受了封賞。

那麼,看似同樣的一件事,在《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中卻是兩碼事。這是因爲,《三國志》中的封賞是四位重號將軍的封賞,而《三國演義》中的封賞是五虎上將的封賞。這兩件事起因不同,自然結果也不同。

一、《三國志》中,關羽拒絕封賞的原因。

在歷史上,劉備在封四位重號將軍的時候,前三位都好說。前將軍關羽,右將軍張飛,左將軍馬超,這三位無論是從身世、資歷、武藝等方面來說,都是衆望所歸。可是到了最後一位將軍後將軍的時候,卻出現了情況。在劉備準備任命黃忠爲後將軍的時候,諸葛亮卻出面勸說劉備,不要任命黃忠。

關羽在接到封賞後,爲什麼對與黃忠同伍感到憤怒?

諸葛亮的理由十分牽強,他說黃忠的名望,和關羽和馬超不能相提並論。雖然他在奪取西川和漢中之戰裏的戰功很大,馬超和張飛都親眼目睹,不會有什麼意見。可是關羽遠在荊州,他聽說任命了黃忠,肯定不會願意。諸葛亮以此爲理由,勸劉備不要任命黃忠爲後將軍。不過劉備經過慎重考慮,從黃忠的戰功和整個集團的利益平衡出發,還是任命了黃忠。他並且對諸葛亮說,自己想辦法來解除關羽的不滿。

果然,當關羽知道最後一個重號將軍任命了黃忠,他十分不滿。關羽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受拜。費詩按照劉備的指點,對關羽軟硬兼施的說出了一番話,打消了關羽的怒氣。費詩先以漢高祖時代陳平、韓信與蕭何、曹參的事情做例子,蕭、曹是劉邦的故舊,並沒有因爲後到的韓信比自己的官位高就有抱怨。然後指出關羽和劉備一體,關羽不應該計較官爵的高低。最後點明關羽如果不接受封賞,對費詩沒有什麼影響,怕的是關羽將來會因爲公然頂撞劉備的安排,會遇到後悔的事情。關羽聽了這一番話,就接受了封賞。

其實,關羽和諸葛亮並不是對黃忠不滿,而是他們的心目中,後將軍的職位應該由趙雲擔任。趙雲在投入劉備陣營後,兢兢業業,吃苦耐勞。在多次危險的場合,都救出了劉備。尤其是在長阪坡一戰中,從曹軍的重圍中救出了劉備的嫡子劉禪。他們認爲,憑着趙雲的資歷、戰功,都應該擔任這個後將軍。可是,劉備從黃忠的戰功出發,決定讓黃忠擔任後將軍,這自然引起了諸葛亮和關羽的反對。

不過劉備看出了這一切,他堅持自己的決定,並且派費詩去出使荊州,勸說關羽同意自己的做法。在整個過程中,趙雲的表現十分出色。他並沒有因爲自己的封賞問題,有過什麼不滿的表示,依然兢兢業業的爲劉備服務。趙雲的高風亮節,也贏得了劉備陣營上下的欽佩。

陳壽在寫《三國志》的時候,專門將趙雲和關羽、張飛、馬超和黃忠合傳,同時在評價中提到,趙雲和黃忠都是劉備的得力干將,是灌嬰和夏侯嬰一樣的勇將。這也爲趙雲正了名,說明趙雲沒有能夠成爲重號將軍是因爲名額有限,而不是趙雲自身的問題。

在《三國志》中,關羽是因爲心目中認爲趙雲應當擔任後將軍,而對黃忠擔任後將軍一事不滿,才說出了“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的話。

關羽在接到封賞後,爲什麼對與黃忠同伍感到憤怒? 第2張

二、《三國演義》中,蜀漢的五虎上將是否恰當。

在《三國演義》中,趙雲也同樣位列五虎上將之一,沒有了名額限制的這個障礙。按理說,關羽對黃忠的不滿就應該相應消除了。可是,《三國演義》中依然描寫關羽了對黃忠的不滿,也是同樣說出了“大丈夫終不與老兵爲伍”的話。那麼這裏面的原因又是什麼呢?如果關羽認爲黃忠不應該擔任五虎上將,那麼關羽心目中十分還有其他的人選嗎?

如果按照《三國演義》中所寫的,劉備將封賞的名額擴大爲五虎上將,趙雲也成爲大家中的一員,那麼關羽就應該沒有什麼不滿了。因爲在當時的蜀漢,應該沒有哪個將領可以和這五位將軍比肩了。

在蜀漢剩下的將領中,唯一在資歷、戰功方面次於五虎上將的就是魏延了。魏延作爲劉備提拔重用的將領,在奪取西川之戰和漢中之戰中,和黃忠一起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魏延在戰功方面還是比黃忠遜色很多,因爲黃忠在戰場上斬殺了曹魏的主將夏侯淵。這樣的功績,只有關羽在白馬斬顏良,張遼在白狼山斬蹋頓單于可以媲美。

我們可以看魏延擔任漢中太守時,大家的反應。在當時,劉備選拔漢中太守的時候,大家都認爲應該讓張飛來擔任這個職務。當劉備宣佈人選是魏延的時候,大家都十分驚訝。僅僅從這一件事,我們就能夠看出魏延在大家心目中的位置。他根本就沒有資格和五虎上將相提並論。

以大家的評價尚且如此,那麼,按照關羽那種自傲的性格,哪可能把魏延放在眼裏呢?因此,在關羽的心中,是根本沒有替代黃忠的人選的。從各方面來看,劉備提拔五虎上將是比較合適的,關羽應該沒有什麼意見。

三、《三國演義》中,關羽拒絕封賞的原因。

可是,《三國演義》中卻恰恰寫了關羽的不滿。我們知道,《三國演義》裏沒有多餘的情節,羅貫中憑空寫了這個情節,肯定是有他的用意的。那麼,在這個情節裏,羅貫中究竟想要表達什麼呢?

首先,要表現關羽自傲的性格。我們都知道,關羽這個人“傲而自矜”。在史書中對他的評價是“善撫士卒而驕於士大夫”。這裏所說的“士大夫”不僅僅指是那些讀書的官吏,還包括那些在職位上比較高的人。正是這一點,造成了關羽敗亡的悲劇。

關羽在劉備陣營中擺資格,擺架子是有資本的。一是他和劉備的關係密切,自從劉備起兵時,他和張飛就一直跟隨在劉備的左右。史書說他們寢則同牀,恩如兄弟。他人評價劉備和關羽是“名爲君臣,情同父子”,因此在關羽被東吳擒殺後,劉備一定爲關羽起兵報仇。而關羽對於劉備也是忠心耿耿,當年他在曹操的陣營中,曹操爲了收服關羽,對他百般優待。可是關羽不爲所動,在斬顏良解了白馬之圍後,關羽千里走單騎回歸了劉備的麾下。

關羽在接到封賞後,爲什麼對與黃忠同伍感到憤怒? 第3張

二是關羽的能力出衆。關羽熟讀《春秋》,善於用兵,堪稱文武雙全的將領。他在劉備的手下,是一位精通陸戰、水戰的將領。他的軍隊是當時兵種最齊全,戰鬥力最強的軍隊,連曹軍和吳軍都對之望而生畏。在其他勢力的眼中,認爲蜀漢是一個小國,稱得上名將的只有關羽而已。

正是因爲關羽的軍事能力出衆,纔會使得曹操百般拉攏他。也正是關羽的軍事能力出衆,劉備纔在出兵西川的時候,把荊州交給關羽防守。在曹操和孫權的夾攻下,關羽能夠將荊州守衛得固若金湯,這也是關羽能力的體現。

正是由於關羽忠心耿耿、能力出衆,這才使得劉備對他倚重很深。劉備將關羽一直放在武將之首的位置上,對他比較放縱。這使得關羽目高於頂,更是看不起同僚。這樣,當黃忠被選拔爲五虎上將的時候,關羽感受到十分的不滿。他不是實事求是的看待黃忠的戰功,而是挑剔黃忠的年齡。

這種挑剔,只是關羽的一種習慣,並不是他故意去針對某一個人。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關羽的一種“傲嬌”的表現。也正是這種日常的表現,使得關羽和他的同僚們關係都不好。結果在日後的荊州之戰時,他的部下紛紛投降東吳,使得關羽走上了絕路。羅貫中在這裏描寫關羽的不滿,是爲了刻畫關羽的自傲的性格,爲下一步情節做鋪墊。

第二個原因,則是羅貫中以描寫關羽的不滿,來表現關羽對漢室的忠義之心。關羽對五虎上將的排名本來就挑不出什麼毛病,可是他以黃忠年紀大的理由拒絕劉備的封賞,實際上是對劉備自立爲漢中王的行爲發泄不滿。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沒事找事,故意找茬。

劉備自立爲漢中王,在本質上來說,是違背法理的。當時劉備還是承認漢獻帝的朝廷的,在沒有得到漢獻帝的允許時,他就以自己的羣臣擁戴爲名,自立爲漢中王。這是對漢獻帝朝廷的極大的不敬,實質上表明瞭自己對當時漢室的態度。

當時的曹操在得知劉備自立爲漢中王的時候,就勃然大怒,要親自率領軍隊去征討他。在劉備的陣營中,也當然會引起人心的變動。可是,劉備一意孤行,將反對的臣子處死,使得大家噤若寒蟬,不再敢發表反對意見。

關羽是以忠義作爲自己的人生觀的人,忠於漢室是他的理想,也正是在匡扶漢室的理想下,關羽追隨着劉備。可是,劉備自立漢中王,徹底打破了關羽的夢想。在他的理想破滅的時候,怎麼會不感到失望。以黃忠爲幌子,拒絕劉備的封賞,就是關羽對劉備的抗議。可是,在費詩的勸說下,讓關羽認清了自己所處的形勢。最終,在費詩軟硬兼施的威逼利誘下,關羽只得接受了封賞。羅貫中在這裏,用隱喻的筆法,爲我們刻畫出一個心懷漢室,可又無可奈何的關羽的忠義形象。

結語:

關羽拒絕劉備的封賞,在歷史和《三國演義》中都有記述。在歷史上,關羽是爲了趙雲打抱不平,不想讓趙雲排除在重號將軍之外,才和諸葛亮一起演的雙簧。可是,在劉備的勸說下,和趙雲的高風亮節的作風下,這場風波有驚無險的就化解了。

在《三國演義》中則是爲了五虎上將的排名,關羽發泄了不滿。在這裏,趙雲位列五虎上將,關羽沒有什麼理由去表示不滿。實際上,羅貫中在這裏的描寫,一方面是刻畫關羽的自傲的性格,另一方面則是爲了暗中表現關羽的忠義,體現他對劉備擁兵自立,不尊重朝廷行爲的不滿。